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二)》课程重难点分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文学B(二)》课程重难点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B(二)》课程重难点分析.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古代文学B(2)课程重难点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复习应考指南第一部分复习基本要求及考核说明-、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的学生。二、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熟记,并能对宋以后的文学名篇进行分析鉴赏。三、考核依据1、教学大纲:2、简明中国文学史(韩兆琦、李道英编著)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韩兆琦、韩传达等编写)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每学期四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布置。2、终结性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由中央
2、广播电视大学统-命题,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五、试题类型:填 空 题(约30分)、默 写 题(约10分)、简 答 题(约20)、分析论述题(约40分)等。六、终结性考试要求终结性考试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掌握和分析。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般的了解和认识;掌握是要求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以所学理论和知识为指导,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分析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七、计分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的卷面成绩占学期课程总成绩的80%。两者相加即为本学期本课程的总
3、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八、应考技巧1、沉着冷静,先易后难。2、每题必答,不留空白。3、答论述题时既要有观点,也要进行阐述,字数符合要求。4、控制好90分的考试钟时间。第二部分复习应考资料1、简明中国文学史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2、平时作业册3、期末复习指导4、电大网上教学资料5、电大期末复习课件第三部分复习应考重点第五编宋金文学第一章宋初诗文-、-般掌握:1、宋初诗歌。白体、西昆体。答案:教材8、10页。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文学风尚的转变-、掌握:1、欧阳修的文学理论。答案:欧阳修提倡新古文的核心人物。他的文学主张:(1)关于文与道的关系,他强调文的根本是道德修养,文章是道德修养的
4、体现,而不只是载道的工具。(2)在古文的语言风格方面,他主张平易自然,而反对故作古奥生硬晦涩之语。2、欧阳修的古文创作。答案:他的议论文可分为史论和政论两类。史论文主要是他的历史著作中的序论,文笔筒练流畅,体现了深刻的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五代史伶官传序写得最为出色。欧阳修的政论文多是针对现实的政治问题而作,其中名篇如 朋党论更是现实政治斗争的产物。欧阳修的记叙文平易畅达,笔端富于感情。醉翁亭记概括精炼,又丰满生动,既有文采,又有气势。醉翁亭记 一类的“记”文是欧文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欧阳修同样也擅长写作赋体文,他 的 秋声赋借鉴散文的方式作赋,艺术上讲究排比、铺张,注重音律,但摆脱了 一般赋体
5、文板重堆砌的毛病,强化了赋体文的散文化倾向,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为赋的发展开辟了新路。3、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成就答案:(1)题材丰富,富于真情实感。他的诗歌大多具有鲜明的士大夫情怀。比 如 食糟民,从大家都不注意的事上发现问题,对现实弊政提出批评,并检讨为政者的职责。他还有不少诗歌表现读书人的文化生活,如 古瓦砚、盘车图、和刘原父澄心纸等,以及 石篆诗讨论金石书法。(2)宋代诗歌整体上表现出浓厚的学者气派和书卷气息,欧阳修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特点的重要开创者之一。欧阳修的咏史诗,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一位学者型诗人的高卓的见解。如 再和明妃曲的“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从个别人物的遭遇中总结
6、出有关社会人生的深刻道理,表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感。(3)“以文为诗”的范例。所 谓“以文为诗”,是指以写散文的方法写诗,包括借鉴散文的章法结构、采用散文的句法、像散文一样议论说理等等。如 盘车图的前半部分。欧阳修诗风格多样,最有代表性的是写得平易疏畅、情韵幽折的作品,如 晚泊岳阳。欧阳修还有不少作品以内容深挚沉着、结构顿挫曲折见长,比 如 黄溪夜泊。第三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一、一般掌握1、柳永的创作。答案:柳词无论词体、题材、技巧、语言、风格等,都突破了晚唐五代文人词的旧模式,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二)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三)抒情艺术的
7、新发展。第四章苏轼一、苏轼散文的特点。答案:1、众体兼备:(1)议论文明晰透辟,滔滔雄辩。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如 教战守策。史论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如 留侯论。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如 日喻。(2)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如 石钟山记结合探求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生动地说明了只有实地调查研究才能弄清事情的原委真相的道理,而叙写夜探石钟山的过程,又极善于描绘幽冷的景色,渲染阴森的气氛,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的一段,读之恍如身临其境。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如 超然台记等。如 超然台记、凌虚台记、喜雨亭记 等,都是记叙、议
8、论、抒情结合而以议论为主。“以论为记”是宋人写作“记”文的重要特点,欧阳修古文已经开端,而达到极致的则是苏轼。3、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在文章的写法上,苏轼更是不受任何规矩法度的限制,他追 求“辞达”,要求自然而完美地表现,尤其是他的一些杂记小品文章,这个特点更为突HU如 文与可画赏筲谷偃竹记,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是一篇画记;但更多的篇幅抚今追昔,追忆多年来两人亲密无间的交往,又是一篇哀悼文章;而讨论文与可“胸有成竹”的画竹经验以及从中总结出艺术创作规律的内容,又是一篇画论。又如在黄州写的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不过八十四字,写在黄州一次夜间与友人欣赏月色,在叙事、写景中寄寓感慨,文字简洁,笔调从
9、容,似乎漫不经心,而情趣盎然,最 后 以“闲人”二字,隐约透露出牢骚不平。二、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1、关怀民生疾苦:(1)揭露弊政陋习,他一直没有放弃一个正直的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晚年被贬到岭南时,还写了著名的 荔支叹。(2)描写劳动生活和劳动工具,他描写水车、石炭等生产用品,如 秧马歌歌颂种新式水田农具。2、就题材内容而言,最能代表苏轼诗歌基本面貌和主要特色的,是我现个人情怀和歌咏自然景物的作品,他的这两类诗歌数量众多,成就突出,对后世影响巨大。如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可以说是贯穿苏轼一生创作的主题,如 和子由涌池怀旧诗。这首诗以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飘泊无定的感慨,人生既然转瞬就不留痕迹,也
10、就不必拘泥哀伤,不妨坦然面对,放宽胸怀。生活的感受在这里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到了晚年,对于人生的思考更多转化为一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宠辱不惊的坦荡胸怀,六月二十I I夜渡海等。3、歌咏自然景物,一方面善于在自然之美体现旷达乐观的性情,如 新城道中寻常的山村风景在诗人带着愉悦心情的观赏之卜,-切都变得欢快自得,寻常的风景被他写得这么不同寻常。苏轼的写景咏物诗还善于从客观事物中体会出某种哲理,往往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在他眼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 题西林壁。诗歌写游赏庐山体会到的哲理,主要是讲观照世事,必须超越个人狭小范围,撰脱己偏见。三、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写作艺术匕苏轼更是以其雄放的
11、才华为古代诗歌的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苏轼可以说是宋人“以文为诗”的代表。苏轼的“以文为诗”,主要是从内容、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突破前人的巢臼,突破文体界限的拘束,实际也是其创造性才华在诗歌创作上的表现。如 泛颍。写法上借鉴了散文的结构特点,意思连贯,语调舒畅,以散文笔调叙说、描写、说理,有对话,有议论。在“以文为诗”这一点上,诗人把分寸掌握得十分恰当,幽默风趣而不油滑,叙事连贯但不落于俗套,议论言理与叙述描绘相融而不显枯燥,文笔舒畅平易而又富于诗的韵味。(2)苏轼善于捕捉变化万端甚至瞬息不能保持常态的景象,生动地落于笔端,如 六月二卜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第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12、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写西湖晴雨的顷刻间的变化,眼前景象转瞬即逝,诗人不仅观察仔细,敏于捕捉,而且善于刻画。(3)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如 惠崇春江晓景由春江水暖、要蒿满地联想到河豚欲上;南园的“春畦雨过罗纨腻,夏城风来饼饵香”,由雨后桑山的清新到罗纨的滑腻质感,由麦田的丰收在望到饼饵的香气扑鼻,其中的跳衔接跃,也是靠敏捷的联想来实现。至于苏诗的比喻,那更是生动新奇,出人意表。和子由福池怀旧 的“雪泥鸿爪”,是以个连续的事件过程比喻人生,不同于一般静态之比。苏轼最为著名的比喻当推 饮湖上初晴后雨:“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个比喻的妙处就在于利用这种美的不确
13、定性,创造出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生发无尽的联想。(4)大量用典,善于用典,也是苏轼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多数情况下,苏诗的用典妥贴精切,且浑然天成,对于诗意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轼无疑为宋诗的时代风格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人提供了才气横溢而富于创造性的诗歌作品,成为最受后代读者喜爱的宋代诗人。四、苏轼词的贡献:1、在词的写作目的匕 苏轼以词言志,抒写主观怀抱,改变了应歌而作的单取向。从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写作,基本上都是遣兴娱宾、侑觞佐舞。苏轼则自觉地突破了这种传统,他开始用词抒写士大夫的政治情怀,表现报国的志向。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的上片描写打猎的盛况,下片表现报国的理想。从“酒酣胸
14、胆尚开张”、“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苏轼的豪情和壮志。可以说,这类作品不仅改变了词的“娱人”的馀技小道的性质,更重要的还在于从本质上提高了词的抒写性情的价值。苏词多为主观抒情而作,主体性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此,苏轼词无论是情怀婉转,还是慷慨豪迈,都表现出高雅的意趣,出自天然,不再矫揉造作,其佳作名篇都是他的人生境界的自然展现。2、在词的取材、创作方法和精神品格方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绝对界限,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和题材内容。取材上,诗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在其词中都有相应的表现。比如他用词表现农村生活和风景,任徐州知州时作了著名的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描写他在春旱求雨后亲
15、往石潭谢雨路上所见的农村景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I夜记梦以词悼念亡妻,是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又如怀古主题,历来也是诗歌的专长,而苏轼则以词来表现。如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 法 上“寓以诗人句法”。苏轼的“以诗为词”,是打破诗与词在文体上的绝对界限,以诗的精神情趣对词体作了改造,一方面保留了词的特性,同时又使词具备了纯粹抒情诗的品格,提高了词的品位,为词体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3、苏轼词风格的创新:苏轼词风格多变,有传统的婉约风格,如 江城子(卜 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沉凄婉,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绮丽婉约,。但更多是创新,他以高旷的胸襟、高雅的文人意趣、高远超逸的意境、雄健的笔力,为词的风
16、格发展注入了阳刚之气,改变了词的风格形态。-是雄放豪迈的风格,如 江城子密州出猎。二是飘逸而沉着,高旷而深沉的作品,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作品。最能体现苏词这种风格的作品,当 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展示了月夜的幽景奇情,人间天上,虚实并写,以自然境界的深远澄净映衬词人胸次的超旷开朗。有高旷飘逸的胸襟气度,更有深沉执著的人间情怀,这种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独特风格,可以说更能见出苏词的特色,也正是他对宋词风格发展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第五章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一、一般掌握:1、黄庭坚诗歌的取材及题材处理特点答案:(1)在章法结构上,追求曲折深峭,变化出奇,绝不平铺直叙。如题画诗 题竹石牧
17、牛:前四句描写画面,后四句却突然转为对画面牧童的叮嘱,而这四句又借鉴了了古民谣的句型而加以改造,由两层递进的转折构成,突出地表现了对画的赞誉和喜爱。(2)在诗歌的构思、修辞和字词锤炼上,追求新颖奇绝,善于出奇制胜。如写水仙花:“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以 洛神赋的洛神形容“水仙”,又进一步说水仙为洛神之魂魄所化,赋予水仙以洛神的浪漫神秘色彩,这就与一般把花比作美人的单纯比喻不同,显得新颖奇特。同时喜欢用典,喜欢用些别人很少注意的生僻典故。如果是一般人熟悉的,则要努力发掘出新的意义,如“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二句,形容美色的成语,用来形容诗歌,出人意表
18、,极有新鲜感。在语言上努力避熟就生,重视炼字造句,“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的“死”字“朱”字,都是锤炼新警的字眼。(3)声律奇峭。黄庭坚有意识地在诗歌的声律上打破常规,追求新奇的声律节奏,与奇崛兀傲的抒情内容相表里。黄庭坚诗在声律上的独特处,一是音律节奏打破常规,如“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有意识地打破常规句法,追求奇兀的音律节奏。二是打破律诗的和谐音律,多用拗句,追求奇崛的声律效果。他写了大量的拗体律诗,往往最能体现黄诗生新峭拔的独特面貌。黄庭坚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在 寄黄几复诗中表现得比较集中。2、江西诗派答案:在黄庭坚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直接接受过他的指导或者间接学习他的诗法的诗
19、人群,文学史上称为“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作了 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开创人,宋末元初方回于是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说法,“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诗人很少在诗中表现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心,而更多地表现士大夫之间的交游和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他们的文化修养、道德追求,并且特别重视诗歌的艺术技巧,普遍追求瘦硬峭拔的风格,而避免流畅圆熟。“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直到清末还能看到它的影响。第六章北宋中后期其他诗人和词人一、一般掌握:1、晏几道小令的成就:晏几道在慢词写作已经风气大开的时代,仍然固守小令的领域,运用传统的小令体裁创造了新
20、的艺术境界,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1)工于言情,善于以个人的生活感受体现人类共通的感情体验,这一特点在写爱情的作品中表现最突出。(2)特别擅长表现悲凉感伤的情绪。(3)语言意象比较浓丽,明显有花间词绮艳风格的影响。但在浓丽字面的背后,是真诚的内心世界,动人的深挚感情,浓厚的感伤情调,因此能做到艳而不俗。2、周邦彦词的特点及影响:答案: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为重要的词人,也是宋代词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家。特点:(1)羁旅行役之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感情基调多感伤愁苦,如 满庭芳夏日滦水无想山作。(2)长于铺叙,善于增加并变换铺叙的角度和层次,变直叙为曲叙,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
21、多变,如 兰陵王柳。又多用勾勒的笔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勾勒描写,回环闪转,层层深入,如 六丑蔷薇谢后作。以精巧的笔法,前后左右反复铺叙,工笔勾勒,变幻多姿,将一缕惜花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感情细腻婉转,结构曲折多变。这首词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周邦彦词的一般特色,所 谓“尤善铺叙,富艳精工”(3)字句精工雕琢,音律严格,风格更为典雅平正。影响:(1)擅长写作咏物同,往往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2)精通音乐,新创曲调五十多,在新创词调以及规范词律等方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在词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方面,也对南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
22、七章两宋之交的文学-、般掌握:1、李清照的创作。答案: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的同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主要表现闺中的生活情思和爱情相思的作品。前 者 如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后 者 如 醉花阴,其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脍炙人口的佳句。李清照前期作品大多透露了封建时代妇女独处深闺的烦闷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她以女子的身份自言闺情,词作中充满其他男性词人不能取代的女性本色。“靖康之难”后,她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打击,长期颠沛流离,这个时期的词主要是写离乱中的孤独生活和痛苦心情。如 名 作 声声慢。李
23、清照的词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一方面,她的词长于抒情,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以不同于其他词人的新视角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表现女性独特的内心世界。她对自然的观察极其细微,而且她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展现内心的情绪,如 声声慢写大雁、黄花、梧桐雨,再写自己守着窗子,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又善于使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清淡自然,词中少有华丽富艳的色彩,而更多是一种清疏淡雅的风貌。另一方面,李清照的词,语言自然、新颖、凝炼。譬 如“绿肥红瘦”,又譬如“人比黄花瘦”等,不仅造语奇警,更重要的是贴切地传达了女性所特有的微妙的内心体验。声声慢开篇七组叠字,新颖独特而又自然真切,不仅富于声律之美,而且层次分明地
24、抒写出情绪的变化过程,在语言表现上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李清照词还有语言明白如话的特点。如 一 剪梅中 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等,这些u语化的表达在词中使用得极其自然,而且流转如珠,富于声调之美。李清照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婉约俊秀,语言清新,音韵流美,卓然自成一家,以独特的风格被人称为“易安体”,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第八章陆游与南宋中兴时期诗人-、重点掌握:1、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答案:()呼吁抗战,表现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是诗人毕生抒写的最为重要的主题。如 夜读兵书写不愿庸老家中,甘心为王执戈前驱。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25、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写对沦陷区的人民则寄予无限的同情和关切。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概之情。关山月则是集中体现陆游抗战救国主题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的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代表作品:这首诗描写后方统治者沉迷歌舞醉生梦死的丑态、前线将士虚度年华却不能杀敌报国的愤慨、以及中原百姓对收复故土的强烈渴望和无奈的失望,揭露了南宋统治者的懦弱和奢靡,表 达 前线战士和中原百姓的满腔悲愤。除了抗战救国题材以外,陆游还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饮酒、品茶、观花、写字等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经他点化提炼到诗歌中。如写农村生活的 游山西村、再如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B二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 难点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