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感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感受(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新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感受(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实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备的范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感受篇一 1934年8月,沈忠芳诞生在上海。随着淞沪会战爆发,轰炸机时常对上海进行轰炸和扫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颠沛流离和对日寇的痛恨,家园被战火摧毁的瞬间,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中学毕业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他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亲自设计的飞机,能够
2、保卫祖国的领空。 这里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其次探讨院。1958年,沈忠芳高校毕业之后,就始终在这儿工作。 当时,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的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 沈忠芳: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它的飞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们现役的飞机飞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办? 为了摧毁u2,我军起先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一次又一次反复试验,付出最终迎来回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号”横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心指导我们只能自食其力为主,艰苦奋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气,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 30岁
3、的沈忠芳又起先参加“红旗二号”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探讨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同时也在争辩不休。 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胜利,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随后几年,在沈忠芳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导弹型号在许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胜利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考核,其中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经过一次次挑战,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这标记着我国防空导弹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领先行列
4、,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防空导弹体系对抗实力和国防的实力。 导弹事业让他付出了绝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侣和战友,同样是北航飞机设计系毕业的徐正年,在担当了中国航天工作的同时,还肩负起照看家庭的责任。 因为保密的缘由,孩子在年幼时,爸爸就像个生疏人。直到今日,沈忠芳也无法向孩子们和盘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为中国国防中国航天武器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沈忠芳:坚持真理,坚守志向,对党忠诚,不负民族。 国士无双,多数像沈忠芳这样为中国航天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的英雄们,他们是真正的大国脊梁。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感受篇二 作为中国体育的标杆人物,徐
5、梦桃入选可谓实至名归。感动中国组委会赐予徐梦桃颁奖词:烧烤炉暖和的童年,伤病困扰的青春,近在咫尺的金牌,最终披上肩膀的国旗,全场最高难度,这是创纪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梦之芒芒,切切其真。 2023年2月14日,四朝元老徐梦桃以108.61的高分,拿下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这也是中国女选手第一次在冬奥会该项目中获得金牌,打破了历届中国女队“收银员”的魔咒。 从初登温哥华冬奥会,到站上北京冬奥最高领奖台,徐梦桃用了16年的时间,圆了自己奥运冠军梦。4岁开启体操人生,12岁改练滑雪,32岁达成职业生涯大满贯,她用百折不挠的苦练精神,完成了人生逆袭。 赛后,她
6、更是步履不停挑战自己,跨界不止,全面开花。发行单曲我是第一,跨界唱跳登上披荆斩棘的姐姐舞台,并在兔年春晚为全国观众惊喜献唱;在2023开年,徐梦桃最终圆了自己的出书梦,由咪咕云书店与沈阳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个人首部自传命运翻转,深情讲解并描述三十载追梦生涯,揭秘每一枚奖牌背后的独家记忆。 徐梦桃的故事,代表了时代浪潮下每一个一般人实现命运反转的拼搏与坚持,与当下为华蜜而奋斗的每个人深度关联,从冠军故事中吸取精神力气,用追梦不止的毅力迎接“生而不凡”的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感受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感受篇三 2023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夕,一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在做登台前的最终打算。他们将
7、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合唱奥林匹克颂。他们能够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瞩目的舞台,都源于一位纯真挚诚的老人18年的坚守。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有一位北京来的邓老师,从2023年起先,在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这里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到马兰村。十几年来,风雨无阻。 最初来到马兰时,邓小岚发觉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缺少童年该有的快乐。 当时,村里的许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孤独。 邓小岚:我就觉得这样的童年太不说凄凉吧,反正是太孤独了,我想我要有
8、时间,我肯定教他们唱。 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别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此后三年,她始终被寄养在旁边的老乡家。邓拓曾署名马南邨发表文章,以示自己对马兰村战斗生活的怀念。邓小岚也始终珍藏着两枚印章,一枚是父亲的马兰村人,一枚是母亲送给她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从小酷爱音乐,一把小提琴始终陪伴着她。几十载人生岁月,音乐始终是她最好的旅伴。 新校舍建好后,来参与音乐课的孩子,从20个增加到上百名。孩子
9、们对音乐表现出的热忱,让邓小岚有了新的想法。 邓小岚起先组建马兰小乐队。她从兄弟姐妹、亲戚挚友家里搜罗来各种闲置的乐器,并托付退休前的单位,将乐器运到了马兰。 对于这些从未见过的乐器,孩子们都表现得爱不释手。 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一个乐曲,孩子们用音乐回报了邓小岚的坚持和付出。 在邓小兰不懈努力下,马兰的孩子们最终登上了属于自己的舞台。2023年,马兰的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演出,之后他们的踪迹延长到湖南、浙江等地。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而在他们的背后,邓老师暖和的目光始终未曾变更。 邓小岚:我说我跑到70岁,我就不跑了。结果到了70岁,我觉得我身体还挺好的,不行,我还得跑。 北京冬奥会,马兰村的孩子们站上了举世瞩目的舞台,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澄澈童声,响彻夜空,惊艳了世界。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在家没待上几天,邓小岚又去了马兰,然而这一去竟成永别。在马兰村筹备儿童音乐节时,邓小岚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离世。 在马兰诞生,在马兰谢幕,邓小岚用暖和、真挚的坚守,回报了这片生养过她的土地。 家人确定把她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旁。邓小岚在烈士们牺牲的那年诞生,79年后,她又安眠在先辈们身旁,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