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pdf
《《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pdf(1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2021-2022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 红楼梦诗词鉴赏专项复习命题人:MWH(2020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一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注 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
2、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 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借 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B.林 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C.薛 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D.薛 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2.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B.好
3、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 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C.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D.黛玉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3.同是写柳絮,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不同之处。(2021.上海市东昌中学北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临江仙.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
4、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4.从字数看,这首作品属于 o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 是 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6.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 一 个 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
5、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白海棠荡芜君珍重芳姿昼掩门,胭脂洗出秋阶影,淡极始知花更艳,欲偿白帝凭清洁,咏白海棠潇湘妃子半卷湘帘半掩门,偷来梨蕊三分白,月窟仙人缝缩袂,自携手瓮灌苔盆。冰雪招来露砌魂。愁多焉得玉无痕?不语婷婷日又昏。碾冰为土玉为盆。借得梅花一缕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7.以上两首 咏白海棠的作者均是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其中蔡芜君是(姓 名),潇湘妃子是(姓 名)。8.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A.第一首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表现
6、诗人非常珍惜白海棠,也很珍重自我。B.第一首颔联,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秋日的台阶映出她美丽的身影,招来洁白的冰雪做她的精魂。C.第二首首联,既交待海棠花生长的环境,又着重写看花人的风姿,从正面描写了海棠花的冰清玉洁。D.第二首尾联,笔墨又回到看花人。倦倚西风、欲诉衷肠的既可是花,也可是人,人与花融为一体。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掩门”“半掩门”的细节描写,表现两位诗人性格不同,也展现其生活态度的差异。B.第二首颔联写海棠花色如梨蕊,韵如梅花,动 词“偷”“借”新颖别致,颇显诗人慧心。C.第二首颈联运用比喻,借“怨女”“拭啼痕”等词语描绘出白海棠幽怨的形象,想象丰富
7、。D.“婷婷”写出海棠花因风摇曳、顾盼生姿之貌,“默默”表现诗人深情难诉、含羞内敛之态。1 0.咏物诗中,诗人常以物自比,寄托情感。红楼梦中两首 咏白海棠亦是如此。李纨评价第一首“含蓄浑厚”且“有身分”,第二首“风 流 别 致 请 就 其 中 一首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阐释。(2021浙江嘉兴一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代别离秋窗风雨夕(1)清曹雪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 烛 摇 摇 燕(2)短 槃(3),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
8、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 宵 脉 脉(4)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 叔(5)3宋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螯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释:(1)红楼梦 中,林黛玉灯下翻看 乐府杂稿,见 有 秋闺怨 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 成 代别离一首。(2)燕 rub:点燃。(3)槃 qmg:灯架,蜡烛台。(4)脉脉:细雨连绵。(5)此词创作于公元1094年 8 月。是时,作者由定州贬往英州、
9、惠州。1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诗人眼中,蜡烛也具有灵性。曹诗中它会同主人公一起因悲愁而流泪,在这里,外界的物象被赋予了人的主观情感,正像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委婉含蓄。B.曹诗共用了十五个“秋”字,五 个“风”字,五个“雨”字,对秋意极力铺陈渲染,反复咏叹,形成一种“秋”气弥漫、“秋”味浓郁的诗境。C.苏 诗 中“更听寒室促机杼”一句深秋蟋蟀的鸣叫,似在催促妇人织布之意,可以看出诗人处境苍凉下感怀民生,也有一份泰然心态,朴中见真,实中见情。D.苏 诗 中“夜凉枕簟已知秋”这句明写秋凉,实写人心之凄凉,与李清照的词“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有异曲同工之妙。1
10、 2.两首诗都因秋雨引发悲秋之情,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主旨的不同。(2021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高三期中)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柳絮薛宝钗(曹雪芹作)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1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 是 红楼梦中薛宝钗所做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B.上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
11、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4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14.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 一 个 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2021云南昆明二十三中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 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嚼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咏菊是 红楼梦第 3 8 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1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深
12、受诗魔影响,黄昏时分,漫步菊篱,独自倚石沉思吟诵。B.颔联紧扣“咏菊”,写出秋霜、菊香的情境及主人公对月吟咏的形象。C.颈联转入抒情,“自怜”“素怨”“秋心”写出了诗人寄寓菊中的愁情。D.尾联写到陶渊明品评菊花,以“千古高风”提升了整首诗的抒情格调。1 6 .大观园诗社活动中,咏菊公评第一,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佳处。(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 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 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
13、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 7 .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正确的一项()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5C.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D.该 诗 同 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1 8.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2021河北石家庄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 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的诗歌,完成各题。问菊林黛玉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
14、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萤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注 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蛰:蟋蟀。1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想知道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只有问东篱下的菊花,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B.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菊花不与百花争艳、深秋开放的特点。C.颈联交代菊花生活的环境,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寞、相思之情。D.尾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2 0 .这首诗名为“问菊”,有人却评价它“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那么林黛玉到底为
15、什么而愤懑呢?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2021湖北省黄州中学高二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 是 红楼梦中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因不落俗套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6B.上 片“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为下片抒写柳絮的心愿做了铺垫。C.词的最后两句,直接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D.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
16、柳絮,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开朗豪放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2 2.红楼梦中写到,湘云先笑道:“好 一 个 东 风 卷 得 均 匀 !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赞同史湘云的看法,请简述理由。(2021江苏盐城高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孤标傲世偕谁隐,圃露庭霜何寂寞,休言举世无谈者,(选 自 红楼梦喃喃负手叩东篱。一样花开为底迟?鸿归蛰病可相思?解语何妨片语时。第38回)2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住“问”字,交代问菊缘由:众人皆不知秋天的讯息,诗人只好向菊花询问。B.颔联两句分别扣住菊花的文化品格和自然特性发问,虽是问
17、句,答案已包含在问题中。C.颈联用拟入的修辞,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菊花生长的清新环境。D.尾联意为不要说没有可交谈的人,如果花能懂人语且能说话,何妨就让我们来聊一会儿呢。2 4.在 红楼梦第 3 8 回的螃蟹宴上,海紫社成员创作了十二首菊花诗,这 首 问菊的作者是哪位成员(请写出其姓名和号)?诗中表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021.江苏.苏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7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缩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注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海棠诗会,此诗由黛玉所作。2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18、正确的一项是。A.“碾冰”句因白海棠花的高洁白净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用碾冰为土、以玉为盆来侧面烘染花的冰清玉洁。B.颔联对仗严谨而又天然工巧,白海棠白净如梨蕊,又有梅花的精魂与风韵;“偷”“借”二字,拟人手法更增添了诗句的巧妙与别致。C.颈联以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与秋闺怨女擦拭啼痕作比,继续描绘白海棠的高洁白净,同时也表现出了林黛玉的“别一样心肠”。D.全诗托物言志,借花喻人,通过对白海棠形象的描绘,写出了林黛玉的内心世界,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林黛玉的内心情感。2 6 .此诗借花以自况,写出了林黛玉的哪些特点?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2021江西南昌二中高二期末)阅读下
19、面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咏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 7 .下列对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白玉堂前柳絮飘扬飞舞,均匀有度,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B.上片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最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C.下片前两句描述了尽管柳絮随风飞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长条飘拂的情景。D.本词上片写景,描绘一幅春景图;下片言志,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情感。2 8.下面诗句中,“柳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20、难缩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一 无 名 氏 柳絮B.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一 唐-薛 涛 柳絮C.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一 宋朱淑真 柳絮D.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一 宋韩琦 柳絮(2020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阶段练习)红楼梦第48、4 9回里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她写了三首咏月诗,分别代表了她学诗的不同阶段。阅读香菱写的第一首和第三首,完成下面小题。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诗人助兴常思玩,翡翠楼边悬玉镜,良宵何用烧银烛,其三精华欲掩料应难,一片砧敲千里白,绿蓑江上秋闻笛,博得嫦娥应借问,清光皎皎影团团。野客添愁不忍观。珍珠帘外挂冰盘。晴彩辉煌映画栏。影自
21、娟娟魄自寒。半轮鸡唱五更残。红袖楼头夜倚栏。缘何不使永团圆。2 9.下列对两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第 一 首“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中“玉镜”“冰盘”均指月亮。B.第 一 首“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是说如此美好的夜晚不用再点蜡烛,明亮的月光已经把画栏照得五彩缤纷了。C.第 三 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中“精华”指月亮的光华,这句说月光灿烂,想掩盖也掩盖不了。但哪怕月亮外貌娟秀,她的背面却非常凄清。D.第 三 首“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描写月光一泻千里,处处传来妇人捣衣之声;五更将尽,雄鸡高唱,缺月高挂。3 0.请你结合诗句,从立意、内容、语言三个
22、方面比较这两首诗的优劣。(2020.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白海棠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缩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9(选 自 红楼梦第 3 7 回)注:因有人送白海棠,探春、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就吟咏此物而举行诗赛,每人一首。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天帝之一,掌管西方之神。五行属白,季节属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湘帘:湘妃竹做的帘子。月
23、窟:月宫。仙人:嫦娥。缩袂:白绢做的衣服。3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诗颔联是倒装的写法,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秋阶”“露砌”点明白海棠的生长环境,“冰雪”则写出白海棠的气质。B.薛诗尾联写白海棠想要以素淡清洁报偿自然,窈窕沉默地迎来了又一个黄昏。“不语”和“日又昏”表现海棠为不能更多地报偿自然而黯然烦闷。C.林诗颔联“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意趣盎然,突出白海棠的洁静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高洁。D.林诗尾联写白海棠倦倚昏夜西风之中,用“娇羞默默同谁诉”来描绘其情态,实际上也是写黛玉自己在深闺中无处倾诉的一片幽情。3
24、2.两首诗皆以花自况,各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作分析。(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下面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白海棠和韵(其一)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侍,几案婷婷点缀出。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注)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出自 离魂记。傍,同伴。3 3.下 列 对 咏白海棠和韵(其一)的分析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突兀而来,说神仙降都门,种得蓝田玉,把初见
25、海棠的惊喜之情和盘托出。B.颔联用神话传奇来表现白海棠,“自是”“非关”一正一反,凸显了白海棠的神韵。C.颈联采用了拟人手法,”捧出何方雪”“添来隔宿痕”写出了雪后白海棠的姿态,D.尾联既表现了诗人对白海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唯恐其孤独寂寞的关切之情。3 4.下列对 供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弹琴饮酒,更喜同菊花为友:菊花立在案桌之上,点缀清幽。B.颔联:隔着座位闻到菊花散发的清幽香气:抛开书本观赏着菊花的美丽。C.颈联:菊花为诗人带来新的梦境:回 忆 起“圃冷斜阳”中的赏菊情景。1D.尾联:诗人与菊花情趣相投,傲世独立:桃李不抵风霜,驻足于春风中。3 5.咏白海棠中“倩女离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诗词 鉴赏 专项 复习 2021 2022 学年 统编 必修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