2023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180.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18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180.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1 .经度时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2 .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3 .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 .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 .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6 .东西半球的划分 2 0 W 往东至1 6 0 E 为东半球,2 0 W往西至1 6 0 E 为西半球。7 .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 0 之间为低纬度,3 0 -6 0 之间为中纬度,6 0 -9 0。间为高纬度。8 .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
2、似图幅,比例尺愈大,表 达 日 勺 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达的范围愈大。9 .地图上方向确实定一般状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 0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1 1 .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1 2 .不一样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1 3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一 太 阳 系一 银河系 一 总 星 系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1 4 .地球生命存在的I原因
3、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合适,存在液态水;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1 5 .月相的变化 新 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上 弦 月(初七、初八、上午夜西方天空);满 月(十五、十六、彻夜可见);下 弦 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午夜东方天空)。1 6 .地球欧I自转 方 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周 期(1恒星日,即2 3时5 6分4秒);速 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 他 各 点 均 为1 5 /时;线速度:1 6 7 0 C 0 S k m/h);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 太阳日,即2 4
4、 小时。b.经度每隔 1 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I 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1 7 .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1 8 .地球的公转 轨 道(椭圆轨道1 月初近日点,7 月初远日点);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周期(1 恒星年,即 3 6 5 日 6 时 9 分 1 0 秒;回归年,即3 6 5 日5时 4 8 分4 6 秒);速度(角速度为1 /d,线速度约为3 0 k 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地理意义(a.昼
5、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1 9 .太阳直射点时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从冬至到次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 3 2 6 S向北移动,通过赤道(春分时),抵达2 3 2 6 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 3 2 6 N向南移动,通过赤道(秋分时),抵达2 3 2 6 S o 其周期为1 回归年,即 3 6 5 日5 时 4 8 分 4 6 秒。2 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面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21.昼夜长短的I变 化(以北半球为例)夏六个月,昼长夜短
6、,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六个月,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长年昼夜等长。22.四季欧I划分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欧美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余类推。23.五带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为寒带、其他为温带。24.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长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长而迅速上升
7、。25.气温的水平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目前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26.大气欧I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吸取、反射、散射);大气型I保温效应(强烈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 称 为“温室效应”。27.气温与天气 白天多云,气 温 不 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 温 较 高(大气逆辐射强)。28.全球欧I热量平衡就地球数年平均状况来看,地 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I热量相等。29.气
8、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反之,气温低,气压图。30.风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3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大体与太阳直射点欧I移动一致。32.大气活动中心时分布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7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33.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美工异引起,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
9、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引起。34.锋面与天气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为持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5.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36.气候的形成太阳辐射是导致不一样地区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下垫面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I水热再分布。人类活动通过变化大气成分和变化下垫面状况,对气候产生影响。37.气候资源的开发运用 农 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构造、熟制、配制与种植方式)。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 知识点 总结 18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