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学问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本文关键词:期末,复习,重点,学问产权法学问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本文简介:学问产权法期末复习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名词说明;4、简答题;5、论述题;6、案例分析二、重点内容第一编导论1、学问产权的概念(P4)答:学问产权是基于创建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2、学问产权的分类(P18-19)答:(1)以学问的功能为标准,分为著作权和工业学问产权法期末复习重点 本文内容:学问产权法期末复习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2、多项选择题;3、名词说明;4、简答题;5、论述题;6、案例分析二、重点内容第一编导论1、学问产权
2、的概念(P4)答:学问产权是基于创建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2、学问产权的分类(P18-19)答:(1)以学问的功能为标准,分为著作权和工业产权;(2)以各自获得财产的手段不同,分为创建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3、学问产权与物权的区分(P22-23)答:(1)权利的对象或标的不同:物权的对象是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其他实实在在的物理学意义上的“物”;学问产权的对象是“学问”,是不含物质实体的思想或情感的表现形式,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2)权利的独占、排他性程度不同:学问产权在独占性、专有性和排他性上要弱于物权。(3)实现利益的方式不同:物权人的利益既可以借助法律实现对利益的限制,也可以通
3、过事实上物权对象的占有来实现其利益。(4)权利效力不同:当学问产权与物权发生冲突时,学问产权通常要让位于物权(须以接触或运用作品原件为前提)。(5)期限不同:学问产权的期限不同于物权的期限。(6)价值衡量(定位方法)不同:学问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价值无论是质的规定性还是量的规定性,都不同于物权。4、学问产权制度的作用(笔记)答:(1)寻求一种创建者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2)爱护学问产权人的利益;(3)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4)促使学问产权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5、世界范围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问产权法律(P38)答:(1)1883年由比利时、法国和瑞士等十多个国家签订的爱护工业产权巴
4、黎公约;(2)1886年以欧洲为主导的国际间相互爱护著作权的爱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3)1952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又一著作权多边条约世界版权公约;(4)11014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学问产权协定。其次编著作权法1、著作权和工业产权的区分(笔记)答:(1)消费方式不同:著作权属精神消费范畴;工业产权属物质消费范畴。(2)所涉及的权利不同:著作权既涉及财产权,也涉及人身权;工业产权只涉及财产权。(3)排他性和独占性程度不同:著作权的排他性和独占性比工业产权的弱。(4)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著作权通常自动产生;而工业产权则要经法定程序方能产生。(5)爱护期限不同:著作权的爱护期
5、限长于工业产权的爱护期限。2、作品的概念和构成要件(P54-57)答:概念: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著作权法实施条例No.2构成要件:(1)是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不是思想、情感本身;(2)应当具有独创性;(3)该表现形式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范畴。3、在我国不受著作权法爱护的对象有哪些(P73-73)答:(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确定、吩咐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3)时事新闻;(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著作权法No.4、No.54、著作权的内容(
6、人身权+财产权)(P75-92)答:人身权:(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权;(4)爱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1)复制权;(2)发行权;(3)出租权;(4)展览权;(5)表演权;(6)放映权;(7)广播权;(8)信息网络传播权;(9)摄制权;(10)改编权;(11)翻译权;(12)汇编权;(13)注释权和整理权。5、我国著作权的取得方式和期间(P93-95)答:取得方式:(1)实质条件:我国法律以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作为取得著作权的唯一的法律事实;(2)形式条件:国际上有三种做法以作品产生为条件自动获得著作权;作品创作出来后,还须履行注册登记手续才能获得著作权;以加注著作权标记取得著作权
7、。期间:(1)署名权、修改权、爱护作品完整权的爱护期限不受限制;(2)发表权:一个作品的发表权只能爱护肯定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就没有意义;(3)财产权: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爱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作品的发表权爱护期限为作品自创作完成后的50年;财产权截止于发表之日起的第50年的12月31日)(电影、电视、录像和摄影作品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期限截止于作品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6、合作作品的构成要件(P101)答:(1)合作作者之间应有共同创作某一作品的意思表示;(2)在创作过程中合作作者之间始终贯彻合作创作的意图,有意识地调整各自的创
8、作风格和习惯,以便使他们的创作成果相互照应、连接、协调和统一,达到整体的和谐;(3)每个合作作品所完成的文学艺术形式,应当达到著作权法所要求的作品的标准。7、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P101-102)答:(1)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通常属于事实作者,即自然人作者;(2)主要是利用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担当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可以赐予作者适当嘉奖;(3)依据劳动合同,又法人或者其他社会
9、组织主持,依据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意志创作,并有该法人或社会组织担当责任的职务作品,法人或社会组织被视为其作者,著作权由法人或社会组织享有。8、表演者权的内容、录制者权的内容(P111-115)答:表演者权:(1)人身权利:表明表演者身份;表演形象不受歪曲;(2)财产权利: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酬劳;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酬劳;表演者复制发行其表演的录音录像的权利;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手段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因此获得酬劳的权利。录制者权:(1)录制权;(2)(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3)机械表演权;(4)出租权。9、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权利内容(笔记)答:(1)转播权
10、;(2)录制权;(3)复制权;(4)限制权(著作权法No.44)10、著作权的限制(合理运用、法定许可、强制许可)(P132-136)答:合理运用(著作权法No.22):为个人学习、探讨或者观赏,运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行避开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
11、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探讨,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运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运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设或者保存版本的须要,复制本馆保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酬劳;(10)对设置或者陈设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
12、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法定许可(著作权法No.23、No.33、No.40、No.43、No.44)(1)No.33-2:凡是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根据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2)No.40-3:录音制作者运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根据规定支付酬劳;著作权人声明不许运用的不得运用。(3)No.43-2: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酬劳。(4)No.4
13、4: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酬劳。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详细方法由国务院规定。(此条只限于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5)No.23: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化和国家教化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运用的外,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当根据规定支付酬劳,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扰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强制许可(笔记):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主管著作权事务的机关依据状况,将对已经发表的作品进行特别运用的权利授予申请获得此项运用的人,同时,运用者
14、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酬劳。11、侵扰著作权的各项责任(笔记)答: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2)消退影响和公开赔礼致歉;(3)赔偿损失(著作权法No.49)行政责任:著作权法No.48规定的8种情形刑事责任:刑法No.217、No.218:对著作权的犯罪行为,通常采纳有期徒刑和罚金等刑罚措施。注:200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扰学问产权刑事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违法所得数额巨大非法经营额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上复制品数量1010张(份)以上5000张(份)以上违法所得数额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上其他严峻情节202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
15、侵扰学问产权刑事案件详细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说明(二)第三编专利法1、我国最新一次专利法修改时所涉及的主要内容(2022年修订)(笔记)+(P159)答:本次修订案新增加了7条,修改了29条,总条目为76条(1)对立法宗旨进行修改:爱护独创创建专利权爱护专利权人的利益;(2)从法律上确立了三类专利的定义;(3)提高专利授权的标准:混合新奇性标准肯定新奇性标准;(4)给予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许诺销售权”(情愿出售专利产品的意思表示);(5)进一步明确了不授予专利权的规定:专利法No.25;(6)增加了“不视为侵扰专利权”的两种状况:(No.69)平行进口;为供应行政审批所需的信息;(7)删除了向外国
16、申请专利须先向中国申请专利的规定;(8)增加了“专利运用的强制许可”的情形:(No.69)目的是保证造福国家;(No.50);(9)加强了惩处力度,明确了赔偿金应当包括维权成本,增加了法定赔偿的规定;补充:(1)取消了涉外专利代理机构,任何依法成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均可办理涉外专利案件;(2)增加了公知技术抗辩的条款,对滥诉行为构成肯定的限制。2、独创专利、好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概念(专利法No.2)答:独创,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学术定义: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建出来的具有主动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态的新的智力成果。)好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态、构造或
17、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好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态、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调与形态、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3、独创和好用新型的区分(P175)独创好用新型爱护范围不同产品或方法产品创建性要求不同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显著的进步实质性特点、进步审查程序不同困难、繁琐(一年半)简洁、快捷(半年)爱护期限不同二十年(申请之日起计算)十年答:4、我国不授予专利的项目(笔记)+(P181-187)+(专利法No.25)答:(1)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独创创建;(2)科学发觉;(3)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4)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动物和植物的
18、新品种;(6)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7)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调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品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5、专利的三个属性及其概念(专利法No.22)答:(1)新奇性:是指该独创或者好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独创或者好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2)创建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独创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好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3)好用性:是指该独创或者好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运用,并且能够产生主动效果。6、丢失新奇性的例外(P193)答:依照我国专利法,有
19、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申请日前6个月内发生的,不丢失新奇性:(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7、我国专利申请的原则(笔记)+(P202-209)答:(1)书面原则:申请人为获得专利权所需履行的各种法定手续都必需依法以书面形式办理;(2)先申请原则(No.9-2):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独创创建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3)单一性原则:指一件专利申请的内容只能包含一项独创创建,不能将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独创创建作为一件申请提出;(例外:No.31)(4)优先权原则:巴黎公约将首次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产权 期末 复习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