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docx





《2022年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 新时期水库移民易地脱贫工作调研报告 党中心、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库移民工作,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国 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政策法规, 实行多种措施加强水库移民工作。 2022年 5月 1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 持政策的看法,体 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执政理念, 对于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 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 社会发展, 保障新时期水利水电事业健康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最近,笔者会同州县移民部门的一些同事, 就湘西州库区如何以贯 彻实施国务院 17 号文
2、件为契机,把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难 频繁村寨的特困移民, 二次搬迁到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 住发展, 并通过新一轮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 实现异地脱贫的问 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探讨。这次调研活动共走访 6个县、 7个乡镇、 12 个移民村, 分别召开了移民群众代表、 基层移民干部和县直相关部门 人员座谈会,参会人员 140人次,走访移民 45人,发放问卷 35 余份。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要以国务院 17 根据州 领导提出的以实施新的后期扶持政策为契机,号文件为指针, 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要坚持“四个结合” ,即:要与解决移民的温饱 和扶贫开发相结合、 要与农业产
3、业化建设相结合, 要与小城镇建设相 结合、要与智力移民工作相结合。借鉴湘西州部分地区“退人还山” 和异地脱贫的胜利阅历,来探究新时期移民工作的新路子。 一、实施二次搬迁,实现异地脱贫已势在必行 湘西州现有大中型水库 32座,涉淹 8 个县市、 113个乡镇、 587个 村、1405个组,共有现状农村移民人口 16 万人。大部分水库均在 11016 年以前修建,受历史因素影响,移民前期补偿标准低,生产生活非常 困难。 2022年,全州库区移民人均纯收入为 1500元,比全州农夫人 均收入 2250 元少了 750元,库区肯定贫困人口 2 万余人,占移民总 数的 12.5%。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现状以
4、及与非移民差距越拉越大的现 实告知我们,对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难频繁,人口稀有,基 础设施投入过大以及后期扶持效果不明显的特困移民实施二次搬迁, 实现异地脱贫已是刻不待时。 库区生态环境恶劣,制约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是耕地面 积小,土地贫瘠。 2022 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州移民人均耕地只有 0.55亩,仅为全州农夫人均耕地的 50%,其中人均耕地未达到 0.5 亩 的移民有 9.16万人,人均耕地面积 0.1 亩以下的移民有 1.26万人, 并且这些耕地多属贫瘠、 低产和旱涝灾难频发之地, 土地产出不够养 家糊口。凤滩库区古丈县茶叶村马鞍子组系纯移民后靠安置组, 全组 亩,人均旱地
5、30亩和可开垦荒山 35人,仅有茶叶和桔园 192户 48 仅 0.3 亩, 2022 年人均纯收入仅为 1015 元。碗米坡库区保靖县比耳 镇亚渔村原来土地肥沃,人均耕地 1.8 亩,村民生活较为富有,是远 近出名的“女婿村” 。碗米坡电站建成蓄水发电后,全村 80%以上的 良田沃土被沉没, 移民人均耕地不足 0.14亩,60%的移民无耕地, 移 民有手无处做,有劲无处使,生活非常困难。二是生存环境恶劣,生 活极为不便。州内移民后靠安置者居多。他们原来生活在河边,土地 肥沃,生产便利, 但随着大坝建成和水位抬升,这部分移民被迫搬迁 到地处偏远且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山高坡陡,环境恶劣。据摸底统
6、 计,全州共有 26 个村、 1500多户、7300多移民居住在此类地区。由 于地处边远,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和用电贵问 题就显得特殊突出。 据调查统计, 全州库区共有 9.4万人饮水难, 773 个移民小组 9.2万人未通马路, 25个村未通电或用电贵。 前面提到的 马鞍子组,由于组内没有水源,每挑一担水,要走 3-4 里山路,挑几 担水就是一天, 而一旦遇上天旱, 就只能租用拉砂石的拖拉机到十几 公里之外的地方拖水喝,用移民的话说: “干旱少雨时,我们这里的 水比油还贵”。 库区自然灾难频繁,威逼着移民的生命财产平安。湘西州库 区因受自然因素和水库蓄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7、地质灾难频发。目前, 全州共有 13个移民村、 560多户、 2300多人居住在地质灾难隐患严 重的地带。凤滩库区永顺县镇溪乡、古丈县高峰乡镇溪村93 户移民 至今仍居住在滑坡体上, 400 多人的生命财产平安得不到保障。五强 溪库区泸溪县五里洲村原系泸溪县重要的商品粮和蔬菜生产基 地,全村 876户 2586人,其中 80%以上是移民。该村四面环水,自 11014年五强溪水库关闸蓄水发电以来连续 6 年遭遇洪水攻击,特殊 是11016年“7 ? 13”洪灾致使水位超过五里洲最高高程 3.1米,洪水给 全村带来了灭顶之灾。 移民的生命财产平安得不到有效保障, 生活苦 不堪言。 库区文教事业落后
8、,阻碍着移民的就地持续发展。2004 年 全州库情统计显示,库区 1.2 万多名适龄儿童上学困难或面临失学, 移民平均受教化年限仅为 6 .8年,文盲、半文盲占 30%以上。457个移 民村没有医务室, 645 个移民村没有通有线电视或电话。由于受教化 程度低,这些移民普遍不易接受新生事物, 农业好用技术得不到刚好 推广应用,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变更。 加之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 村民与外界的交往甚少。 有的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山门, 也不会说 汉话。这次,我们调研组来到凤凰县长潭岗库区椿木坪村四组,因当 地移民不懂汉话, 和他们的简洁沟通也只能通过当地干部翻译才得以 进行。调研中,有基层干部
9、对我们说: “移民越不接受教化,所住的 地方也就越穷,搬到哪里都摆不脱穷根,只有让孩子上学了,有文化 了,才是真正把移民从贫苦中搬迁 ' 出来。”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增加了后期扶持工作难度。移民安置 点多处在偏远山区, 移民分散居住, 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发展文 教卫等社会事业难度大、成本高、管理难,投资效益低。尽管十年但 由于运行成亿多元, 2 全州库区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高达来, 本高,管理不到位,很多工程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有许多 工程因受地质灾难影响,毁了再建,建了又毁,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 入效益低下。吉首市河溪库区铁岩村移民分散居住在水库四周山坡上, 全村主要
10、经济收入来自生姜、 西瓜种植和网箱养鱼。 由于村里至今还 没有通马路,一到收获季节,生姜、西瓜的外运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先是靠肩挑背扛搬出村, 再租用船只和汽车转运外销, 这样不仅增加 了运输环节和运输成本, 更重要的是错过了销售时机, 造成大量农产 品积压甚至腐烂变质, 进而影响移民的增产增收。 凤滩库区古丈县罗 依溪镇、高峰乡 10个村 6500多移民分散居住在酉水河畔的崇山峻岭 中,外出的唯一通道就是一条水路。遇到电站低水位运行期间,船只 搁浅,淤泥积累,移民就无法出山,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要解决这十 个村的通村通寨马路问题, 古丈县交通部门的同志给我们算了一笔帐, 预料投资 2个多亿,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时期 水库 移民 易地 脱贫 工作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