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pdf
《2022年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司法考试刑法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2023年司法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案例分析题:(2023 年)二、(此题22分)案情:陈某因没有收入来源,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了一张信用卡,使用该卡从商场购物10余次,金额达3万余元,从未还款。(事实一)陈某为求职,要求制作假证的李某为其定制一份本科文凭。双方因价格发生争吵,陈某恼羞成怒,长时间勒住李某脖子,致其窒息身亡。(事实二)陈某将李某尸体拖入树林,预备逃跑时突然想到李某身有财物,遂拿走李某手机、现金等物,价 值1万余元。(事实三)陈某在手机中查到李某丈夫赵某手机号,以李某被绑架为名,发短信要求赵某交2 0万元“安全费由于赵某准时报案,陈某未得逞。(事实四)陈某逃至外地。
2、几日后,走投无路向公安机关投案,照实交待了上述事实二与事实四。(事实五)陈某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将自己担当警察期间查办犯罪活动时把握的刘某财物的犯罪线索告知检察人员,经查证属实。(事实六)问题:1.对事实一应如何定罪?为什么?2.对事实二应如何定罪?为什么?3.对事实三,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包括结论与根本理由)?4.对事实四应如何定罪?为什么?5.事实五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6.事实六是否构成立功?为什么?参考答案:1.对事实一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由于以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触犯了妨害信用卡治理罪,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数额较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二者具有手段行为与目的行
3、为的牵连关系,从一重罪论处,应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2.对事实二应认定为有意罪。由于长时间勒住被害人的脖子,不仅说明其行为是行为,而且说明行为人具有有意。3.对事实三主要存在两种处理意见:其一,如认为死者照旧占有其财物的,事实三成立盗窃罪;其二,如认为死者不行占有其财物的,事实三成立侵占罪。4.事实四成立敲诈讹诈罪(未遂)与 诈 骗 罪(未遂)的竞合。由于陈某的行为同时符合二罪的犯罪构成,属于想象竞合。陈某对赵某实行威逼,意图索取财物未果,构成敲诈讹诈罪(未遂);陈某隐瞒李某死亡的事实,意图骗取财物未果,构成诈骗罪(未遂)由于只有一个行为,故从一重罪论处。5.事实五对有意罪与敲诈讹诈罪或诈骗罪成
4、立自首。由于走投无路而投案的,属于自动投案,不影响自首的成立。6.事实六不构成立功。由于依据 刑法规定,陈某供给的犯罪线索虽属实,但是其以前查办犯罪活动中把握的,故不构成立功。(2023 年)二、(此题22分)案情被告人赵某与被害人钱某曾合伙做生意(双方没有债权债务关系)。2023年5月2 3日,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没有取消灭金)。钱某向银行查询知道真相后,让赵某还给自己9万元。同 年6月2 6日,赵某将钱某约至某大桥西侧泵房后,二人发生争吵。赵某顿生杀意,突然勒钱某的颈部、捂钱某的口鼻,致钱某昏迷。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 将 钱 某“尸体”缚重扔
5、入河中。6月2 8日凌晨,赵某将恫吓信置于钱某家门口,谎称钱某被绑架,让钱某之妻孙某(某国有企业出纳)拿2 0万元到某大桥赎人,如报警将杀死钱某。孙某不敢报警,但手中只有3万元,于是在上班之前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 7万元,赶忙将2 0万元送至某大桥处。赵某蒙面接收20万元后,声 称2小时后孙某即可见到丈夫。2 8日下午,钱某的尸体被人觉察(经鉴定,钱某系溺水死亡工赵某觉得罪行迟早会败露,于2 9日向公安机关投案,照实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实,并将讹诈的2 0万元交给公安人 员(公安人员将2 0万元退还孙某,孙 某 于8月3日 将1 7万元还给公司)。公安人员李某听了赵某的交待后随口说了一句“你罪
6、行不轻啊”,赵某担忧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缉的过程中,赵某身患重病无钱治疗,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再次照实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问题:1.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I参考答案赵某将钱某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账户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解析盗窃罪是指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存款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赵某通过技术手段,将钱某银行存折上的9万元存款划转到自己的账户上,虽然没有取消灭金,但已经使得该笔钱款脱离了钱某的占有。因此赵某构成盗窃罪。2.赵某致钱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什么?刑法理论对这种状况有哪几种处理意见?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参考答案赵某致钱
7、某死亡的事实,在刑法理论上称为事前的有意。对此刑法理论上存在多种处理意见,大致为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具体分为:第 一 种观点认为,赵某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有意罪未遂,其次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认为成立想象竞合,有人认为成立数罪。其次种观点认为,假设在实施其次个行为之时,对于死亡持间接有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有意既遂;假设在实施其次个行为之时,信任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有意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第三种观点认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有意视为一个有意,只成立一个有意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个整体,视为因果关系的生疏错误处理,只要满足相当的因果关系,就成立一
8、个有意罪既遂。我认为应当实行第四种观点,就成立一个有意罪既遂。由于第一个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应确定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图实现的结果相全都,因此应以有意罪既遂论处。解析因果关系的生疏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不符合实际状况的错误生疏。其中事前的因果关系生疏错误即事前的有意,是指行为人实施了一种犯罪行为,误以为己经发生了预期的结果,为到达另一目的,行为人又实施了另一行为,而事实上行为人预期的结果是由后一行为所造成的。此题中,赵某以为钱某已死亡,便 将 钱 某“尸体”缚重扔入河中,实际上钱某系溺水而亡。因此赵某属于事前的因果
9、关系生疏错误。对于事前的有意,刑法理论上存在多种处理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赵某的第一个行为成立有意罪未遂,其次个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认为成立想象竞合,有人认为成立数罪。其次种观点认为,假设在实施其次个行为之时,对于死亡持间接有意,则整体上成立一个有意既遂;假设在实施其次个行为之时,信任死亡结果已经发生,则成立有意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第三种观点认为,将两个行为视为一个行为,将支配行为的有意视为一个有意,只成立一个有意既遂。第四种观点认为,将前后两个行为视为一个整体,视为因果关系的生疏错误处理,只要满足相当的因果关系,就成立一个有意罪既遂。通常认为在此种状况下,第一个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
10、的因果关系并未中断,应确定第一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且所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意图实现的结果相全都,因此应以有意罪既遂论处。3.赵某向孙某索要2 0万元的行为是什么性质?为什么?参考答案赵某向孙某索要2 0万元的行为,构成敲诈讹诈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惩罚。解析敲诈讹诈罪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实施威逼或者挟制的方法,逼迫其处分财产的行为。威逼和挟制的手段多种多样,其本质在于以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惊心理,进而处分财产。敲诈讹诈罪与绑架罪都具有非法讹诈他人财物的目的和行为,都实行了确定的挟制方式迫使对方不得不交出财物,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实际绑架了他人。并未绑架被害人,谎称绑架了被害人
11、而向关心被害人的第三人讹诈财物的,成立敲诈讹诈罪。此题中,赵某编造绑架事实被害人家属讹诈财物,行为具有哄骗被害人家属使其陷入生疏错误的性质,也有胁迫被害人家属使其产生恐惊心理的性质,被害人交付财物也同时基于两种心理,属于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因此成立敲诈讹诈罪和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罪惩罚。4.赵某的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为什么?I参考答案赵某成立自首。r解析依 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第(一)项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留意这是针对后来不再投案自首而言。在本案中,虽然可以依据司法解释否认赵某的前一次投案成立自首,但不能
12、否认后一次自动投案与照实交待成立自首。5.孙某从公司拿出1 7万元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为什么?参考答案孙某从公司拿出1 7万元的行为,不构成挪用公款罪。由于其虽然将公款挪归个人使用,但在三个月内就予以了归还。解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展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展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挪用公款进展非法活动 包括犯罪活动),这种情形原则上不要求挪用公款数额到达较大标准,也不要求挪用时间超过3个月未还;2.挪用公款进展营利活动,这种挪用行为要求“数额较大”,但没有挪用时间的要求;典型的
13、如挪用公款用于注册公司、企业等;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这种情形既有数额的要求,也有时间的要求,即数额较大,超 过3个月未还。这里的“未还”,依据上述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是指案发前未还。此题中,孙某为某国有企业出纳,其 挪 用 的1 7万元款项属于公款,但 孙 某 于6月28日从本单位保险柜拿出1 7万元,于8月3日将1 7万元还给公司,时间没有超过三个月,且不属于挪用公款进展非法或者营利活动的情形,因此孙某不构成挪用公款罪。(2023 年)二(此 题2 2分)案情:甲和乙均缺钱。乙得知甲的情妇丙家是信用社代办点,配有保险柜,认为确定有钱,便提议去丙家借钱,并说:“假设她不借,或许我们可以偷
14、或者抢她的钱。“甲说:别瞎整!”乙未再吭声。某晚,甲、乙一起开车前往丙家。乙在车上等,甲进屋向丙借钱,丙说:“家里没钱。”甲在丙家吃饭过夜。乙见甲长时间不出来,只好开车回家。甲一觉醒来,见丙已睡着,便起身试图翻开保险柜。丙惊醒大声斥责甲,说道:“快住手,不然我报警了!“甲愤慨之下将丙打死,藏尸地窖。甲不知密码打不开保险柜,翻箱倒柜只找到了丙的一张储蓄卡及身份证。甲回家后想到乙会开保险柜,即套问乙开柜方法,但未提及杀丙一事。甲将丙的储蓄卡和身份证交乙保管,声称系从丙处所借。两天后甲又到丙家,依据乙的方法翻开保险柜,觉察柜内并无钱款。乙未与甲商量,通过丙的身份证号码试出储蓄卡密码,到商场刷卡购置了
15、一件价值两万元的皮衣。案发后,公安机关认为甲有犯罪嫌疑,即对其实施拘传。甲在派出所乘民警应对突发事件无人看管之机逃跑。半年后,得知甲行踪的乙告知甲,公安机关正在对甲进展网上通缉,甲于是到派出所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问题:请依据 刑法有关规定,对上述案件中甲、乙的各种行为和相关事实、情节进展分析,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关于甲的行为定性甲在着手盗窃丙的保险柜过程中,因罪行败露而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甲的犯罪目的是取得财物,依 据 刑法其次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其行为属于盗窃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对被害人使用暴力,应当成立罪。依 据 刑法其次百六十三条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致人死亡,成立
16、罪的结果加重犯,应适用升格的法定刑。甲的、行为,都与乙无关,甲乙之间没有共同有意和共同行为,依 据 刑法其次十五条的规定,不成立共犯;甲将丙的储蓄卡和身份证给乙,不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甲两天后回到丙家,翻开保险柜试图窃取丙的钱财的行为,属于罪中取财行为的一局部,不单独构成盗窃罪。依据最高法院 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只有在案发后没有受到讯问、未被实行强制措施,自动投案照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才能成立自首。本案中,甲被公安机关实行强制措施后逃跑再归案的,即便照实供述也不能成立自首。二、关于乙的行为定性乙事先的提议甲并未承受,当时没有达成合意,二人没有共同犯罪有意
17、。甲的行为属于临时起意,系单独犯罪,不能认为乙的行为构成教唆犯。乙不成立教唆犯,固然就不能对乙的行 为 适 用 刑法其次十九条其次款。在甲实施行为之时,乙己经离开现场,与甲之间没有共犯关系,乙没有帮助有意,也缺乏帮助行为,不成立帮助犯。甲套问乙翻开保险柜的方法,将丙的储蓄卡、身份证交乙保管时,均未告知乙实情,乙 缺乏传授犯罪方法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有意。乙去商场购物的行为,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主要参考法律规定】刑法其次十五条、其次十九条、第六十七条、第一百九十六条、其次百六十三条、其次百六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
18、立功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案件具体应用法律假设干问题的解释(2023 年)(二)案情:徐某系某市国有黄河商贸公司的经理,顾某系该公司的副经理。2 023年,黄河商贸公司进展产权制度改革,将国有公司改制为治理层控股的股份。其中,徐某、顾某及其他1 5名干部职工分别占40%、30%、30%股份。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治理部门托付某资产评估所对黄河商贸公司的资产进展评估,资产评估所指派周某具体参与评估。在评估时,徐某与顾某明知在公司的应付款账户中有1 0 0万元系上一年度为少交利润而虚设的,经徐某与顾某以及公司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商量,打算予以隐瞒,转入改制后的公司,依
19、据股份安排给个人。当周某觉察了该100万元应付款的问题时,公司领导班子打算以辛苦费的名义,从公司的其他公款中取出1万元送给周某。周某收下该款后,出具了隐瞒该100万元虚假的应付款的评估报告。随后,国有资产治理部门经争论批准了公司的改制方案。在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徐某等人因被举报而案发。问题:1.徐某与顾某构成贪污罪还是私分国有资产罪?为什么?2.徐某与顾某的犯罪数额如何计算?为什么?3.徐某与顾某的犯罪属于既遂还是未遂?为什么?4.给周某送的1万元是单位行贿还是个人行贿?为什么?5.周某的行为是否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与供给虚假证明文件罪实行数罪并罚?为什么?6.周某是否构成徐某与顾某的共
20、犯?为什么?答案及解析:1.徐某与顾某构成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此题中,徐某、顾某及其他1 5位领导所就职的黄河商贸公司系国有企业,因此他们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他们所占的估分为40%、30%和30%,也就是说他们打算将100万元依据股份安排给个人,实际上就是安排给这17个公司领导,即17人自己打算将钱分给他们17个人,另外他们的这一打算承受隐瞒的方式,并没有让公司的职工知晓,因而不符
21、合私分国有资产的构成要件,故徐某与顾某构成贪污罪。2.徐某与顾某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依据共同犯罪中“局部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二人 应 对100万负责,而不应仅仅对二人各自所占的份额负责。此外,对周某行贿的1万元,是从公司公款中取出的,是二人先行贪污,然后行贿的,因 此 这1万元也应算作徐、顾二人贪污罪的犯罪数额中,所以徐某与顾某的犯罪数额应为101万元。3.本问题中,徐某与顾某的犯罪属于既遂还是未遂要分别认定。贪污罪是否既遂,要看是否已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此题中,由于公司改制尚未完成,所 以100万元还没有被二人非法占有。而用于行贿的1万元,已经从公司公款中支取,构成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因此
22、,100万元局部是贪污罪未遂,而1万元是贪污罪既遂。4.单位行贿与个人行贿的区分在于,是为单位谋取不正值利益还是为个人谋取不正值利益。此题中,贿赂周某的缘由是让周某帮其隐瞒10 0万元的应付款问题,以便能够通过公司改制,由徐某、顾某将该笔金额非法占有,属于为个人谋取不正值利益。因此,周某送的1万元是个人行贿。5.周某的行为不应以供给虚假证明文件罪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并罚。刑法第229条规定,担当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效劳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有意供给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
2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惩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峻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峻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惩罚金。依据题目的描述,周某的情形构成供给虚假证明文件罪一罪,只不过是加重惩罚,无需数罪并罚。6.此题中,周某虽然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其明知徐某和顾某以非法占有国有资产为目的,而为其供给便利,并且得到1万元的“好处费”,所以构成贪污罪的共犯。由于他供给虚假证明文件的行为同时构成了贪污罪与供给虚假证明文件罪,属于想象竞合犯,应 择 一重罪惩罚。t (此 题25分)提示:此题为选答题,请选择其中一问作答。答题时务必在答题纸对应位置上标明“问题1”
24、或“问题2。两问均作答的,仅对书写在前的答案评阅给分。材料:案例一:2023年9月1 5日,B市的家庭主妇张某在家中利用计算机ADSL拨号上网,以E话通的方式,使用视频与多人共同进展“裸聊”被公安机关查获。对于本案,B市S区检察院以聚众淫乱罪向S区法院提起公诉,后又撤回起诉。案例二:从2023年11月 到2023年5月,Z省L县的无业女子方某在网上从事有偿“裸聊”,“裸聊”对象普及全国2 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电脑上查获的谈天记录就有3 0 0多人,网上银行汇款记录1000余次,获 利2.4万元。对于本案,Z省L县检察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起诉,L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判处方某有期徒刑
25、6个月,缓刑1年,并惩罚金5000元。关于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在司法机关处理过程中,对于张某和方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存在以下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传播淫秽物品罪(张某)或者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方某);其次种意见认为应定聚众淫乱罪;第三种意见认为“裸聊”不构成犯罪。问题2:依据罪刑法定原则,评述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的处理结果答题要求:1.在综合分析根底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学问阐述理由;2.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规律严谨,文字通顺;3.不少于500字,不必重复案情。刑法参考条文: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第三百六十三条(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司法考试 刑法 历年 题解 主观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