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册).pdf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全册).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快乐的d o r e m i歌曲?快乐的d o r e m i?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 o r e m 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 or e m i。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 o r e m i?1、听赏歌曲、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 o r e m i?(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3)教师演唱?快乐的d o r e m 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 o r e m io2、听唱法演唱歌曲(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
2、词。听录音范唱(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二、音乐游戏1、认识五线谱上的d o r e m i 的唱名位置。2、跳房子游戏三、演唱歌曲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3、进行歌词创编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欣赏?哆来咪?教学目标:听赏歌曲?哆来咪?,进一步稳固对音符d o r e m i 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教学过程: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 o r e m i二、听赏歌曲?多来咪?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2、听歌曲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三、音乐表演?多来咪?1、教 师 讲 解?音乐之声?的
3、故事情节2、讨论表演?多来咪?片断3、进行音乐表演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表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和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爱唱歌的小杜鹃?。2、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教学难点:看懂歌曲的反复顺序及休止符的运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和器乐伴奏。教学过程:(一)律动1、课前循环播放,让学生有个初步认识。师:刚刚听到的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这就是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欣赏过的?杜鹃圆舞曲?,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像小鸟一样翩翩起舞,飞向花丛,飞向蓝天,想
4、不想试试?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就像歌曲中的小杜鹃那么可爱、灵巧,它的音乐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又一次把它请到了我们的课堂,它在哪呢?你听?(二)导入新课师:听见杜鹃鸟的歌声了吗?师:谁来模仿一下A、生 模 唱“咕咕”的声音、B、师:真聪明,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杜鹃的歌吧。请同学们在听到咕咕的地方,做一个小杜鹃歌唱的动作,但是不要发出声音,明白吗?C、师:真棒,那你们觉得哪一种是正确的小杜鹃的歌声呢?D、师:杜鹃鸟的歌声美不美?那我们来唱一唱吧。注意:小杜鹃的歌声是活泼、跳跃的还是拖的很长的啊?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唱吧。师:老师突然有个想法,同学们能不能来扮演一下这只
5、小杜鹃?把自己藏起来,到小 鸟唱“咕咕”的时候,再把你们的小脑袋探出来一下,好不好?师:同学们表演的真棒,刚刚老师唱的是一首奥地利民歌,叫?爱唱歌的小杜鹃?,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把这首歌来唱一唱吧。A、师: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B、学生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C、随琴分句模唱,解决弱起小节以及第一段向第二段过度的两拍休止,以及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慢慢的唱一唱。D师:现在啊老师要请大家跟我来做个游戏,我唱歌词,你们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模仿小杜鹃的“咕咕声,明白了没?E、师:你们接的真棒,师:你们唱的真不错,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把这首歌曲连起来唱一唱,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下面我们开动脑筋想一
6、想,你们来选一选在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中,哪些适合这首歌曲中小杜鹃清脆、活泼、跳跃的叫声的。师:好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用这些乐器和你们的歌声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师:你们唱的真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四)总结今天这节课,让我体会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活泼,你们的歌声也像小杜鹃一样动听,我要感谢大家为我们演唱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谢谢大家,最后请同学们唱着歌走出教室吧。歌曲?快乐宝贝?教学目标: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2、为歌曲创编律动。重点难点: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2、为歌曲创编律动。教学过程:一、
7、律动1、初听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2、复听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二、教唱歌曲1、范唱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2、接龙游戏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局部老师来完成,说的局部请同学们来完成3、学唱歌曲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4、指导纠正5、稳固新授师:请同学领唱生: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三、创编活动1、谈话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2、创编
8、律动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第二单元农家孩子的歌歌曲?放马山歌?教学目标:1、学唱?放马山歌?,并能结合歌曲的音乐情绪来演唱。2、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3、通过学唱?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云南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马山歌?问: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答:云南2、问: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了解?(出示可件,展示云南的风土人情、特色、景点、代表歌曲,比方泼水
9、节等)3、云南民歌介绍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二、新课教授1、歌曲介绍?放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西南高原,人们主要从事两种生产方式,一是农业耕作,一是放牧牲畜,因为这里既有雄伟的崇山峻岭,又有宽阔平坦的盆地一一坝子和曲折蜿蜒的河谷,它们为各
10、民族人民提供了农业种植和养畜放牧的天然条件,从而也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很有代表性的高原农牧经济区。而?放马山歌?从题材内容而言,是一首典型的“牧马人之歌”。2、初听录音机?放马山歌?问:歌曲的演唱形式一一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独唱)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欢快、高亢、奔放等)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山野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感情所演唱的抒情性民歌,歌唱者能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感情。主要在山野、田间演唱,这类民歌比拟自由、舒展、高昂、奔放。3、复听?放马山歌?讨论: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歌曲的音乐特色。这首民歌所反映的正是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又很普遍的生产和
11、生活,它的唱词采用了“十二月体,这显然与内地传统民歌体式有关(内地传统民歌常用四季、五更、十二月、花名等形式联缀),但它所用的衬词如“哦呦却有本地特色。曲调的音域仅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似乎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4、学唱歌曲听?放马山歌?,学生轻声跟唱。老师唱歌词,学生进衬词,进行几次。(每次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如:整齐度、声音的响亮度等)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句“不会发,不会发 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集体演唱,然后分组演唱,最后男女比赛。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提出要求5、课后扩展: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放马
12、山歌?。二声部轮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表达歌曲趣味性,近而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为学习轮唱打好根底。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小动物的思想品德。教学重点能用诙谐、幽默的情感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唱准八分休止符和二声部轮唱。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鹅的头饰、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律动进教室。播放轻松、欢快的唱曲?哆来咪?,教师和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进行和声及音阶的训练,从而感受快乐的音乐。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非常喜欢的小动物。听?(播放多媒体声音素材)师:鹅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师:再来模仿一下不同同形
13、态的鹅。(游泳的鹅、胖胖的鹅.)(放伴奏音乐学生模仿。)二、舞蹈动作,解决难点。师:看,一只懂礼貌的鹅,正向我们问好呢!(模仿走路的样子,同时边走边说,在有空拍的地方不出声只点头)八分休止符处理X XX X X I 0 X XX 0|X XX X X|0 X XX 0 I|嘎度 直嘎嘎 厦嘎嘎 面厦嘎嘎嘎嘎嘎嘎(学生学习并模仿)三、聆听旋律,记忆歌词师:这么多可爱的鹅是谁为我们带来的呢?(师播放伴奏音乐并模仿“老爷爷)师:让我们一起跟着老爷爷赶鹅吧!(放伴奏音乐学生模仿。)师:在老爷爷赶鹅进城的路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师随节奏读儿歌)师:谁来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啊?师:让我们看看
14、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出示歌篇。(1)按节奏说故事(2)突出强弱,表达四二拍特点。(强拍捻指)(强拍敲击打击乐器)四、学唱新歌,体验感受。师: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好,老爷爷边赶鹅边快乐的唱起歌来。(师范唱)师:这么好听又有趣的歌曲相信你们也一定想唱唱吧。(随琴学唱歌曲)轻声演唱,注意强弱跳音演唱,速度加快视 唱 曲 谱(用柯尔文手势演唱曲谱)师: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也想参与进来。(师生同唱,师唱加衬词的局部)师:谁听出来了,我都唱了些什么?(哦、咦、喂、嘎、)师:这些在每个乐句末出现的衬托歌曲气氛的词语,就叫衬词。参加了衬词后,这首歌曲就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了。(找出衬词,并讲解衬词的语调语气。)
15、(师 与 生、生与生体会衬词的作用。)师:你们快乐的歌声,吸引来了一群小同学,听听他们是怎么样来演唱这首歌曲的。(播放带二声部轮唱的歌曲范唱带,学生听出轮唱局部)跟着范唱带,模唱轮唱局部的二声部。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演唱练习。综合表演,思想渗透师:老爷爷进城赶鹅的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整表现一下吧。(分组分角色)响叮当一一打击乐器组金孔雀一一舞蹈组小百灵一一唱歌组啦啦队衬词组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幽默、诙谐的老爷爷。希望你们能像老爷爷学习他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好好学习,热爱生活快乐的成长。?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
16、象。2.能记忆乐曲主部主题,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3.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教学重、难点1.聆听京曲,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图式。2.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教材分析这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名曲,与?在钟表店里?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描绘了森林景色和森林中水车转动声及人们欢乐的心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乐曲采用盘旋曲式,曲式结构为:“序 曲 A(主部)B(插部一)A C(插部二)A 结尾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局部1.教师以水车图片及乐曲前奏中的水车音响引入乐曲?森林水车?。2 .如果班里
17、有农村的学生,可请他们介绍水车的作用。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A1 .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黑板或投影上有主题曲谱)。教师提问:(1)主 题A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拟密集)(2)主题A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2 .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并提问:主 题A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答复。3 .再次播放乐曲?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三、欣赏乐曲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完整播放?森林水车?乐曲,并提问:主 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三次)乐曲?森林水车?中,主题A在乐曲中出现了三次。除主题A外
18、,乐曲还有序奏、两 个 插 部1分别用B、C来表示)和一个尾声构成。下面我们先听序奏局部。2.听赏乐曲序奏。播放乐曲?森林水车?序奏局部,学生感受音乐形象,边听边看曲谱。教师提问:(1)师:序奏局部穿插了什么音响?生:小鸟的鸣叫。(2)师:序奏局部的节拍是几拍子?序奏局部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生:八六拍、舒缓的。(3)师:你联想到什么景象?3 .听赏插部Bo播放?森林水车?插部B并提问:(1)师:插 部B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生:长笛)(2)师:你联想到什么景象?4 .听赏插部Co播放?森林水车?插部c并提问:(1)师:插 部C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生:木管与弦乐)(2)师:你联想到什么景
19、象?5 .再次完整听赏乐曲。播放?森林水车?。乐曲播放结束,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可以用颜色、图式等方式)。用图式表示,可以有多种方案,但教师应注意:主部主题A应该用同样的符号或标记来表示,而插部B、C应该用不同的图式来表示。序奏和尾声也各不相同。如:.O 口七用颜色来表示乐曲的结构,道理与用图式表示相同。主部主题A应该用相同的颜色,而插部B、C应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乐曲为盘旋曲式,正确的曲式结构为:序 奏A (主部主题)B(插部一)A C(插部二)A尾声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只要结构形式与上相同,就是正确的。四、表现乐曲1.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积极开动脑
20、筋,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序奏、主部主题A、插 部B、插 部C四个局部。学生按照分组,分别讨论。2.分 组 汇 报(以下分组供参考)。(1)第 一 组(序奏):用竖笛吹奏序奏局部。(2)第 二 组(主部主题A):模仿水车运转动作。(3)第 三 组(插 部B):女生的舞蹈。(4)第 四 组 插 部C):打击乐器伴奏。如果教师、学生能力较强,第四组也可由男生、女生舞蹈来表现:当木管乐器组演奏时,男生舞蹈;当弦乐组演奏时,女生舞蹈,好似男生、女生欢乐地对话。随音乐完整表现乐曲。注意:因乐曲序奏局部是G调,如果用C调竖笛吹奏,与乐曲调高不符。故乐曲序奏局部,教师不播放录音,让学生吹奏竖笛替代。播放?
21、森林水车?主部主题A开始,学生随录音开始表演。五、课堂小结乐曲?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这首乐曲与我们曾经欣赏过的?在钟表店里?森林中的铁匠?并列为三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音乐。它音乐形象鲜明,描绘了森林中水车的转动、人们欢乐歌舞的热闹场面,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打枣?教学目标欣赏喷呐独奏?打枣?,感受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乐曲?打枣?,了解民族乐器嗔呐,听辨大小喷呐的音色区别。2.通过欣赏乐曲?打枣?,想象爷爷、孙 女 的“对话场景。教材分析L?打枣?是一首活泼幽默的啖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独奏者持两支喷呐,
22、用 大 嗔 呐(奏出的低较音)代表爷爷,小 喷 呐(奏出的音比大喷呐高一个八度)代表孙女,大小喷呐轮流演奏,频繁的乐队过门十分生动地衬托了欢乐气氛。乐曲由散板开始,大喷呐演奏出了高亢生动的音调,一下把人们带到了北方农村的场景中去,随即,音乐从慢起开始转向中板,初步呈示了打枣的欢快场面。当速度转入中快时,大喷呐奏出了幽默的主题:不久,小喷呐在高八度的音区奏出了同样的主题作为容许。随后,大小嗔呐作对唱式的衔接,速度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欢快。最后,乐曲在喷呐模仿爷爷的大笑声中戛然而止。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播放乐曲?打枣?引子局部,请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师出示嗔呐图片,结合音响,介绍嗔呐的形制、音色
23、及简单的吹奏方法。如果教师或班上有会吹奏喷呐的学生,能现场演奏喷呐效果更好。二、欣赏乐曲?打枣?1.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完整播放?打枣?并提出问题:(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你能感受啖呐在演奏过程中,音区的变换和比照吗?听完以后,教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请学生答复。学生答复完以后,教师介绍乐曲内容。师:?打枣?是一首活泼、幽默的喷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2.分段听赏。(1)听赏?打枣?引子局部。乐曲由散板开始,啖呐奏出明亮、高亢、具有河北民间音乐风格的音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北方农村。(2)听赏乐曲主题。师:引子之后,由喷呐吹奏乐曲主题。播放
24、乐曲?打枣?主题,学生听赏。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唱这个主题。要熟悉并记住这个主题的音调,因为在这首乐曲中,主题反复出现了好几次。学生随教师的琴声一起唱主题。师:这个主题是由喷呐和乐队一起演奏的,乐队在其中起到了过门的作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体会一下乐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再次播放乐曲?打枣?主题,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乐队的作用。听 赏 大 小 啖 呐 的“对话”。师:这首乐曲虽然是啖呐独奏,其实是由两只喷呐与民乐队一起演奏的。刚刚,同学们听出乐曲有明显的音区转换和比照,就是由大哽呐、小喷呐演奏时形成的。我们来听一下这个局部。播放大、小喷呐的“对话”音频局部。师:乐曲描绘了爷爷和孙女在
25、庭院里打枣的场景。请同学们想一想:大、小啖呐演奏的这一段,音区比照明显,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呢?(爷爷和孙女的对话。)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答复老师的问题。师:这一段描绘了爷爷和孙女在打枣时的“对话。小喷呐代表小孙女,大喷呐代表爷爷。我们再听一遍。再次播放大、小一呐的“对话 音 频 局部,学生认真听赏。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爷爷和孙女的“对话”,其实就是乐曲的主题局部稍加变化。变奏是民间音乐中常用的手法。师:请同学们边听边看主题曲谱,看看哪一句是小喷呐演奏的?哪一句是大喷呐演奏的?师:请同学们注意聆听乐曲结尾处,大嗔呐模仿了爷爷的笑声。3.完整听赏乐曲。完整聆听乐曲?打枣?音频,学生认真聆听并随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音乐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