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全诗翻译清明,译文(十五篇).docx
《2023年清明全诗翻译清明,译文(十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清明全诗翻译清明,译文(十五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清明全诗翻译清明,译文(十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一 黄庭坚宋代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季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惊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足,滋润郊野旷原,使草木变得青绿优美。古有
2、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凡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终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蛰(zh):动物冬眠。“人乞”句:孟”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士甘”句:用春秋时介”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蓬蒿(ho):杂草。丘,指坟墓。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 首联出句点题:“佳节清明”,似无新意;继而写景,“桃李”春风“野田荒垅”,意象格调迥异,再
3、对举喜“笑”和悲“愁”,意境顿出。突兀的情感,显明的对比,读来令人悚然。 “清明”对于“桃李”来说,自是“佳节”,因为向前看有一大番好的前程,即便是眼下,也绽尽春光,引领季节的舞台,缘何不“笑”呢?只是这“笑”越张扬,越能对比出下句的悲凉。 “野田荒垅”好像更适合于“清明”这个节日本身。累累埋骨,到处荒冢,忠奸贤愚冤怨节烈,统归于黄土,怎会不“生愁”呢?大地无言,只能却披衰败荒芜的外衣,由诗人、世人解读它的哀伤。由此看来,首联起笔写景,淡定散阔,别有境界;感情平抑内敛,为下文的争论人生蓄势张本。 颔联描写清明季节生物的活跃情景。“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
4、眠中被惊醒,雷声告知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纷走出蛰居之处,活跃于春的气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生长。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快速生长。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草木。颈联的两个典故,两种活法。“人乞祭余骄妾妇”说的是古代那个专靠到坟茔地里乞讨人家祭祀剩下的供品以饱食终日且炫耀于妻妾的人,“士甘焚死不公侯”说的是拒官隐居虽被烧死亦不甘心妥协于社会的正直之士。一样人生,两种境界,不置可否的对比中,暗含着诗人对介之推高蹈品行的确定与赞扬。 尾联生发疑问:蓬蒿荒丘,遗骨一土,千载万世,谁知谁是贤愚?即便是活在当下,
5、谁又辨贤愚?“知谁是”的反问中,浸透着诗人的满腔愤懑;以景做结的末句里有悟透生死的通达。这种通达,是贬谪失意的心灰意懒,是不满现实的讽刺反击,是坚守人格操守的格格不入。 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朝气,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行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心情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深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显明的对比。 黄庭坚(1045。8。911
6、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闻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清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二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味道;况且,天也不作美,阴镇静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漫蒙的,春衫
7、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4日或5日。旧俗当天有扫墓、春游、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它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似乎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心情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向别人请问。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
8、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非常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非常和谐圆满,景象特别清爽、生动,而又境界美丽、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依次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其次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方法;而这就干脆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终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超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清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三 苏堤清明即事 宋代:
9、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整理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风吹梨花的时候正是清明季节,游人们为了找寻春意大多都出城春游。 日暮笙歌整理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日暮时分笙歌已歇,游人归去,被惊扰一天的流莺回到杨柳丛中享受这静谧时刻。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 日暮笙(shng)歌整理去,万株杨柳属流莺(yng)。 笙歌:乐声、歌声。属:归于。 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为清明节。清明前后正是中春,以后就步入暮春了。清明前后春意盎然是春游赏春的佳时
10、。吴惟信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西湖漂亮的苏堤和游人游春喧闹的场面以及游人散后幽美的景色。清明是美的,西湖的清明更美。 苏堤清明即事虽短小,容量却大,从白天直写到日暮。春光明媚、和风缓缓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春游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宛转,春色照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首句“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人点明白节令正在清明。梨花盛开,和风吹拂,时值清明。天气有何等的暖和也不必说了。梨花开在杏花,桃花的后面,一盛开就到了四月。风吹花落,那白白的梨花有的在枝头,有的随风飘落,仿佛是为了清明的祭祀而飘落的。清明季节,人们也劳碌着。 游子寻春半出城。人们游
11、春赏玩,大多数人都出了城来到西湖苏堤上。一个半字点出了出城游玩的人许多。西湖边又是多么喧闹。 后两句“日暮笙歌整理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是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喧闹的人既然不知道观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 反映了清明季节郊游春游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整理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春游寻春,笙笛哽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美丽宜人。 清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四 清明二绝其二 宋代: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
12、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快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帘外的夕阳慢慢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 卷地风抛(po)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市井:市街。危坐:端坐。了:了结,度过。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mi)生。 这首诗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承其一而来,写风吹市井热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热闹在别人。“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但仅取其“卷地春风”之意;“市井声”,化用黄庭坚仁亭“市声鏖什枕,常以此
13、心观”诗句,亦仅化出“市井声”一词;受陈师道春夜“风回晚市声”一语启发,着一“抛”字,状”市井”热闹之声如在目前,顿使全句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充溢春天的活力。次句“病夫危坐了清明”,读来令读者陡然一紧,与墙外市井之声的热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危坐”,那份拘谨,那份压抑,跃然纸上;尤其是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充溢缺憾且有所不甘的心情。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但身未动心却”飞,“抛”过来的市井之声时时热闹着诗人之心。眼随心转,“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无奈之下,只得眼盯着一帘之隔的窗外,看那一抹晚
14、霞慢慢收起,杨柳吐绿的柔条,在微微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百媚横生。虽此一窗春色,却已令诗人心旌摇荡。“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此诗虽短,却一波三折,写得摇曳多姿。加之语句畅朗,音节浏亮,风格俊爽,既有江西诗派锻字炼句的精工,又具有陶、谢、韦、柳妙契自然的神韵。 清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五 宋代: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泪水沾满纶巾,连绵起伏。散乱的头发,帽子也被风吹斜了。繁花染
15、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 巾,古冠之一种。以葛、缣制成,横著额上。披披:散乱的样子。侧帽:帽子被风吹歪。 石马立当道,纸鸢(yun)鸣半空。墦(fn)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石马:坟前接道两旁之石兽。纸鸢:鹰形风筝。墦:坟墓。 泪水沾满纶巾,连绵起伏。散乱的头发,帽子也被风吹斜了。繁花染红了山野,柳条卧在水面上。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参军。此诗当作于赴任途中。联系诗集中前后诗篇分析,“狸渡”似在皖南
16、南陵一带。 披披:散乱的样子。侧帽:帽子被风吹歪。 石马:坟前接道两旁之石兽。 纸鸢(yuan):鹰形风筝。 墦(fan):坟墓。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1164)任徽州司户参军,赴任途中时值清明,山行道中两旁的所见所闻令世人有感而发。 诗人范成大就清明山行道中所见景象,一路叙来。山风、细雨,花燃,柳卧,唯独不见一个人影,在这样空廓的背景上.大自然显得颇有活力,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比照。后四句写坟地上扫墓的人散去,只剩下石马、纸鸢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作伴。而令人憎恶的乌鸦之类则活跃起来,上下翻飞,四处觅食,示意出长眠地下的死者亡灵的孤独。反映出范成大离乡远行途中,心头泛起的一种怅惘、失落之感。 清
17、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六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接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一桃花落,已是清明季节,干嘛不细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消逝之恨。莺儿拂过早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宛转的叫声仿佛外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踏莎美人:顾贞观的自度曲,一半踏莎行,一半虞美人。 拾翠:拾取翠鸟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春游:清明前后到野外去欣赏春景。 香笺
18、:即信笺。因少女之手,散发香气,故云香笺。 邻姬:邻家女子。讯,通“信”。 绿鬟(hun):乌黑发亮的头发;斜亸(du):斜斜地垂下来。 浅黛:用黛螺淡画的眉毛 个侬:这人或那人。 生:用于形容词词尾。 词的爱好者,见过踏莎行,见过虞美人,踏莎美人这样的词牌名唯恐第一次见。这是纳兰性德的好友顾贞观的自度曲,一半踏莎行,一半虞美人,颇为不俗。 淡淡的春日里,闺房中的女子百无聊赖,意兴阑珊。拾翠春游,别的女孩子求之不得,个个摆出跃跃欲试的模样。“香笺小迭邻姬讯”,隔壁的女子早早就写信相约了。可是这位女主角明显有些别出心裁,她陷入了莫名的春愁:清明快要到了,正是游春春游的好季节,邻家女伴写来信笺相邀
19、游春。然而樱桃花都谢了,清明将过,却不知为了何事而蹉跎。只因疏慵倦怠,本就愁绪满怀,于是不愿再去沾惹新恨了。如此愁绪谁能明白,唯恐唯有那清晓窗外的流莺知晓了。 “柔肠几寸,不堪更惹青春恨”一句,点破了女孩的心事当然,这出于人性使然,或许她自己都未曾发觉。春天万物萌生,百配,人的也甚于平常。花样年岁的女孩,心中生长出了隐隐隐约的欲望。女伴之间的游戏,已经无法满意这位女孩孤寂的心了,她须要更多的心灵安慰,须要一位灵魂的伴侣。但是在那个时代,女子是没有主动追求爱的权利的。一个女子主动说思慕男子,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粗鄙 。但不说春色,不代表没有春意萌动。古来对女子的刻画并不见少,牡丹亭里大量篇幅讲的
20、,其实就是杜丽娘游园思春,做了个漂亮的性梦。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一样是打着不白受人恩惠的旗号,与张生私会,且初次见面二人就共赴巫山。 绝大部分的女孩,是没有崔莺莺那份大胆的,甚至没有杜丽娘的那点儿自我意识。她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有来处,无去处,只能在盈盈春景中独自辗转,将如春草般萌芽的欲望一点一滴地消磨掉。 清明全诗翻译 清明,译文篇七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艳丽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
21、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扰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旧那样,没有停息啊。 疏雨:细雨。 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 此处指艳丽的花朵惜:怜爱。 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扰。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起先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遇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飞景:宝剑名。这里代表战火。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
22、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验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季节,节物风光改变快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欣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宠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好像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清明 翻译 译文 十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