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 姓名:_ 班级:_ 考号:_ 一、选择题 1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波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 2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 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 C利用“B 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3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
2、鸣罄响。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含答案)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 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 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 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
3、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6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 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 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 7学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从 2月 10 日起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网络直播,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同学们听出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
4、们声音音调不同 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提高声音频率的方式来达到增大音量,强调重点知识的目的 C同学们听课时会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喜迎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D歌声总是以 340m/s 的速度向外传播 9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 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
5、法正确的是()A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处,频率减小 B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处,响度减小 C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 B 处传播到监测器 A处,声速改变 10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11如图是赛龙舟比赛活动中,某龙舟上的鼓手正在击鼓号令的场景。关于鼓声,下面的说法中错
6、误的是()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D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 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 340 m/s 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D“引吭高歌
7、”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14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是他耳聋以后创作的,你认为合理的是()A他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演奏的声音 B他是把所作的曲子演奏给朋友们听,朋友们把感受通过文字告诉他,指导他创作 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15小明在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
8、:_。16在如图所示漫画中,小李很机智地判断出小张在“说谎”。小李依据的物理知识是_ 17婷婷自制了一个乐器,如图,它是通过在 8 个相同的水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制作而成。在敲击时,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若是对着瓶口去吹,_(选填“最左边”或“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18以下是同学们学习物理以来,研究声现象时的部分场景,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以及在物理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将如图中的三个有关声现象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1)如图甲:物理课上,老师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
9、度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图乙:国庆假期,晓雯同学来到天坛游玩,她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3)如图丙:小涵同学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发生了变化(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9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选填“我来也”、“我也来”、“也我来”或“也来我”)20许多年前,“马可波
10、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迷”,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 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_;蝙蝠能发出_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三、解答题 21汽车以 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大山,当汽车经过某处时,司机按响喇叭,经过 2s后听到了回声求:(声音的速度是 340m/s)(1)汽车从按喇叭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远?(2)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大山多远?22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
11、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3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 0.9s,超声波的速度是 340m/s,完成下列计算:(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米?(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m/s?23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底部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 4 秒被探测仪接收,求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m/s)24小红一家人去桂林旅游,美丽的桂林山水
12、令小红全家人十分陶醉。在两座相距 1200米的大山之间,小红爸爸大喊一声,小红听到了好几次回声,心里十分快乐。小红测出了头两次回声时间间隔是 5秒,则他们离两座山的距离各有多远?(设声速 v=340m/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D 3C 4D 5D 6B 7D 8D 9B 10A 11A 12A 13A 14A 二、填空题 15音调空气减弱噪声 1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7最左边最右边 18变大回声音调 19也来我 20次声波超声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参考解析】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超声雾化器是利用超声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说明声音可以
13、传递能量,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 20Hz20k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 20kHz或小于 20Hz 时,我们便听不见了,“超声波”高于 20000赫兹,所以听不到,故 B错误,符合题意;C超声波属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超声波属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2D 解析:D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 项不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 项不合题意;C利用“B 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 项不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击
14、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3C 解析:C A回声是指物体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物体所接收的现象,“钟鸣罄响”是指两个物体各自发出的声音。故 A错误;B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罄无故自鸣”是因为受到声波的能量冲击而使得自己发生了振动从而自鸣,故 B错误;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都发生了振动,并且罄振动的规律是由钟发出的声波决定的。故 C 正确;D此题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的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C。4D 解析:D A卡片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这个实验不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故 A不合题意;B要想探究响度是否
15、与声源振幅有关,那么要轻拨和重拨木梳的齿,改变木梳齿的振幅,不是快拨和慢拨,故 B 不合题意;C探究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那么要改变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故 C 不合题意;D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快拨时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拨时木梳齿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所以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5D 解析:D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
16、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6B 解析:B 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 A 错误;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B 正确;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 C错误;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 D错误。故选 B。7D 解析:D A每个发声体的音色都不同,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色不同,故A错误;B
17、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增大声带振动幅度,从而提高声音响度来达到增大音量的目的,故 B错误;C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声源处阻值噪声的产生,故 C 错误;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 D正确。故选 D。8D 解析:D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 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C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9B 解析:B
18、监测器是测量声音大小的一种仪器,由图可以看出 B 的波形图的幅度大于 A波形图的幅度。AC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故不会减小,故 AC错误;B在传播过程中,声波的能量会随传播而渐渐减小,在我们听起来,距离声源越远、声音响度越小,故 B 正确;D声速是由传播介质决定的,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由题意可知,传播介质都是空气,故声速不变,故 D错误。故选 B。10A 解析: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故 A 正确;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故 B错误;C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
19、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 C错误;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 D错误。故选 A。11A 解析:A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 A 错误,符合题意;B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 B正确,不符合题意;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鼓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所以是噪声,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A 解析:A A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 A 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
20、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 C 错误;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 D 正确。故选 A。13A 解析:A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 A错误;A符合题意;B不同的声波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其传播的速度相同,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 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 340m/s,故 B 正确;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 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 D 正确;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14A 解析:A【分
21、析】本题考查骨传声。A大音乐家贝多芬耳聋以后创作作品主要是利用颌骨传导声音且骨传导的效果优于空气。该方法比较合理,故 A符合题意;B贝多芬通过骨传导即可获取准确信息,故 B不符合题意;C自从他耳聋后,就随随便便作曲了显然是不可取的,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A。二、填空题 15音调空气减弱噪声 解析:音调 空气 减弱噪声 1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也不同。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3真空不能传声,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弱噪声。16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月球到地球
22、中间是真空,所以小张在说谎 17最左边最右边 解析:最左边 最右边 1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壁,瓶中盛水越少,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小,越容易振动,音调越高,即最左边水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2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18变大回声音调 解析:变大 回声 音调 (1)1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介质减少,传声能力变弱,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介质增加,传声能力变强,铃声的响度变大;(2)2晓雯同学在说话的过程中会产生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
23、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又传入人耳的声音,晓雯听到自己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因为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3)3同一把钢尺,音色一样,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那么振幅一样,响度一样,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生变化,振动部位的长度发生变化,那么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音调会发生变化。19也来我 解析:也来我 因为声速在空气中变为 0.1m/s 后,人跑的速度就比声速要快,所以,“也”字离小明最近,“来”字次之,“我”字离小明最远,最先到达小明耳朵的是“也”,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也来我”20次声波超声 解析:次声波 超声 1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 20Hz 时发出的是次声波,而亚声的频率
24、低于 20Hz,所以亚声属于次声波;2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的 三、解答题 21(1)40m;(2)360m(1)汽车从按了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s车=v车t=20m/s2s=40m;(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s声=v空t=340m/s2s=680m;因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按喇叭时与前面大山距离的 2倍,所以,按喇叭时与前面大山的距离:s=680m+40m=22ss声车=360m 答:(1)汽车从按喇叭到听到回声行驶的距离为 40m;(2)按喇叭时汽车距离大山 360m 22(1)85m;(2)34m;(3)42.5m/s(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
25、速仪距离为 1111340m/s0.5s85m22svt(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为 2211340m/s0.3s51m22svt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的距离为 12-85m-51m34msss(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所用时间为 0.5s-0.3s0.9s-0.8s2t 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为 3442.50.8mm/sssvt 答:(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为 85m。(2)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 34米。(3)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42.5m/s。23 3000m 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到海底的时间为:422sst 由svt得,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s=vt=1500m/s2s=3000m 答:探测处到海底的深度是 3000m 24 175m;1025m 解:设这个人到其中一山的距离为 s1,则到另一山的距离为 s2;由题知 s2=1200m-s1 第一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 112stv 第二个回声传来用的时间 222stv 由题知 t2-t1=2122ssvv 即 112(1200m)2-=5s340m/s340m/sss 解得 s1=175m,则 s2=1200m-s1=1200m-175m=1025m 答:小红他们离一侧的山距离有 175 米,离另一侧的山距离有 1025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