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美学原理重点复习参考资料小抄【最新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美学原理重点复习参考资料小抄【最新整理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大美学原理重点复习参考资料小抄【最新整理版电大美学原理重点复习参考资料小抄【最新整理版 本文关键词:电大,参考资料,美学,复习,原理电大美学原理重点复习参考资料小抄【最新整理版 本文简介:电大美学原理复习参考资料小抄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运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2、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运用“美学”这个概念。3、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电大美学原理重点复习参考资料小抄【最新整理版 本文内容:电大美学原理复习参考资料小抄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
2、运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2、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运用“美学”这个概念。3、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从不同的学科加以探讨,探讨知,即理性相识的学科是逻辑学;探讨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相识加以探讨,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日人们所说的美学。5、美
3、学的学科性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很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要探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看法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人的审美价值看法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相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美学的发展经验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多选)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记:能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如:许家窑人的石
4、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分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异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多选)10、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多选)11、美学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应当有特地
5、的美学著作;其次,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探讨对象和范围。(多选)12、美学学科问世的标记: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750年,以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记。(填空、单选)美学探讨对象:13、美学探讨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探讨对象,并通过艺术来探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探讨各种审美对象、美感阅历、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须要,发展的须要,审美教化的须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其次章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14、基本途径: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从客观的
6、精神世界中探求美;从主观的心愿状态中找寻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15、基本途径的核心内涵以及代表性观念:(选择:推断代表人物,留意观点和人物对号、填空)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多选)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代表性观念:1)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如:“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形而上学中,2)
7、亚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整与明确美取决于体积和依次。“亚里士多德关于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的观点,成了折中主义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3)托马斯。阿奎那:”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严格地讲属于形式因的范畴。“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美须要有三个条件得到满意才能成其为美:”第一是事物的整体性或完善,因为有缺陷的东西其结果必是丑的;其次是恰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明晰,因此具有显明色调的东西才被称作是美的。“(多选)4)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5)威廉荷加斯:“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蛇形线,我把它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线条。”6)费希纳:提倡重视
8、试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通过试验,他认为黄金分割段是最美的形式。(此选择题:留意观点和人物对号)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多选)核心内涵: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物中找寻美。代表性观念: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柏拉图。(填空)认为现实世界中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会美,是由于“共享”了“美的理念”。因此,理念是美的本质。罗马时代的普罗提诺和柏拉图一样,理念:认为“世间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共享了理型”。这里的“理型”,就是理念。他又称理念为理性。(多选)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从主观的心愿状态中找寻美;(多选)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愿
9、状态。代表性学说:有美在开心和美在无意识的欲望等。“欢乐和苦痛不但是美和丑的必定伴随物,而且还构成它们的本质。”这就是说,美与丑的区分,就在于一个引起快感,一个引起痛感。休漠认为:“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心里”。博克认为:美的开心只涉及爱而不涉及欲念。真正严格地区分美感和快感的还是康德。康德认为美不具有功利性,没有利害感。具有使每个都开心地普遍性。美国的马歇尔“美就是相对稳定的,或者真正的欢乐。”桑塔耶纳:也联系快感来谈美,他的观点:“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弗洛伊德:美的本质源泉就是无意识的欲望,特殊是性的欲望。美的快感说:“欢乐派”的代表人物有休
10、漠、博克、康德、马歇尔、桑塔耶纳。无意识的欲望说: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多选)核心内涵: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四周其他的事物发生肯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代表性观念: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从数的关系来探讨美的本质。苏格拉底:美人的目的,也就是效用之间的关系。贺拉斯:在诗艺的开头说:“假如画家作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是个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挚友们,假如你们有缘望见这幅画,能不捧腹大笑么?”。文艺复兴以后,布鲁诺、笛卡儿等人从关系方面来谈
11、美。(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把“关系”作为美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提出自己关于美的见解的,还是狄德罗。)(填空、单选)狄德罗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真实的美”、“相对的美”“外在于我的美”。(多选)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代表性观念:席勒提出美是“活的形象”的讲法,相识到美是生活与形象的统一,留意到了生活,但是,他所说的生活,只是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只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现实的人类的社会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并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探讨的主要对象。(单选、填空)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12、康德:从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动身,把美学探讨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转移到期主观鉴赏实力和主观的审美心态,“主观的合目的性”,成了他的美学的一个中心命题。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审美实践活动动身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马克思主义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代表性观念:马克思“劳动创建了美”、“人也根据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气的对象化”等等观点。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辩:16、观点及代表人物:一、主见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二、主见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
13、的典型性”。三、主见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朱光潜为了说明他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还引了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说琴声就在指头上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就在琴上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说要有琴声,就既要有琴(客观条件),又要有弹琴的手指(主观条件),总而言之,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观条件):这是不对的,它是客观条件,因为主观是客观反映到人脑的心理和生理的印象。如:审美情趣、志向、追求,美是客观的统一。)(推断:)四、主见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填空、选择)美的本质:17、美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14、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一句话,美的形成和创建,是很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多选)18、人的本质属性:表现为自然精神、个体社会、历史文化,三个主要逻辑层面或逻辑要素之间的整合。(多选)19、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气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建中。(多选)20、美的形成和创建,依靠于哪些基本层面:自然物质层面知觉表象层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多选)21、自然物质层面:是形成和创建美的基础。(单选)知觉表象层:知觉是感觉的复合,表象是感觉形式的复合,知觉表象是相互转化。社会历史层:是制约和影响美的形成和创建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心理意识层:是审美活动中主观方面的
15、构成因素。第三章美感产生的历程:22、美感的产生是以人类的诞生为前提的。因此,实践特殊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工具的制造和运用,不仅是人类诞生的必要条件,也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选择、填空)23、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欲望,包括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24、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从起先制造工具中分化出来,并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实行欣赏性的看法,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须要。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从逻辑上看,美感是多种因汇合。25、美感的存在必需以人的审美实力的存在为前提。(单选)26、美感的存在,是以人的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的。(单选)27、审美看法是人获得美感的基本条件。(
16、单选)28、美感的存在须要肯定的审美环境。(单选)西方学者对审美活动中感觉器官的分析:29、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曾说:“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30、内在感官说:18世纪英国学者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哈奇生发展了“内在感官”的讲法,认为一般感官只能接受简洁的观念,得到较弱的快感,而内在感官却可以“接受困难的观念,所伴随的快感也远较强大。”31、康德认为人的美感既是个别具有普遍性和必定性,他称之为“先天共通感”。(选择、填空)32、黑格尔:视觉和听觉是无欲念的感觉,能够欣赏美的东西,产生美感。触觉、嗅觉和味
17、觉这三种感觉的对象都不是供人欣赏的客观形象,不能产生美感。(选择)33、美学自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记:1873年,费希纳起先创立试验美学,提倡自下而的探讨方法,即试验、视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填空,多选)美感的心理功能:34、美感的直觉的特点:感觉的干脆性。感觉的突然性。感觉的专注性。感觉的透亮性。(多选)35、直觉的基本规律:直觉的获得,虽然得之在瞬间,却与平日体验和修理的积累休戚相关。不同的人生经验,经常会有不同的直觉。(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日)直觉本身是在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的。直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换和流淌。(选择)36、完形作用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了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
18、37、知觉和表象是从现实生活通向审美世界的桥梁。38、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对客观世界的转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通过知觉与表象的桥梁,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向精神。然后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沟通。(多选)39、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根据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40、联想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三种:接近联想、相像联想、对比联想。(举例推断是哪一种联想、选择)接近联想:“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相像联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一百零一姓家”。艺术创建中的比方、象征等手法,即我国传统的比、兴手法。“记得绿罗裙,到处怜芳草”。“自由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19、细如愁”。“以劲松、雄鹰象征勇士,以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对比联想:“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41、美感观赏活动的表情心理特征:形象的直觉性留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主动性。第四章西方美学史上的闻名的崇高理论42、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一般认为是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单选、填空)43、在论崇高中,朗吉诺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庄重宏大的思想、慷慨激扬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多选)44、“崇高是宏大心灵的回声。”这是贯穿在朗吉诺斯论崇高始终的一根红线。(单选)45、博克:明确
20、运用“崇高”一词,出版了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探讨。46、康德:“严格说来,崇高不能包含在任何的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的观念。(选择)47、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单选、填空)48、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大,这种体积的大,不能用计算方式来算,也不能用逻辑的方式来推论,而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象的整体。如:大海49、力学的崇高:主要指威力而言。50、黑格尔:理念压倒形式,理念是崇高的本质。(选择、填空)在西方美学史上,古罗马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最早运用“崇高”这一范畴。朗吉诺斯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运用的范畴是:崇高(单选)认为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
21、是:黑格尔(单选)崇高是主客体冲突处于冲突对立状态的美。(填空)社会生活中崇高的例子是:巴黎公社起义;长征;张志新之死。对美丽和崇高作过精辟论述的名人是:李大钊;姚鼐。康德认为自然对象的崇高性质是:由人的“暗换给予的。(单选)崇高的本质:51、崇高是人的本质力气经由对象的震憾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如:人面对大海,感到自己如同“沧海一粟”感到大海的壮丽,即崇高之美。(美学中讲的崇高是壮丽)崇高既是客观存在的宏大的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气的自我显现。二者缺一,都不行能有崇高。如,海岛:暴风雨来临之前,安稳进行海上劳作的渔民,给人以崇高之美,(敢干自然搏斗,能战胜自然)。西方悲剧性的历史演化:西方美学史
22、上曾将悲剧划分作: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多选)按西方传统分类哈姆雷特属于:性格悲剧。(单选)作为性格悲剧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办密欧与朱丽叶。(多选)属于英雄人物的牺牲的悲剧是:普洛米修斯(单选)属于旧事物制度的悲剧是:林家铺子。(单选)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观念的冲突。(单选)52、命运的悲剧,希腊悲剧的一个特点。希腊命运悲剧的典型代表,索福克斯的奥狄浦斯王。文艺复兴以后,性格的悲剧,取代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由性格的缺点造成的。麦克佩斯贪欲的野心,奥塞罗嫉妒的烈火,李尔王的轻信和急躁,哈姆雷特的多疑和寡断,都成了他们致死的缘由。与性格悲剧的同时
23、,18、19世纪出现了社会悲剧。席勒的强盗、歌德的葛兹,是人在社会的枷锁下遭到毁灭的典型。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说明不合理的社会原则是在怎样毁灭自由的人性和人类美妙的本质力气。人生就是悲剧。叔本华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而不能满意就会苦痛。欲望得到了满意,变成无聊,又是一种苦痛。西方现代的悲剧。感情的失落,或者灵魂的失落,成了西方现代人悲剧性的又一个特点。(罗密欧与朱丽叶感情缠绵的悲剧,变成了卡夫卡暖昧和荒谬的悲剧。)(多选:观点)53、悲剧的本质在于由人物的悲剧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冲突。54、悲剧冲突的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恒久不能满意的现实之间发生
24、了冲突。而冲突的结果,是精神取得了成功。喜剧性: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理念”表现了理性内容的空虚的是:黑格尔(单选)55、霍布斯的“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这是由英国阅历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的。(单选)56、斯宾塞,将乖讹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这种说法有肯定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例如跳鞍马,要跳过去结果大多数人都跳过去了,其中有一个却骑在了鞍立刻,这就是“下降的乖讹”。倘如其中有一个能同时跳过两匹鞍马,则是“上升的乖讹”,结果就让人惊异。(期盼消逝)57、生命的机械化是柏格森提出来的。(单选、填空)丑的历史发展:58、丑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始时代。古
25、典时代。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特点:原始时代。美丑不分,美丑混杂。古典时代。美丑分明。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美丑不分,把丑当做美。有人把古典时代的美称为“美妙”,而把西方现代主义时代的美学称为“丑学”。第五章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59、嬉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单选:代表人物)60、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消遣消遣、相识作用、道德教化、宗教感化、思想启迪、政治宣扬、心理平衡、社会干预、文化沟通、商业广告等多元功能。第六章艺术论61、艺术的存在方式: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阅历中;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建艺
26、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多选)62、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他律性。其次是形式符号性。第三是开放性。63、天才独特的艺术创建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感(感受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灵感。(多选)64、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养、文化教化、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盼视界”。第七章西方美育思想史述评65、柏拉图: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观赏者的摹仿。(选择、填空)66、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是一种审美的教化作用。67、贺拉斯提出了闻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
27、(单选)68、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化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化”的概念。69、马克思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选择、填空)73、美育的特点:是感性的,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美感教化是特别开心的;美感教化是不行抗拒的;激励观赏者满意自身独创性的须要;具有陶冶性情或泄导身心的作用。(多选)73、美育通过三个途径,来转移我们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第一,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其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深思。第三,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名词:1、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
28、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2、移情说:是西主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3、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肯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看法来欣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4、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观赏、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意感、开心感、华蜜感、和谐感、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5、试验美学:1873年,费希纳
29、起先创立试验美学,提倡自下而上的探讨方法,即试验、视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该派在肯定程度上继承了阅历主义的探讨方法,同时主要通过试验,测量颜色、形态、声音等对于感觉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心理上所发生的作用。6、直觉:直觉和感受一样,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活动。它不涉及到事物的关系和概念,而只专注于事物本身所形成的印象。它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实力。一方面是物质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却是心灵的情趣表现。7、审美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根据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8、通感:人
30、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改变。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9、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丽。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气和精神力气,宏伟的气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剧烈的鼓舞和激越,引直人们产生仰慕和赞美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10、悲剧(性):是主子公由于坚持正义或主动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子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31、11、“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是由英国阅历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在人类本性中提出来的,无伤大节的拙劣才可以令人发笑。当权威失去权威,让我们感到鄙夷时,他才使人感到可笑。霍布斯说:“笑的情感不过是发见旁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时所感到的那种突然荣耀感。”喜剧性来自两个方面的缘由,一是发觉别人的欠缺,对别人缺点的鄙夷,一是突然发觉自己的优越,所以有一种荣耀感。这种说法有一下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12、“乖讹说”或“预期悲观说”: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康德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非驴非马的、乖讹的,经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盼突然归于消逝。13、生命的机械化:是
32、柏格森提出的。他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建的过程。生命的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它的惊慌性和活动性。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阻碍生命的前进。而喜剧产生的缘由,就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这种说法有肯定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14、嬉戏说:嬉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赛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嬉戏说的提倡者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嬉戏,是由嬉戏发展而来的。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嬉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嬉戏说”的合理之处。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嬉戏明显是片面的。15、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
33、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它提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同时,这种理论抹煞了艺术家的特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建的实际的。16、有意识味的形式说: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调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就是艺术家创建的、能激发欣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
34、,也即有“有意味的形式”。17、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不应是个人瞬间的心情,而应表现一种人类普遍情感或情感要领它能展示人的阅历的、情感的、内心生活的动态过程,即人的“生命形式”,能表现出人类的情感和“生命形式”的内在本质。18、意向: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人审美的表象系统。它也有自己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意”指主体的审美(包括创作)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志向、艺术追求等等:“象”,则指由想象创建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干脆感
35、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19、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20、艺术敏感:主要是指主体感受生活、观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捷、丰富和深刻。21、灵感: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建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留意集中、心情激烈、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论述题:1、论为什么美符合生活的常识,确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答:生活的辩证法要困难得多,也深刻得多。生活中有美有丑,有悲也有
36、喜,美和人们的生活具有亲密的联系,人们就在自己的在生活中塑造美的形象,美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确不能简洁地把一切生活都看成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说美学是生活。“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冲突,不能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有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假如不是美的,违反了他第一句的讲法;假如是美的,又违反了他其次句的讲法。这样,在同一个定义中,他就自己发生了冲突。车尔尼雪夫斯基把人的宠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而我们之所以喜爱或不喜爱,又不外是生理上健康、开心等一类缘由。这样,主观的喜爱与生理上的满意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
37、论上的两根支柱。因此,他从客观的生活动身,最终却落到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的生理学观点相混杂的境地。2、深化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气的对象化?P101-102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也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觉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气灌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建,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例:人和物,物就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人作为自然存在物,他的的本质力气首先是他的自然力和生命力,是他的自然禀赋和实力,是他的情欲和须要。其次,人之所以为人,主要还在于具有剧烈的自我意识和精神力气。如,思维力气、意
38、志力气和情感力气。因此,人除了有自然的本质力气外,更是具有精神的本质力气。美是人的本力气的对象化,就是说,人在审美活动中把自己的本质力气全面地在对象世界中呈现出来。当一个人的本质力气得到了完备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愿望,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于是就感满意、华蜜、开心,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这时,就产生了美。3、如何理解美是自由的形象?答:美是人的本质力气的对象化,凡是美都是形象。面对形象,我们不能单凭理智来理解,而是要通过感性的形式,通过感情和想象来进行感受和感知。虽然美都是形象,但形象却不肯定都美。美的形象应当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开心感、满意感、华蜜感和和谐感外,还应
39、当给人带来自由感。自由感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美都应当是自由的形象。首先,美的志向是与自由的志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次,自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规律的,自由的规律就在于对客观必定的规律的相识和驾驭。美既有外在的自由,也要有内心的自由。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美的规律,又是自由的规律,二者的一样,美的形象就都成为自由的形象。美的创建和观赏的过程,正是客观现实中的美不断地自由化地转化为形象,不断自由揭示和显露其新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质的感性形式也被精神化,变成自由的形式,用来自由地表现人的本质力气。黄山的“猴子观海”。4、论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缘由?答:人的感觉特殊是视听感觉,
40、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他们不仅不完全沉湎于对象,保持肯定的距离,以旁观者的看法对对象进行关照和观赏。感觉的自由性是产生美感的重要缘由。人的感觉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所以能既是相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由理性协调的感觉,超越了动物的感觉,成为产生出美感的感觉。人的感觉是一种主动主动的、富有创建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一种特别的实力,它能把错综困难而又混乱的世界,整合、创建成富有诗意的画面。因此,人的感觉才不同于动物的感觉,而能够产生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与此相联系的,人的感觉还具有自由创建的想象力,从而把有限的感觉实力推向无限丰富的体验。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训练和熬炼,从社会实践中获得了
41、丰富性和多亲友性的感觉,并且使得器官变得灵敏,为人具有高度的审美实力奠定基础。5、论美感观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牲征?答:生理与心理冲突的统一。生理是物质性的,心理是精神性的,二者的冲突是很明显的。但是,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需建立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美感观赏就是通过生理上的感觉器官来与客观现实发生审美关系,并对客观现实做出审美的评价。特性与社会性冲突的统一。美感观赏是一种个人的活动,最富于特性色调。但人归根究竟,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特性归根究竟,也是来自于他的社会性。美感观赏因人而异,看似只有特性的千差万别,而没有共同的社会标准,其实不然。人的内心结构本身,就是特性与社会性的冲突统一。这美感观赏既是同中
42、有异,富有特性色调;又是异中有同,具有共同的社会标准。具象性与抽象性的冲突统一。在审美活动中,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感受觉器官来与外物建立审美关系。感觉器官本身是详细的,它在审美活动中所接触的对象也是详细可感的。这就使得审美活动具有具象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与此相关的是心灵在感受美的时候,通过直觉,把情感灌注在审美的过程中,从而沉醉和沉醉在详细对象之中。因此,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从外在感官到内在心灵,都表现出具象性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审美观赏只是完全具象的,与任何抽象无关。具象性与抽象性,原来是人类心理结构中一对既冲突而又统一的范畴。具象与抽象两者是相反相成的。在审美观赏的心理活动中,抽象性
43、不仅与具象性统一在一起,而且融贯在具象性之中,就象是钱钟书所说的“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从而加强了详细审美感受的意蕴和美感。自学性与非自觉冲突的统一。艺术创建和美感观赏,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学的行为,另一方面却又常以不自觉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认为美感观赏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我们内心结构中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冲突统一。审美一方面超出了个人狭隘的功利准备和利害感,不具备任何实际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性;但另一方面,也正因如此,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平,使人超出庸俗的个人主义的范围,从而达到把人提高到符合社会前进利益的广义的功利目的。因此,审美活动有着功
44、利性和非功利性冲突统一的特征。6、论美丽的特征:答:美丽的基本特征:和谐。美丽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中。美丽与崇高相反,它没有主客体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达到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干脆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确定。就整体而言,美丽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的相互协调,以及个体形态与普遍内容完备有机的结合。美丽的对象在其内容上是政常发展规律和人们的正常社会实践的确定,不呈现为激烈的冲突冲突,表现为冲突双方的短暂相对静止状态,它要求用舒缓、温柔、渐次、淡雅、精致
45、、圆润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美丽事物往往以均衡、对称、比例协调等为特点。美丽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柔软、精致、轻快、绚美、柔媚、宁静、秀雅、圆润、舒缓、清爽、渐次等品行。例如:柔柔的春风,绵绵的春雨,萋萋的芳草等自然风光的美丽。7、如何理解悲剧性的效果?答:悲剧由痛感到快感。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子公的凄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很沉痛,一旦把这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气,于是有了然之悦,有会心之悦。通过关照,可以彻悟人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就这一大背景上去理解,这样,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
46、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悲剧的效果是主动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主子颖悟历史性的冲突,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8、论述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答:虚拟性。意象可以“随意”地编造和虚构,有时可以违反现实的常情常理。意象的这种非现实性就是虚拟性。比如: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诗所描写的“景物”并非实存的,而经过了主体创建性的加工-即虚构、虚拟,目的是为了表现一种苍凉的人生况味。感性。是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干脆把握、感知、体验和接受的直观性和详细性,主体不需经过自觉的理性反思,仅凭感觉便可干脆感知到意象的存在,这就是意象的
47、感性特征。如:八大山人的名画猫,接受者目所视见的,便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猫,仅凭自己的干脆,不需理性分析,便可干脆感知“猫”这一意象的存在。想象性。审美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意向和想象将“意”与“象”融合一体而构成的,它本身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性是审美意象的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艺术品超越现实,具有虚拟性的内在缘由。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正是借助想象,将多种人生感慨熔铸在一起了。情感性。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建意象的活动中。情感与“意”有亲密联系,是艺术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建的全过程。9、论艺术品的鉴赏过程?(结合实际说明)答:艺术品的鉴赏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观。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接受者起先接触艺术品,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直观地感受到美。品。“品”是指接受者依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阅历,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会作品,充溢、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特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悟。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最终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渐渐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