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pdf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能素养对标第一部分:本节教材解析一走近学科素养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学考对标高考对标高考考向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学习理解能力观察和记忆比较和关联概括和归纳应用实践能力解释和实践计算和技能综合和推论迁移创新能力迁移和探究区域判断与定位评级规划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水平1水平3【考查内容】1.地球的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突出特征;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结构特点;3.人类与地球的各个圈层和谐相处。【考查题型】选择题、综合题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水平2水平4【必备知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理事实1.地震波一地球内部圈层
2、的划分依据类型传播速度特点能通过的介质共性纵 波(P)较快传播方向与振动固、液、气传播速度都随通过物质的2.不连续面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方向一致性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横 波 较慢传 播 方 向 与 振 动方向垂直只 能 通 过固体3.地球的内部圈层不连续面地下深度地震波波速变化莫霍界面平 均3 3 km(大陆部分)P波 和S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约 2 9 0 0 k mP波速度明显下降,s波消失核心概念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圈层名称不连续面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地球表面一层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L O k
3、m;大 陆 地 壳 厚,平均厚度为3 9-4 1 k m,高大山脉更厚地幔上地幔上地幔顶部 占 地 球 总 体 积 的8 0%;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板块运动与之相关;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上地幔下部F地幔地核外核古登堡界面由铁和银等金属组成;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在超压力下,铁原子和银原子紧紧挤压在一起形成的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内核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作地震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地震波的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界面。地壳:莫霍界
4、面以上至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幔:从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软流层:地幔上部8 0-4 0 0 k m的一个薄层,这里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融流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必备知识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理事实L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2.各圈层的基本特征(1)大气圈大气圈包围着地球,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水圈是由地球上
5、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地循环运动之中。(3)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3.各圈层的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核心概念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水体的总称。水体指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水,如河流水、湖泊水、土壤水等。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第二部分:本节典例设计一落实学科素养【本节内容分析】本节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重 在 落 实“运用示意图,说明
6、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课标内容要求。本节分为两部分内容: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球的外部圈层。第一部分,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部分,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一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节要求从宏观角度出发,在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本节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体现的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
7、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学情整体分析】学 生 对“地球圈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较为初步的认识,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但是很多学生对基本的地理原理、基本的空间概念认识模糊,理解、分析、归纳和读图能力依然很薄弱,无法自主实现地理规律和个人经验的结合。【教学活动准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活动目标:探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划分。活动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将其剖开,结合对比教材,类比画出蛋壳、蛋清、蛋黄所对应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任务专题设计任务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活 动1地震波 活 动2地球内部圈层任务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8、活 动 1地球的外部圈层 活 动 2 案例探究一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并能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2.能结合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3.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能用图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4.了解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组成、空间分布及其与人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教学策略设计以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地心游记导入,引出地球内部空间结构的探测难度;进而类比西瓜熟生的挑选,引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探测手段一地震波,进而结合图表、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探究,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学
9、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圈层具体特征;2.地球外部圈层间及其与人类的相互关系。难点:1.地震波类型及其变化特征;2.岩石圈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材料准备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自然景观照片图。【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 课时)教学导入教师引用教材开篇材料: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与此照应的,地球的
10、外部特征又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内容。(设计意图)教 师 以 地心游记创设情境,提出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问题,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驱动学习动机。教学精讲任务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活 动1地震波教师展示挑选西瓜的图片,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并组织学生思考问题:我们买西瓜时,用手指敲击西瓜,敲击声较清脆的是生瓜,敲击声相对沉闷的是熟瓜,这是一个生活小常识,其原理是什么呢?(设情境巧激趣)教师设置听音辨瓜生熟的案例,将难以理解触摸不到的地震波类比为接触到的声波,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同时也创设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知识情境。【多媒体展示】(地理资
11、料)听音辨瓜学 生1:熟瓜和生瓜的音色不同。学 生2:熟瓜和生瓜内部的结构特征、组成成分不一样,敲击西瓜产生的振幅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不打开西瓜,而是利用声波在西瓜内部的音色反馈来简单地判断西瓜的生和熟。那么,在探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时候是否也有类似的原理可以利用呢?(情境学习)教师以拍西瓜为情境引出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一地震波。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21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地震波压缩纵 波(P波)拉伸振动方向波长横波、纵波的波速在莫,程界面上都明显增加。在古暨堡界面上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突然减小。深度(km)速度(千米/秒)0 3
12、 6.12 153 000莫霍界面V -地 壳地 幔4 0005 000t外核古皿面,。00()工,上 造 国 内核1.什么是地震波?2 .地震波有哪些类型?3地震波在探寻地球内部圈层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迁移和探究能力)教师对听音辨瓜生熟的生活案例进行迁移,引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手段一地震波,培养学生的迁移和探究能力。学 生1: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学 生2: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学 生3:借助地震波,可以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利用地震波来探测
13、地球内部结构是我们目前技术最成熟,使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探测方法。地震波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依据。(设计意图)本活动以地震波为主要内容,但是此概念较为生涩陌生,借助于生活中的实际小常识,降低难度,深入了解地震波的相关知识。【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地震波1 .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就叫地震波。2 .类型:(1)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2)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3.在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时的重要价值: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活 动2地球内部圈层教师:结合教材,我们简单
14、了解了地震波的概念、类型以及其在地球内部结构研究过程中的作用。那么,地球内部圈层是怎么划分出来的呢?(先学后教)教师简单地设置地球内部圈层的问题,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寻找答案,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疑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 生1: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随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可以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学 生2:地震波的两种波型,能够通过的介质不同,也可以据此判断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教师:结合教材P 2 1内容以及P 2 2图1.3 4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地震波的两种波型,传播速度不一,通过的介质不一,且有明显的速度变化节
15、点,或者说是界面,据此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波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就是地质研究中常说的不连续面一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观察和记忆能力)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的观察,明确地震波在不同深度的速度变化,借此引出不连续面的知识,加以学习、记忆。【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不连续面那么,这三个圈层的范围包括哪些?又具备怎样的特征?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 2 2内容,结合下表,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地球内部圈层的空白表格,自主研读教材内容,根据表格表头的内容提示,完成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的学习。【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地球的内部
16、圈层结构学 生1: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是地壳,其厚度不一,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范围厚度特点分厚,由各类岩石组成。学 生2: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中间的部分,是地幔。地幔占地球总体积的8 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下地幔两部分。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学 生3: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是地核。主要由铁和银等金属组成,厚度约3 4 0 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比较和关联能力)学生对比地球内部圈层一地壳、地幔和地核的范围、厚度和特点,在比较和关联中学习地球内部圈
17、层结构的特点。教师: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除了三大圈层以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圈层存在,即岩石圈,这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岩石圈,是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的合称,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地球内部圈层进行梳理和概括归纳,对各圈层的范围、厚度、地震波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总结归纳,深刻地学习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范围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莫 霍 界 面 和 古 登堡 界 面 中 间 的 部分古登堡界面以下的部分厚度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 壳 薄,一 般 为5-10千 米;大陆地壳 厚,平 均 厚 度 为39-
18、41千米,最厚可达 70千米占 地 球 总 体 积 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下地幔两部分厚 度 约 3400多千米,根据 地 震 波 的 变 化,分为内核和外核特点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固态,上地幔顶部存 在 一 个 软 流 层(熔融状态),被认为 是 岩 浆 的 主 要发源地主要由铁和银等金属组成;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外核是熔融状 态 的 金 属 物 质,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任务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活 动 1地球的外部圈层教师: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相比较而言,在地球外部还存在着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更紧密的外部圈层,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19、的自然环境!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地球外部可以分成哪些圈层。(少教精教)教师展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设置外部圈层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加以归纳。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 2 3相关内容,并展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哪几个圈层构成?圈层之间有无明显的界线?地球的外部圈层具有怎样的特征,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概括和归纳能力)学生结合教师的设问,观察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自主学习地球外部圈层的教材内容,并加以概括和归纳。【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和观察图示,结合教师的设问,明晰地球外部圈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人教版 2019 必修 地球 结构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