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政法律文书送达规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行政法律文书送达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行政法律文书送达规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行政法律文书送达规则 2022 年 2 月 4 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说明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又进行了大幅变更,其中关于送达的规定对行政机关执法、复议中的送达难极具现实意义,但相关探讨却不多。现谨对相关法律规范略加梳理,欢迎大家指责指正。 法律文书的送达是特定部门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的职权行为,是法律文书生效的前提,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行使,并为当事人预设法律后果。 行政法律文书的送达基本依据民事诉讼法进行,如行政惩罚法第 40 条、行政强制法第 38 条、行政复议法第 40 条都有依照民事诉讼法送达的规定,甚至行政诉讼法第 101 条也规定对送达的未
2、尽事项也要适用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规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审判行政案件时在不便、不宜干脆否定实体合法性等状况下,倾向于以程序违法来判决,而送达是行政程序中极易出现问题的痛点。 1 送达方式的选择依次 民诉法第七章其次节是对送达的规定,共规定了七种送达方式。但这些送达方式并非简洁的并列关系,执法机关不得随意自行确定,而应根据各送达方式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梯次选择。 民诉法相关法条的立法支配隐含了送达方式优先次序的倾向性看法,即干脆、留置、电子、托付、邮寄、转交和公告送达。其中托付和转交送达在行政实践中比较少见,暂不探讨。 面对面的送达最为有效,所以干脆送达优先适用,遇阻时采
3、纳留置送达;干脆和留置不能时采纳电子和邮寄送达,借助技术手段送达优于借助第三方力气;在穷尽其他方式仍无法送达的采纳公告送达。如北京市民政局行政执法文书送达方法第 5 条就规定文书送达方式依法根据下列依次依次采纳:干脆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电子送达、托付送达、公告送达。 修改后的民诉法对电子送达的规定,给予了当事人对送达方式的选择权,干脆挑战了送达方式的梯次依次,在当事人同意的状况下,干脆送达已不具有优先属性。 2 无须送达回证的情形 送达回证是将有关文书送达当事人或者相关部门的凭证,由签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收到日期。 采纳干脆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托付送达和转交送达方式送
4、达文书的,应当运用送达回证。 留置送达中以拍照录像形式记录过程、邮寄送达中当事人未寄回回证、法院专递送达时的推定送达,这三种例外状况无需回证。 公告送达无需回证自不待言,电子送达由于技术上无法确保是由当事人亲自刚好阅读,难以制作送达回证。但应当在卷宗中记载相应的送达理由、状况和事实。 3 干脆送达 干脆送达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传递的信息也最充分、最干脆,是以凡是能够干脆送达的,不得实行其他送达方式,在行政程序及民行诉讼中应最优先适用干脆送达。 1干脆送达不限于居处地 在王胜明主编的民诉法释义中,倾向认为民诉法相关法条的行文并未限定在何处干脆送达,理论上可以包括全部地点,但出于爱护当事人隐私
5、的考虑,以当事人的居处为宜。 法释20225 号呼应送达难的实践,汲取了浙高法等地方高院的做法,在第 131条其次款明确规定可以在当事人居处地以外干脆送达诉讼文书,在任何场所都可干脆送达。 2视为送达 依据法释20225 号第 131 条其次款,通知当事人到行政机关领取文书后,当事人到达行政单位但拒绝签署送达回证的,视为送达,但应当向当事人宣读文书内容,说明拒签后果,同时在送达回证上注明送达状况。 这是法释20225 号新增的内容,对法院比较有利,因为法院本身的权威性,通知后当事人到法院的可能性比较高,行政机关尤其是执法机关通知当事人领取的效果可能就差强人意。 3干脆送达国籍属性的否定 全国人
6、大法工委在 19101 年的批复中明确,行政惩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外国组织、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诉法第 84 条规定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强调的是公民,公民以国籍为要素,干脆解除了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干脆送达的适用,也不得向其同住成年家属干脆送达,随之留置送达也难以适用。这一规定造成了逻辑上的混乱和实践中难题,是以法释20225 号第 535 条对此进行了修正,涉外文书也可在境内向当事人干脆送达。 4家属范围应大于亲属 家属不同于亲属,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好像更侧重于家庭成员的资格,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的对象等是否是家属须要进一步探讨明确。 在上海的
7、浦行初字第 186 号判决中,审判法官认为文书签收人为当事人离婚而同居的前妻,行政机关未询问亲属关系,把送达定性为程序违法。这个判决值得商榷,因为虽无夫妻之名,但从判决书中无法推断没有家庭之实。家属应是基于长期共同生活而自然形成的扶助、抚养和赡养关系,不要求必需通过法定形式进行确认,其范围应大于亲属。 5负责收件的人 依据法释20225 号第 130 条,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均可签收。须要留意的是,签收人是负责收件的人,不是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的一般工作人员,要留意验明收件人的身份。 6当场送达惩罚确定必需宣告 行政惩罚法第 40 条规定,行政惩罚确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
8、事人,不同于民诉法,这是惩罚法对当场干脆送达的特殊要求。 4 留置送达 留置常与干脆送达相连,在当事人拒绝签收时干脆送达转化为留置送达,具有肯定的强制性,与干脆送达有同等效力。 1视为送达 依据民诉法第 86 条,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居处,并采纳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这是 2022 年民诉法修改时新增的内容,在执法记录仪普遍配备的今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便利性,但许多基层部门不知此条款,不了解法律更新状况,仍旧要求有见证人才留置送达,事倍功半。 2留置不以居处为要件 作者认为法释20225 号第 131 条其次款是一场对送达的无声革命,既无限扩张了干脆送达的地点,也颠
9、覆性的突破了民诉法第 86 条留置送达时的居处地限制。 美日德等国家对留置送达的地点限制较少,普遍认为可以在从业场所留置,日本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更允许偶遇送达,即在任何地方遇到受送达人都可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 11 条规定了对通过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可以在从业场所留置,这是对留置送达的最初突破。 考虑到留置是在干脆送达遇阻时的特别应对,是前后相继的选择关系,既然法释20225 号规定了干脆送达可以在居处地之外,留置送达理所应当的可以扩展到其他场所,行政机关可干脆依据第 131 条其次款在居处地外留置送达,但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同时理应向当事人宣读文书内容
10、并说明拒签后果。 但要留意居处地外留置送达的对象不同于民诉法第 86 条,只能向当事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留置送达,不得向同住成年家属以及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留置送达。 3留置以见到当事人且其拒签为前提 法释20225 号只对送达场所做了扩张,对拒签未做修改,是以留置仍要以见到当事人且拒签为前提。如未见到受送达人,不得将文书留置送达。实践中送达人员表明身份后当事人仍拒不开门,视作见到,可以留置送达。 4不得向未被指定为代收人的代理人留置送达 依据法释20225 号第 132 条,可以向代理人干脆送达文书,但若代理人没有被当事人指定为代收人的,不得向代理人留置
11、送达。 5见证人可以是工作人员 民诉法第 86 条规定的见证人是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村居领导及单位法定代表人自然是代表,其他人员如要见证可能就须要村居及单位的授权,操作起来协调的难度极大,所以法释20225 号第130 条其次款规定代表可以为工作人员,降低了见证人的身份要求。 6.同住成年家属的行为实力 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为无行为实力人、限制行为实力人,不得适用留置送达。 7.基层组织不限于村居 依据法释20225 号第 130 条其次款,最高院好像对基层组织同样持开放看法,如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条线部门,甚至物业管理公司作者认为也应属于基层组织。另外,既然是起见证作用,那么公证部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行政 法律文书 送达 规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