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工作室(4篇).docx





《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工作室(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工作室(4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工作室(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实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工作室篇一 1.赏析重点诗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知诗歌的表达形式,仿写诗歌。 1.品尝诗歌的语言特点,赏析诗句。 2.尝试仿写,提升语言运用实力。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中我们通过对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品析,观赏了两幅奇妙的自然图画。现
2、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领会一番。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 2.老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探讨沟通。 a.想一想:诗歌 第1 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引导学生仔细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描绘画面时要擅长发挥想象,描述要生动。 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预设: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漂亮的黄昏秋江图。 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详细分析一下。
3、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详细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 明确:诗人原本只留意江上的飞鸟和照在飞鸟身上的夕阳,但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才留意到夕阳在江面上的倒影。这夕阳的倒影似乎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飞鸟原来已经倦了,但背上还驮着斜阳,并不觉得是沉重的负担。在诗人看来,正是飞鸟驮了斜阳去点染江面。情景非常动人。这两句是第一节情景的接着与开展。不说落日沉入江底,而说落日被鸟翅翻掉在江里,这是极富表现力的。它是极其夸张而又符合逻辑的动态描写,与其说是鸟驮斜阳的自然延长,不妨看作是诗人想象力的深化,它使夕阳沉入江心这一瞬间的景象更出神入化了。
4、同时,鸟翻双翅,抖落斜阳,在心情上也是一种发展,它表明鸟不堪沉重的负担,希望过上自由的生活。 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显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 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美丽,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 示例:夕阳中的幽径,/飘
5、飞的秋叶,/即使是无力了,/还迎着寒风舞蹈。/双手一张,/把夕晖铺满小路;/金黄的大地,/也收获万物的永恒了。 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3.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 4.老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沟通探讨。 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引导学生通过观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整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诗
6、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酷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特别美丽,你们能仿写一段吗? 预设: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视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像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 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
7、玩。 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老师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长,提升素养 过渡:同学们,假如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擅长视察自然,也能像两位作者那样写出那么动人的诗篇。观赏林徽因的雨后天,看看你们能从中观赏到怎样的美。 1.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指名朗读。 2.阅读与沟通。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雨后的平原) (2)诗中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青草、风、落叶、云) (3)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雨后自然美景的酷爱)四、课堂回顾,沟通收获 四、课堂回顾,交了收获 老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夕阳下的江
8、面,翻飞的鸟儿,悠然闲逛的花牛,它们都以美的情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去视察、感受,就肯定就发觉独特的风景。 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详细学习了两首小诗,从中体验了美的风景。我们还学会了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我们还仿写了诗歌,提高了表达实力。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精选了两首现代诗,这两首诗节奏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这类课文,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出现出诗歌描绘的漂亮画面,并启发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这样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醉在自
9、然的美景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奇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当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追求的境界。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境。所以,仅读得娴熟,读得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更好地体会夕阳西下的情景和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在理解诗意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实力。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工作室篇二 1.相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0、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1.反复诵读,品尝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2课时 1.相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1.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漂亮的风景,小到落叶、繁花,大至平原、山野,只要我们专心去感受,总能发觉不一样的美。你们有没有仔细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觉?下面就
11、请大家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观赏过的漂亮风景,导入新课。 生1:我最爱的是老家屋后那片贫瘠的田地,因为在一场春雨后,那里竟然冒出了一个个拇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它们强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密的竹林,坚毅挺立,傲对风雨。 生2:我最喜爱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软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特别奇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妙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二首;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
12、揭示了时间,“江上”点明白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面。 (2)花牛歌:“花牛”是诗歌描述的核心,诗歌呈现的就是花牛行动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名白屋,现代诗人、文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起先用白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提倡者之一,尝试派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听音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留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自读课文,圈诞生字新词。 4.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现代诗 教学 设计 工作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