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北京冬残奥会理念冬残奥会感想(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北京冬残奥会理念冬残奥会感想(七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新北京冬残奥会理念冬残奥会感想(七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育人的视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一 为了首次在残奥会上的亮相,除了演员外,幕后的许多工作人员同样演绎着“呼喊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场景。 谈起冬残奥圆舞曲,编导李文倩特别兴奋地拉着记者一路小跑去观赏她们用一根根牙签摆出的各种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了一名演员,“我们这个舞蹈俯瞰才是最好看的,只有在裴导那个位置才能看到整个雪花
2、的造型,并单单就这个节目的雪花造型,我们就曾想了100组。” 手语指挥刘倩是艺术团的化妆师,团里两个舞蹈老师都被借调导演组了,她临危受命担起了手语指挥的角色。 据记者了解,她同时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我回去要用这些照片教化我的孩子,演员穿着这么厚的衣服,在这么冷的场地排练,多艰苦,她们只看到了电视上光鲜的一面。” 看着演员训练的照片,已经两个月没回去看孩子的刘倩,心里还惦记着回去怎么教化孩子。谈起演员训练,刘倩也是感慨万千,“艺术团的精神在这些演员中传承了,魏菁阳、祝悦她们不管训练多苦多累,都咬牙坚持。” “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是艺术团一代代演职员保持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在她们中传承。 作为
3、编导之一的李文倩,同样借调于艺术团。她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爱人是位外交官,长期驻外,两个年幼的儿子只能扔给父母照看。提起孩子,在演员面前表现特别坚毅的李文倩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对孩子充溢愧疚,忙完活动,就想好好陪陪他们。” 据记者了解,冬残奥圆舞曲的中心思想是同心圆,它有着中国古老的哲学寓意,包含着人和人的团结、友爱、携手向前,这个中国最古老、最质朴的情感。如今,这些舞者和幕后的英雄们,在舞台上,精确诠释了“以生命的绽放”的主题,舞台下,她们自强不息、突破自我,呈现了残疾人对“更美妙的生活、更包涵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此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
4、丽华带领数十名残疾人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她们以暖和而充溢力气的演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向残奥精神致敬。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二 “龙抬头”,再启程! 今夜,残奥会的火种时隔14年再度点亮千年古都,续写“双奥之城”的荣耀; 今夜,“鸟巢”时隔12天再迎盛大聚会,20_年初的冰雪盛会终现生命绽放。 世界目光聚焦于此,绚丽星辉照射前方。在冬残奥会精神的感召下,“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与“同等、参加、共享”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理念在此相融相汇,书写成一篇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动人故事。 鸟巢上空,夜空中星光闪耀。场地中心,雪白的冰面也慢慢幻化成闪耀的星海,出现出过往
5、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从瑞典恩舍尔兹维克到韩国平昌,世界残疾人冰雪运动员犹如点点星光,在冬残奥会赛场实现生命价值,演绎人生精彩。 最终,画面定格在“20_中国北京”,北京冬残奥会如期而至。此后的9天赛期里,北京冬残奥会不仅将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残疾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平台,更将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英雄无言,酷爱有声。 8名残健融合护旗手护送五星红旗入场,他们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以及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代表,视力残疾人们在仪式旗台两侧无伴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现场的听力残疾人们也用手语“演唱”国歌。 赤诚爱国心,浓浓家国情。在
6、无声、无色的世界里,他们的赤子之情同样浓烈。这一刻,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从他们炙热的心间流淌而出,成为中国促进残疾人同等参加和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缩影。 不仅如此,伴随着歌颂祖国的旋律,东道主中国代表团步入场内。本届冬残奥会,96名中国运动员将参与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运动员全部为业余选手,他们也成为广阔残疾人主动参与体育运动,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生动写照。 一枚国际残奥委会标记,出现在一位盲人手中。不同于以往冬残奥会开幕式,国际残奥委会标记的展示方式,这枚小小的会徽“无形”却深深烙印在更多残疾人的心中。运动点燃希望,拼搏成就幻想,此刻最小的会徽也以向世界发出“变更始于体
7、育”的号召。 浪漫持续,希望长存,“大雪花”造型的火炬台再一次呈现在观众面前。身为最终一棒火炬手的盲人运动员李端,在火炬台前当心摸索着火炬接口,将“飞扬”火炬插入雪花火炬台,期间全场掌声雷动,嘹亮的“加油”响彻鸟巢。 这一刻,在鸟巢中心“微火”的衬托下冬残奥会开幕式更显温情。而无论是开幕式倒计时、文艺表演和点火瞬间,象征团结、友情、共融的“同心圆”概念贯穿始终,也让关注着这场盛会的人不断感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文情怀。 假如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24节气倒计时、天上奔涌而落的黄河之水,在鸟巢上空绽放的“迎客松”烟花,尽显“中国式浪漫”;今夜,全部由残疾人参演的同在蓝天下,残健融合的舞者绘
8、出一张绚丽笑脸,国家体育场则共同唱响生命的赞歌。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实现完备交接,背后是筹办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运筹帷幄。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此后的短短12天内,北京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和运营、竞赛组织、疫情防控、赛事服务保障等方面顺当完成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最终,完备、感人的开幕式成为中国兑现这项庄重承诺的崭新起点。此后的9天时间内,来自五湖四海的冬残奥运动健儿汇聚于此,发扬拼搏精神、呈现自强不息风貌,共同组成一届简约、平安、精彩的冬残奥盛会的拼图。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三 3月4日冬残奥开幕式,朱颖佳早早就来到鸟巢,迎接观众的到来。
9、不久之前,也是在这里,她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观众进退场引导工作。但这一次,迎接的观众有所不同她所负责的。8位观众都是残障人士。 朱颖佳是北京工业高校的一名大四学生,此时是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服务保障指挥部工作人员。她要与30多家观众归口单位联络,确定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了解是否有陪伴人员、是否须要供应轮椅或其他特别服务,从而规划好残疾人观众座席支配、进退场预案,打算器械与陪护工作。 即使对于鸟巢观众席和走廊已烂熟于心,但开幕式前,朱颖佳仍不厌其烦地确认全部流线,还亲身体验残疾人观众的进撤场流线。从下车起先,始终走到鸟巢的看台就坐,视察整个流程是否顺畅。每次踏勘下来,要走3万多步。 3月4
10、日刚过6点,朱颖佳就提前守候在11号电梯前。随着电梯数字的改变,电梯门缓缓打开,她迎接到了第一位残疾人观众。从电梯到看台,一路上她和陪伴人员确认流线刚好间,确认观众的身体状况,指引观众和陪伴人员到指定位置,然后再返回迎接下一位残疾人观众。开幕式当晚,她将自己所负责的8位肢体残疾人观众顺当送达看台,临走时还反复叮嘱每位观众及其陪伴人员,假如须要供应帮助,可以随时联系她。 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看台多了一位残疾人观众,朱颖佳沟通得知,原来他们是好挚友,想坐在一起观看,于是朱颖佳刚好协调座椅,不仅满意了两位观众的须要,还让陪伴人员也有地方可坐。 始终忙到5日凌晨1点,朱颖佳才回到办公室。开幕式
11、观众进撤场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朱颖佳和伙伴们又马上投入到闭幕式的打算工作当中。朱颖佳说:“我很幸运能在现场见证,并且参加其中、奉献其中、贡献自己的力气。”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四 北京冬残奥会精彩落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赛场上以精彩的战绩彰显竞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一个个与命运抗争的身影,书写出震撼人心的动人诗篇。赛场外,无私奉献的保障团队是运动员们的“守望者”,用实际行动让北京冬残奥会暖和与感动常在,为世界注入主动的能量。 老将战胜岁月,小将意气风发。中国残奥冰球队38岁老将于静是冬残奥会历史上第3位参与冰球竞赛的女运动员,也是北京冬残奥会冰球项目中的唯一一位女将。不过她
12、从没有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在冬残奥冰球赛场上一次次的争抢、冲撞中,于静“巾帼不让须眉”。冬残奥高山滑雪选手张梦秋只有19岁,却不断刷新着中国代表团的纪录,本届冬残奥会斩获2金5银。这位漂亮的姑娘5次站上领奖台都有着不同发型,“麻花辫”“爱心辫”“六小辫”,每次都让人眼前一亮,活泼又可爱的状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妙。39岁的伊朗冬残奥单板滑雪选手塞迪盖鲁兹贝在竞赛中不断摔倒,又不断站起来,跌跌撞撞中向着终点前进,缓慢而倔强,在540米长的坡面回转赛道上,她是全场用时最长的选手,但当她冲过终点时,迎接她的是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 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运动员追逐幻想的舞台,也是全球残疾人沟通共享、增进友
13、情的桥梁。冰球赛场外,中国队运动员与捷克队运动员握手相互致敬。残疾运动员与领滑员之间的默契,同样书写着同赴赛场、共迎挑战的动人诗篇。中国代表团冬残奥高山滑雪队外籍教练卡佩里达利奥被队员亲切地称为“老达”。在他的帮助下,中国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取得了优异成果。 雪山之巅,气象服务团队追风测雪,为赛事护航。白雪皑皑的群山间,时常能看到气象服务团队背着仪器穿梭、观测的身影。观测员不畏风雪、精益求精,前往现场测量风速、风向、能见度、积雪量、雪温、雪质等数据,全力得到精确的现场状况。 雪山脚下,医疗保障团队妙手丹心。医生们多次演练针对残疾人的救助行动,更有滑雪医生在雪道疾驰,苦练3年只为4分钟内赶到伤者身
14、边。运动员朱大庆在训练中摔伤,医疗保障团队马上赐予伤者冰敷、加压包扎及悬吊制动处理,以便尽早消肿止痛。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说:“假如运动员是一届运动会跳动的心脏,那么志愿者就是灵魂。”作为北京冬残奥会保障团队服务工作的中流砥柱,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北京外国语高校学生卢月双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韩语翻译志愿服务,她说:“敬重和友善,往往体现在细微环节,一句敬语、一个微笑,都会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我们的专心。”22岁的王梓博是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先天患有听力障碍的他在助听器的帮助下,成为国家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助理,他亲眼见到同事将残疾人观众一次次引导至无障碍观赛区,产生的共情让他内心颇感暖和。
15、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五 从3月4日一早起先,北京就大风咆哮,还伴着沙尘。眼看20xx年冬残奥会晚上就要开幕了,大风沙尘天气会影响开幕式活动吗?冬残奥会开幕式的气象预报工作,再次通过精准无误的预报,给大家吃了一刻定心丸。 当天早上6时起先,气象部门已经起先逐小时更新预报信息-白话文 ,保障频次跟冬奥会一样,力求确保冬残奥会开幕式气象预报精确无误。 由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亮牵头组建的针对开幕式期间的气象条件探讨团队,早在一周前就对此次大风和沙尘天气做了预报和服务提示。 在开幕式实行的头3天,北京市气象台、中心气象台、国家卫星中心、周边省区市气象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的首席专家等,每天
16、都开展多次不同形式的天气会商,做到多轮次、多样化跟踪滚动预报会商。 3月4日8时30分,多部门再次开展天气会商,尤其对阵风风力、沙尘程度、结束时间等内容进行了具体探讨,最终结论一样:午后沙尘影响渐渐减弱,傍晚前后风力明显减小,基本不会对冬残奥会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 “开幕式活动期间,北京风力明显减弱,大家不会感受到像上午一样的七八级大风。”翟亮说,相应的预报、预警信息都已经提前发布,便于开幕式打算的相关单位、城市运行保障的相关单位提前做好应对。 相比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的天气,3月4日晚的风力要略大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气温方面要比一个月前温煦许多,20时至22时国家体育场温度在8至9
17、,体感不会觉得很寒冷,不过撤场的时候,温度会下降到6或者更低,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 对于预报结论,翟亮还是很有信念的,“对大风的预报水平,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包括减弱的时段都可以报准。”翟亮说,针对大风的预报,他一点不担忧会出现变数,反而是沙尘的影响,会让预报员们略微有一些惊慌。 翟亮说明,相比大风,沙尘的预报难度更大,因为沙尘是一个气团,它产生影响的时间节点并没有特别清楚的界限,“不像一辆列车,说几点到几点停,沙尘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可能人还没感觉到,但沙尘的影响已经起先了,慢慢地人们才感觉到空气发黄且带着土味儿。” 沙尘影响结束的时间也是相同的道理,并不是说到了一个时间点,瞬间就结束了
18、,同样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难界定详细几点可以清除,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3月4日午后,翟亮始终盯着天气雷达图,关注着沙尘的发展状况,也许从13时过后,沙尘自西向东接连结束对北京的影响,能见度逐步转好,翟亮这才放了心。 20时,冬残奥会开幕式准时拉开序幕,国家体育场的阵风风力已经减弱到了四级,不会对开幕式活动造成影响,跟预报的状况完全吻合。“这一次预报,我们也做到了精准无误,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翟亮满足地说。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六 北京冬奥会闭幕不到半月,绚烂的烟花再次点亮“鸟巢”上空,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挚友们在冬残奥会的感召下汇聚在一起,共享这一充溢希望、拼搏精神、自强风采
19、和团结友情的残疾人冰雪盛会。 暖和的情感缓缓流淌,浪漫的色调交相辉映,动情的氛围慢慢升腾悠扬歌声和曼妙舞姿中,生命绽放的动人瞬间无不传递着坚毅英勇的力气。变更始于体育,世界聚焦这一刻,我们期盼之后的每一刻 冬残奥运动员不畏艰难圆梦赛场,场地中心,雪白的冰面慢慢幻化成闪耀星海。过往12届冬残奥会的光辉历史,在绚丽星辉中一一闪过。最终画面在“20_北京”定格,现场观众屏息凝神。 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轮椅冰壶等六大项目的运动员承载着冲破阻碍、突破自我的幻想,从现场雪道奔驰而下。当冰壶脱离推杆,标线随之一格格推动。“10、9、83、2、1”,在全场观众的倒数声中,冰壶入垒,属于全球冬残奥运动员的激
20、情盛会就要开启。 在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衬托下,46个参赛代表团踏雪道而来,憨态可掬的祥瑞物“雪容融”和标兵志愿者热忱舞蹈欢迎八方来宾。这是有史以来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冬残奥会之一,也是女性运动员人数最多的一届冬残奥会。他们中有阅历丰富的老运动员,也有初次参与残奥赛事的“00后”;有些来自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冰雪强国,也有些运动员的家乡气候燥热常年无雪。 “我练习滑雪已经5年了,最近3年都在参与正式竞赛,冬残奥会是我最高的幻想舞台,为了来到这里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英国运动员亚历克斯曾遇意外,右腿不幸被截肢,在滑雪中,他找到了新的人生“赛道”。 尽管曾在生命中遭受不幸,残奥运动员们仍自强不息,不断突
21、破自我,创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解除万难最终登上冬残奥舞台,冰雪幻想照进现实。 伴随着熟识的歌颂祖国乐曲,中国冬残奥运动员郭雨洁、汪之栋执艳丽五星红旗,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中国队本次派出96名运动员参加全部六个大项的竞赛,这对于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的中国队是巨大的跨越和突破。从20_年初征冬残奥会,到20_年在平昌实现冬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全部中国运动员不畏艰难,以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家门口创下新的奇迹。 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实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中国人民热忱好客,为不同国家(地区)的运动员搭建了充分展
22、示残奥运动魅力的舞台。”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说,他们将通过体育运动展示人性最光辉的一面。 当紫色“雪花”在夜空唯美绽放,我们共同期盼代表着志气、毅力和不屈的冬残奥运动员,在将来9天的冬残奥赛场上,挥洒激情,展示坚韧拼搏、超越自我的风采。 北京冬残奥会理念 冬残奥会感想篇七 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中心,几名视力障碍的孩子拿着画笔,泼洒出热情艳丽的颜色和可爱的笑脸。他们稚拙的作品被叠印到鸟巢现场巨大的“画布”中,90名舞者翩翩起舞,把颜色尽情挥洒到天地间,最终,呈现出20_冬残奥会圣火雪花的图案,伴随冬奥之花多漂亮的音乐,圣火缓缓升起在鸟巢上空。 据记者了解,这个环节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冬残奥
23、圆舞曲,它的创意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的建议。 而这些演员中,约有一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者。 “开口说话”的舞蹈鞋 为了这朵绽放的雪花,舞者们已经排练了三个多月。 11月30日至1月2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驻地进行前期训练;1月3日至1月22日,前往大兴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封闭集中排练;1月23日转场到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下称“体管中心”),进入模拟场地排练阶段,这也意味着,进入了高强度的训练阶段。 这期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30位聋人演员还担当了央视春晚和北京春晚的演出任务。 时间拉回到2月13日凌晨1点,距离冬残奥开幕还有19天,位于顺义体管中心的场地
24、依旧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十米高台上,编导裴云用麦克不断喊着指令,演员们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面对这样高强度的排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一队的聋人演员魏菁阳习以为常,她打着手语告知记者:“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假如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排练得晚些。然后,每天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各个节目其次天的排练时间和场地。” 记者留意到,提及冬残奥圆舞曲的结束时间,她们的言谈中总是会出现“拉晚”两个字。 “拉晚就是没有点儿,直到完成当天的排练任务,最晚一次是到两点。”一天的排练,魏菁阳已经很乏累,匆忙喝口水,又回到了排练场上。 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一个,演员都穿着
25、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许多翻滚动作,须要演员躺在地上去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已被擦的干干净净。更让人心疼的是,长时间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 “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趾头淘气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 据记者了解,其实,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但没有人去换新鞋,不是不喜爱,而是磨损得太快,这样可以节约一些。 “这是我们的战绩,我们要坚持到最终一刻。”演员们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而同样被她们视为战绩的还有腿上、胳膊上、腰上的淤青。 魏菁阳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我们刚起先练,身上被椅子硌的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 记者了解获悉,冬残奥圆舞曲须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样,如何限制好旋转,就成了舞蹈的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地方,这须要长时间不断地练习和磨合,才能形成人椅一体。艰苦的训练,身体的难受,也有演员为此流泪,但最终大家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一个人退出。 “为了祖国、为了冬残奥的信念,大家相互打气,让大家都坚持了下来。”魏菁阳坚决地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