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性。遗 传 和 变 异 是 进 化 的 基 础 一 遗传与进化第一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验证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个观点叫融合遗传。孟德尔:生于奥地利,遗传学的奠基人。父母都是园艺家,家境贫寒,2 1 岁起做修道士,29 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研究豌豆杂交实验长达8 年,1865年宣读了实验论文 植物杂交实验,未能引起当时学术界的重视。1884年逝世。直 到 1900年,来自三个国家的三位学者同时独立地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从此遗传学进入了
2、孟德尔时代。主要贡献有:(1)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不知基因和染色体】(2)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提供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合 战神的矛和盾),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宇 爱神的镜子)。亲 本(P P a re n t s)1.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糜粉植物,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杂交;豌豆具有易
3、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表 现 型(性状)=基 因 型(可遗传,决定作用)+环 境(不可遗传,影响作用)】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形状、颜色;生理特性如植物抗病性、耐寒耐旱性等。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高茎&矮茎生长周期短,易栽培:籽粒多,易于统计实验结果。【统计学方法】2.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视频】人工杂交(异花传粉):【两性花】选择亲本,母 本 去 雄(未成熟/花蕾期/开花前/去卒套袋在受粉前(花蕾期),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自花传粉防止外
4、来花粉干扰自花受粉前。应干净、全部、彻底)f套 袋 每聂雌境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撤在去雄花(父本和母本)f假粉(已成熟)f套袋(母红思考两次套袋的目的?百 夕 传 粉 的 雌 蕊 柱 头 上就茏由警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授粉后所结7-/隔局红3.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一演绎”分析(1)显性的相对性完全显性:件的显性性状和亲本的显性性状表现一样不完全显性:K的性状介于显性和隐性性状之间共显性:两亲本的性状同时在明 中显现出来镶嵌显性:两亲本的性状在R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在F 1 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在F 1 中没
5、有显现出的性状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可稳定遗传)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不可稳定遗传)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一现建.实验过程p 纯?茎(亲 本)纯种矮茎F,1(子 一 代)高 茎 一|自交Fa 高 茎:矮茎(子 二 代)3:1说明一 具 有 相对性状表 现 为 必显性性状一出 现 性状分离现象问-题-E 全为高茎,矮茎哪里去了呢?F2中矮茎又出现了,说明了什么?为 什 么 F?中的比例都接近3:1?-A遗传图解 解 释(假 说)P 高 茎 X矮茎 去多野性状中璧作(DD)(dd)*一 因 子 决 定,体细胞|j 中其成对存在配子 7 d 一 配子中其成单存在
6、甘 螫 精 形成生殖细胞时,F l恒一E1成对的遗传因子F2 I0 彼此分离配子雄配字、1/2Dl/2 d受 精 时,雌雄配子 随 机 结 合,结合方方式团4种1/2D1/4DD 高 l/4D d 高l/2 dl/4D d 高 l/4 d d 矮演A高 茎 Dd X d d 矮茎测交后代 Dd dd演绎 高茎:矮 茎=EI1:1推理(验证假 说)分析结果(得 出 结 论)验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证 实际结果:后代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的 比 例 为 30:34,接
7、近 1:1实 菊 巢 后 预 而 萧 更 二 致;桎 协 定 而;得 出 基 因 的 分 离 定 律(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学实验 过 程【视频】分析:第一年: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正反交结果一致)第二年:高 茎(显性性状)第三年:高茎:矮茎=3:1 1 出现性状分离,若观察种子性状,第二年可见性状分离】(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显 性(大写字母)、隐 性(小写字母)颗粒遗传(三大特性:独立性、分离性、随机性)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杂合子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一一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实质),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
8、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5)性 状 分 离 比 模 拟 实 验【视频】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两个小桶中的D小球和d小球代表什么?【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D小球和d小球分别代表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2、分别从两个小桶内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含义是什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3、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球?【模拟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4、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 步 骤(3)重复做50-1 0 0次的含义是什么?【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6)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9、方法:测交为什么测交是利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利用遗传组成未知的亲本与隐性亲本杂交,由于隐性纯合子对待测个体无显性作用,不会干扰另一亲本的性状表现,能使待测个体中各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全部表现出来。1测交的作用:测定好配子种类及比例测定明的遗传因子组成预测F 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根本目的)(7)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得出结论(8)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适用范围:1、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
10、特点:母系遗传,子代不出现一定分离比)2、只适用于一对相对性形状的遗传(局限性)适用条件:杂交的两亲本必须是纯合子所研究的每一对性状都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要完全显性控制不同对的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且分别独立分配K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同时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F 2不同基因型都应处在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相等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注意: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并不一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的原因:统计子代数目少致死基因等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 染色单体分开次分裂1相同基因分开减数第一同源染色体分离次 分 裂1等位基因分离间期
11、-染色体复制基因也复制解读研究对象I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定律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实质(如图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适用范围杂合了形成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广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L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补充知识:若 P:AA(阜)X aa(金)fF i Aa贝!I:&子房壁一果 皮(AA)子房f 果 实(AA)珠被一种皮(AA)属于亲代种 子(艮)=胚+胚乳受精卵一胚(Aa)(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受精极核f 胚 乳(AAa)1 2 个极核细胞+1个精子,含三个染色体组】核心素养 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验证知识拓展1.相同基因、等位基因
12、、非等位基因辨析(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下图中A 和 A 就叫相同基因。(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下图中B 和 b、C 和 c、D 和 d 就是等位基因。(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下图中A 和 D;另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下图中C 和 D(在一条染色体上),C 和 d(在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会分离)。等位基因相瞥因非同源染色体2.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归纳基因型基因_.等位一等位基因纯合子1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I杂合子I环自交后境代出现
13、9状分表现型肉基因 分离I_II显性基因陷性基因控制I I控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I性状相对性状f性状分离决定导致3.“三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1)自交法(2)测交法概念检测1.豌豆杂交实验中“去雄套袋”应处理的对象是父本,去雄应在雌蕊刚刚成熟时进行(义)2.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传粉,实现亲本的杂交(X)3.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J)4.由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配子种类及比例,但无法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J)5.F i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 比 为3:1属于观察现象阶段(J)6.“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
14、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J)7.“若Fi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J)教材拾遗1.(兴 传2 P5)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什么?提示: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2.(兴 修2 P。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偶然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怎样获得开紫花的纯种呢?提示:方法一:用紫花植
15、株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保留紫花的品种。方法二:让该紫花植株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3.(必 修2 P力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中的,其具体内涵是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发生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范围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时核基因的遗传。关诡触力能力一结合遗传学相关概念,考查理解能力1.(2 0 2 1 北海加期中)测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杂交,是指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测交可以判断是否是细胞质遗传B.通过测交可
16、以纯化显性优良性状品种C.测交不能用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组成的测定D.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反映了待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解析:D2.(2 0 2 1 焦作模拟)对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解析:A能力二通过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分析,考查理解能力3.(2 0 2 1 福州模拟)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假说的内容是()A.子一代自交,后代出现3:1 的性状
17、分离比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比为1 :1C.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离D.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独立的颗粒,不相融合解析:D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 .形成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由 F i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推测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数量比接近1 :1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F z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解析:C
18、 o演绎过程不等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理论推导,即预测测交实验结果;后者则是进行测交实验对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考点二基因分离定律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基因分离定律遗传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拓展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与探究(1)根据子代性状推断(2)“实验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具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能自交一有性状分离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两亲杂无性状分离原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个本交该性状为显性有性状分离,与具相同性状的亲本回交无 呼|该性状为隐性分离(3)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双亲表现正常,后代 出 现“患 者”,则致病性状为隐性双亲表现患病,后代出 现“正 常”则致
19、病性状为显性rlSo(“致病性状”为隐性)d(“正常”为隐性)2.纯合子、杂合子的实验探究自交法主要用于植物,且是最简便的方法待测个体结果分析a.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b.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测交法待测动物若为雄性,应与多只隐性雌性交配,以产生更多子代待测个体结果x-*分析隐性纯合子a.若子代只有一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b.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方法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花粉鉴定法待 测 个 体登 花 粉若产生2种或2种以上的花粉,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只产生1 种花粉,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单倍体育种法待测个体f花粉f幼苗f秋水仙素
20、处理获得植株若得到两种类型的植株且数量基本相等,则说明亲本能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即为杂合子若只得到一种类型的植株,则说明亲本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花粉,即为纯合子关桂惋力能力一借助显隐性性状的判断,考查实验探究能力1 .(2 0 2 1 平琼:市庄浪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从下列四组亲本和子代的性状表现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红花X白花-红花+白花非甜玉米X非甜玉米-3 0 1 非甜玉米+1 0 1 甜玉米盘状南瓜X球状南瓜f盘状南瓜牛的黑毛X白毛f 9 8 黑毛+1 0 2 白毛A.和 B.和C.和 D.和解析:D2 .玉米的常态叶与皱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以自然种植多年后收
21、获的一批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的种子为材料,通过实验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分别单独隔离种植,观察子一代性状。若子一代发生性状分离,则 亲 本 为 性 状;若 子 一 代 未 发 生 性 状 分 离,则需要(2)乙同学的思路是随机选取等量常态叶与皱叶玉米种子各若干粒,种植,杂交,观察子代性状,请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及得出相应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显性 分别从子代中各取出等量若干玉米种子,种植
22、,杂交,观察其后代叶片性状,表现出的叶形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叶 形 为 隐 性 性 状(2)若后代只表现一种叶形,该叶形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若后代既有常态叶又有皱叶,则不能作出显隐性判断能力二通过验证纯合子 杂合子的实验探究过程,考查综合应用能力3.(2 0 1 9海南高考)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矮茎/高茎、腋花/顶花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矮茎,但有腋花和顶花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顶花,但有高茎和矮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可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仅 通 过 对 甲
23、、乙 自 交 实 验 结 果 的 分 析 进 行 推 断 的 思 路 是(2)经分析,确定高茎和腋花为显性性状,若 用 A/a 表示控制茎高度的基因、B/b 表示控制花位置的基因,则甲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乙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别是;若甲和乙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3)若要验证甲和乙的基因型,可用测交的方法,即用另一植株丙分别与甲、乙进行杂交,丙的基因型为,甲、乙测交子代发生分离的性状不同,但其分离比均为,乙测交的正反交结果(填“相同”或“不同”)。答案:(D 若甲为腋花,则腋花为显性,顶花为隐性,若甲为顶花,则腋花为隐性,顶花为显性;若乙为高茎,则高茎为显性,矮茎为隐性,若乙为矮茎,
24、则矮茎为显性,高 茎 为 隐 性(2)矮茎腋花、a a B b高茎顶花、A a b b高茎腋花:高茎顶花:矮茎腋花:矮茎顶花=1:1:1:1 aabb 1:1 相同4.(2021湖南长沙一中)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下列有关 水 稻 的 叙 述 正 确 的 是()A.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必须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 得Fi,Fi再自交或测交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i,Fi再自交获得F 2,取F2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
25、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解析:C易错提醒;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自交法、测交法、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四种方法均可,其中自交法较简单。考点三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规律和方法相关知识深化拓展1.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与概率计算(1)据子代表现型推断亲本基因型子代性状及分离比只有显性 上-*AA X AA、AA X Aa 或 AA X aa只有隐性-*aa
26、X aa显:隐=3 s 1-Aa X Aa显:隐=1 ,1-Aa X aa分离定律应用中的概率计算方法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基因型数/总基因型数)X 1 0 0%依据分离比推理计算如 Aa slAA!2Aa!laa-V-3 显性性状:1 隐性性状A A、a a出现的概率都是1/4,A a出现的概率是1/2;显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3/4,隐性性状出现的概率是1/4,显性性状中的纯合子概率为1/3,杂合子概率为2/3。依据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目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个体的概率;计算表现型概率时,再将相同表现型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2.
27、不同条件下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D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杂合子A a连续自交次(如 图1),杂 合 子 比 例 为 纯合子比例为1 一 陟,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一 图 归。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的坐标曲线如图2所示:F,1/4 AA l/2Aa l/4aa0,悒,0I IF2 1/4AA 1/8AA(l/2)2Aa l/8aa l/4aaF3(l/2)3Aa:恼F(l/2)Aa图1小比例0 扁子显性(隐性)纯合子0 1 2 3 4 5 6 代数/“图2杂合子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概率计算第一步,构建杂合子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图解第二步,依据图解推导相关公式杂合子
28、连续自交,其中隐性个体的存在对其他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数之比没有影响,可以按照杂合子连续自交进行计算,最后去除隐性个体即可,因此可以得到:连续 自 交n代,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 为2n用1,杂合子 的 比 例为2品;。(2)两种自由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次,杂合子比例为:,显性纯合子比例为:,隐性纯合子比例为:。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 合 子 比 例 为 号,杂 合 子 比 例 为 去。注:计算自由交配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用配子法较简便,但自 交 子 代 概 率 不 可 用 配 子 法 计 算,如 群 体 中AA:Aa=1:2(A=上,
29、a=1 j,自由交配时子代类型为AA=A2,Aa=2XAXa,aa=a2;而 自 交 时 需 按“Q AA 一色f-X1AA,T Aa。J J2-3XAA、Aa、:aa)统计子代中各类型比例。关健惋力淡 能 区能 力 一 通 过 基 因 型、表现型的推导与概率计算,考查综合应用能力1.某种品系鼠的灰色毛和黄色毛是一对相对性状,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做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综合三组实验结果进行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小组一的亲本均为纯合子B.小组二杂交后代中的黄色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学习小组亲本后代-灰色X灰色全为灰色二黄色X黄色黄 色:灰色=2:1三灰色X黄色黄 色:灰色=1:1C.表中表
30、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均相同D.实验结果表明该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B2.对图甲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某种遗传病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分别用电泳法分离。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不同的条带,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男性正常o女性正常男性患病o u一 O 女性患病A.图乙中的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B.条 带2的DNA片段含有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D.9号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8解析:D能力二借助不同条件下连续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概率计算,考查信息获取
31、能力3.菜豆是自花受粉的植物,其花色中有色花对白色花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那么三年之后,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A.3:1 B.15:7C.9:7 D.15:9解析:C4.某观赏植物的花瓣重瓣对单瓣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纯合重瓣植株产生的卵细胞无受精能力,单瓣植株的花粉不育,杂合植株则正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合重瓣植株与单瓣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相同B.对杂合植株进行测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果相同C.杂合植株作亲本,若每代均自由传粉,则 F
32、2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4/9D.杂合植株作亲本,若连续自交,则 F2重瓣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解析:C考点四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归纳分离定律的遗传特例1.复等位基因问题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F、i、J 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P 对 i 是显性,I15对i 是显性,F 和 是 共 显 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表现型A 型B 型AB型O 型基因型IAIA IAi IBI IBiIAIBii2.异常分离比(1)不完全显性F i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
33、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杂交产生的小为粉红花(Rr),F i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图解如下:P RR(红花)X rr(白花)IFi Rr(粉红花)I0F2 1RR(红 花):2Rr(粉 红 花):Irr(白花)(2)致死现象胚胎致死:某些基因型的个体死亡,如下图:Aa 1AA:2Aa:laa,显性纯合致死:后代显隐性X=v-(比例为 2:1Aa 3 5 1,隐性纯合致死;后代全为显性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能力的配子的现象。例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 a自交,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
34、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两种基因型 Aa:aa=l:1。3.从性遗传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表现为无角,其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如下表:XHHHhhh雄性有角有角无角雌性有角无角无角4.表型模拟问题生物的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由于受环境影响,导致表现型与基因型不符合的现象。如果蝇长翅(V)和残翅(v)的遗传受温度的影响,其表现型、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如下表:个 j度基因2 5 七(正常温度)3 5 七VV、Vv长翅残翅vv残翅之说毒】提能
35、区能力一通过复等位基因问题,考查理解能力1.(2021南宁期中)某种开紫花的植物有雌株、雄株和两性植株三种性别类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 a 控制,其中A 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雌株,不含A 基因但含有A+基因时表现为两性植株,只含 a基因时表现为雄株。下列围绕该植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植物中的雌株与雄株杂交,子代雌株所占比例大于50%B.该植物性别的基因型有6 种,其中纯合子有3 种C.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两代,理论上F2中雄株所占比例为 1/9D.该植物体的花瓣细胞为原生质层无色的紫色细胞解析:D2.(2021河南高三其他模拟)人类的ABO血型由9 号染色体上的3 个复等位基因(
36、P、J 和 i)决定,基因P 和 1B分别决定人型血和B 型血,二者为共显性,同时存在时为AB型血;基因F、均对基因 i 为显性,基因型为ii时为O 型血。由于发生突变,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存在和 基 因,个体血型为AB型,这样的AB型称为 cisAB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AB型血个体的父母都不可能是O 型血B.正常情况下,B 型血个体的父亲的血型可能是4 种血型中的任一种C.双亲血型为cisAB型和O 型时,后代可能出现O 型血D.双亲血型为dsAB型和B 型时,后代不可能出现正常的AB型血解析:D能力二通过分离定律中的异常分离比,考查综合应用能力3.一豌豆杂合子(Aa
37、)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造成的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的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的D.若 自 交 后 代 的 基 因 型 比 例 是 可 能 是 花 粉 有 50%的死亡造成的解析:B4.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基 因 G 对 g 为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性果
38、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D能力三借助从性遗传和表现型模拟问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5.山羊胡子的出现由B 基因决定,等位基因B B+分别决定有胡子和无胡子,但是Bb在雄性中为显性基因,在雌性中为隐性基因。有胡子雌山羊与无胡子雄山羊的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l,F 中的2个个体交配产生FM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沃M字7疝)又有朝手,歹);IFiXFiIF2 jA.Fi中雌性表现
39、为有胡子B.F i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C.F2纯合子中有胡子和无胡子两种表现型均有D.控制山羊有无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解析:C6.人类中成年男性秃顶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女儿全部为非秃顶B.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所生儿子全部为秃顶C.非秃顶女性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可以有2 个 b 基因D.秃顶男性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可以有1 条染色体含有b 基因解析:D1.(2021浙江1 月选考)某种小鼠的毛色受
40、4 丫(黄色)、A(鼠色)、a(黑色)3 个基因控制,三者互为等位基因,人丫对A、a 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并且基因型AY AY胚胎致死(不计入个体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AYa个体与人丫人个体杂交,则Fi有3种基因型B.若AYa个体与Aa个体杂交,则Fi有3种表现型C.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黑色雌鼠杂交,则的可同时出现鼠色个体与黑色个体D.若1只黄色雄鼠与若干只纯合鼠色雌鼠杂交,则Fi可同时出现黄色个体与鼠色个体解析:C2.(天滓经典高考题)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 i和A z的表达产物N i和N 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iNi、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
41、体内A 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 i的2倍,则 由Ai和A 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i N i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C.1/8 D.1/9解析:D3.(海南经典高考题)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D.选择1 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
42、栗色为隐性解析:C4.(2021河北高考)我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H)与野生稻(D)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并辅以分子检测技术,选育出了 L12和 L7两个水稻新品系。L12的 12号染色体上带有D 的染色体片段(含有耐缺氮基因TD),L 7的7 号染色体上带有D 的染色体片段(含有基因SD),两个品系的其他染色体均来自H(图 1)H 的 12号和7 号染色体相应片段上分别含有基因TH和SH O现将两个品系分别与H 杂交,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对实验一亲本及部分F2的TD/TH基因进行检测,对实验二亲本及部分F2的SD/SH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带型表示(图2)o染色体L12L7亲本及F2的带型阴影
43、区域代表来自D的染色体片段图1图3回答下列问题:(1)为建立水稻基因组数据库,科学家完成了水稻 条染色体的DNA测序。(2)实验一 F2中基因型TDTD对应的是带型_ _ _ _ _ _ _o 理论上,F2中产生带型I、II和ID的个体数量比为 o(3)实验二F2中产生带型a、0 和丫的个体数量分别为12、120和 108,表 明 F2群体的基因型比例偏离 定律。进一步研究发现,F i的雌配子均正常,但部分花粉无活性。已知只有一种基因型的花粉异常,推 测 无 活 性 的 花 粉 带 有(填“SD”或“SH”)基因。(4)以L7和 L12为材料,选育同时带有来自D 的7 号和12号染色 体 片 段 的 纯 合 品 系 X(图 3)o 主 要 实 验 步 骤 包 括:;对最终获得的所有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具有带型_ _ _ _ _ _ _ 的植株即为目的植株。(5)利用X 和 H 杂交得到F i,若用产生的无活性花粉所占比例与实验二结果相同,雌配子均有活性,则 F2中与X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o答案:12(2)m 1:2:1(3)分离 SD(4)以L7和 L12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 i,再让F i自交得到 F2ID和 a(5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