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pdf(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人教版)目 录第一章人口的变化.0 第一节 人口 H勺数量变化.0一、人口日勺自然增长.0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0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人口 H勺迁移.1二、人口迁移日勺影响原因.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2一、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2二、合理人口容量.3第二章都市与都市化.5 第一节 都市内部空间构造.5一、都市形态.5二、都市土地运用和功能分区.6三、都市内部空间构造的形成与变化.6第二节不一样等级都市的服务功能.7一、都市H勺不一样等级.7二、德国南部都市等级体系的启示.8 第三节都市化.9一、什么是都市化.9二、世界都市化的进程.9
2、三、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0第 三 章 农业地区口勺形成与发展.12 第 一 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2一、农业区位原因的变化.12二、农业地区的形成.13 第 二 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类型.14一、季风水田农业.14二、商品谷物农业.错误!未定义书签。第 三 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类型.16一、大牧场放牧业.16二、乳畜业.16第四章 工业地区口勺形成与发展.18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8一、工业区位原因.18二、工业区位原因的变化.19 第 二 节 工业地区的形成.20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区.20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区联络.21 第 三 节 老式工业区和新工业区.21一、
3、老式工业区.21二、新工业区.23第五章交通运送布局及其影响.26第一节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26一、重要运送方式.26二、交通运送布局.27第 二 节 交通运送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28一、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8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28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日勺协调发展.29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9一、人地关系H 勺历史回忆.29二、直面环境问题.29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29第二 节 中国H 勺可持续发展实践.30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30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0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日勺自然增长1、一种地区人口日勺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
4、死亡率共同决定。一种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2、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紧生产力、生活质量不停改善,死亡率逐渐减少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国家增长水平增长特点原因分析变化趋势举例措施发达国家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甚至负增长俄罗斯德国日本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较高水平增长很快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趋于缓慢中国印
5、度巴基斯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模式原始型老式型现代型特点出生率IWJ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 口增长极为缓慢迅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f不停增长f分布原始森林等地区的1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重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2、人 口增长模式的I转变(1)趋势: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I,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老式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正在从老式型向现代型转变)(2)转变的原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奉。第二节人口日勺空间变
6、化一、人口 R 勺迁移1、一种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分类类型时间原因特点路线国际迁移二战前 殖 民 主 义 扩 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地 理 大 发 现 和新航线开辟从旧大陆到新大陆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欧洲人到美洲、非洲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 国 经 济 发 展 不平衡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长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南欧、非洲人到西欧国内迁移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计划经济体制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国家从东部都市抽调多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
7、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3、美国的人口迁移时间原因方向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大规模西移1 9 世纪和2 0 世纪之交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发展由乡村流向都市2 0 世纪2 0-6 0 年代自然灾害、农业危机由南部迁往北部和西部2 0 世纪6 0 年代末 7 0 年代初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发展由东北部工业区迁往西、南部4、人口迁移的I 影响(1)对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人才、劳动力的I 流失。(2)对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长,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长。5、人口迁移的意
8、义: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增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二、人 口迁移日勺影响原因1、重要原因(1)自然环境(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等)(2)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经济原因起重要作用(3)个人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2、其他原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3、中国人口迁移欧I 原因(1)古代:OL(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2)近几十年:重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第三节人口日勺合理容量一、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
9、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环境人口容量是一种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运用当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数量至少的资源数量。(2)影响原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原因(正有关);科技发展水平(正有关);地区开放程度(正有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有关)。二、合理人口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步又不阻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种国家或地区最合适的J 人口数量。2、意义:对于制定一种地区或一种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
10、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紧迫性:日益严峻的I 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都市化问题、都市人口老龄化问题。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措施(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也许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停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5、我国处理人口与环境问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十分爱惜和合理运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6、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1)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运用水平和开发技术低,资源破坏和挥霍严重,资源相对短缺;(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进入现代型,但人口基
11、数大,年净增人口数量大(3)经济迅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第二章都市与都市化第一节都市内部空间构造一、都市形态1、都市的区位选择区位原因分布与原因举例自然原因地形平原大多数都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络节省建筑投资美国波士顿一纽约一华盛顿都市带(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一圣迭戈都市带(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二向兹堡都市带(中部平原)高原热带地区都市热带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巴西的都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山区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地势平坦,临近水源,利于交通西 安(渭河平原)太 原(汾河谷地)气候气候适中的中彳氐纬度临海地带区世界三大都市密集地河流河运起点货品在此转运
12、江西赣州汇合处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宜 宾(岷江、长江1 重 庆(嘉陵江、长江);武 汉(汉江、长江)河口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上海和广州曲线处运用天然河流防卫瑞 士 的 伯 尔 尼(在阿勒河上)河心岛运用天然河流防卫法国的1巴 黎(在赛纳河上)自然资源煤炭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石油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金矿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铁矿我国鞍山、包头、攀枝花社会经济原因交通马车北方大多数都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古 代 的 邯 郸 城(两条驿道的交点)帆船南方多数都市在河流的汇合处铁路我国在京广线上的1 石家庄,关 B州;陇海线上的宝
13、鸡,京广线的株洲等;运河扬州和济宁等运河都市(大运河区1 开凿通航,发展比较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送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发展缓慢)政治古代的首都,现代日勺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合 肥(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专门新建的1 都市作为首都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宗教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日勺拉萨、梵蒂冈其他原因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2、都市形态日勺概念:都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3、都市形态的I 类型场 击 刑 太IJ-1-Hi如LH寸 4影响原因平原地形,用地规整,形态集中地形限制、河流阻隔或规划控制沿交通线分
14、布,受地形限制或沿河分布示意图!一-八成都、合肥、华盛顿o 4 g八、一都市举例重 庆(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丘陵)、浦东新区兰州、洛阳、西宁、宜昌二、都市土地运用和功能分区1、都市土地运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三、都市内部空间构造口勺形成与变化功能区形态特性区位选择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带状C B D: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化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不停向市区外缘迁移,并趋向于沿交通线分布都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都市的重要职能,工业化
15、后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都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络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络1、都市地区构造类型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关键模式图示涌-m yC D Q特性由 5个同心圆构成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和居住拥挤,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关键2、影响都市内部空间构造欧I原因(1)重要原因:经济原因地租地租高下决定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付租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在地租最高日勺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工业区:在地租较低的I其他地方形成。(2)社会
16、原因:收入、著名度、种族和宗教。(3)历史原因:初期土地运用方式对后来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3、都市内部空间构造随都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1)初期:功能辨别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汇集(2)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都市内部空间构造发生变化。第 二 节 不 一样等级都市日勺服务功能一、都市的不一样等级1、都市等级划分(1)根据:都市人口规模(2)等级划分:集镇、都市、大都市、特大都市(3)我国的划分特大都市(百万以上)、大 都 市(50100万)、中等都市地租水平住宅O业口,市 中 心 即 高(2050万)、小都市(2 0万如下)2、都
17、市服务范围:都市自身、都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3、都市等级与服务种类、范围的关系都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都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4、影响都市等级的原因:地理位置、交通、资源5、上海都市等级提高欧I条件(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I,地形平坦开阔。二、德国南部都市等级体系R勺启示1、都市等级体系:都市的空间分布、服务种类、服务范围与都市的等级相对应,同一种区域内,不一样级别的都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种地区的都市等级系统。
18、2、中心地理论(1)基本概念中心地:是指为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作用范围。中心地等级:A.划分根据:提供职能种类的I多少和中心地的服务范围。B.划分:低级中心地和高级中心地(包括和被包括的关系)门槛人口: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I最低人口数,门槛人口越大,服务范围越大。A.服务人口 门槛人口(获利);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服务人口 门槛人口(赔本)B.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2)关键内容正六边形原则: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同级独立排斥:相似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彼此独立和
19、排斥,呈蜂窝状分布不一样级互相嵌套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包括低级中心地日勺服务范围,面积是其三倍。(3)应用:区域规划、都市建设、商业网点布局等。第三节都市化一、什么是都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都市范围不停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标志都市用地规模不停扩大都市人口不停增长都市人口比重上升:衡量都市化水平高下的重要指标动力村力农推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都市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J变化;它是一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日勺必然成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二、世界都市化日勺进程1、都市化的发展
20、阶段和特点发展慢和产业向都市迅速汇集增长缓慢或停滞问题处在都市化低水平时期,问题少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中心城区衰落、市中心空洞化趋势郊区都市化逆都市化现象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逆都市化(1)时间:2 0世 纪7 0年代中期开始(2)地点: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3)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规定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4)体现:都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都市中心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3、世界都市化的地区差异国家特点产生差异的原因发达国家起步早,目前速度趋缓;都市化水平高,出现逆都市化现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处在后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早,农业现代化水平高,
21、大批农业劳动者向都市迁移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速度快;都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处在初期、加速阶段都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剩余三、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都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水的质量和循环;影响土壤质量;影响大气水热状况。2、都市环境问题污染类型来源危害大气污染都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1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
22、康和动植物繁殖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都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环境污染污染类型来源危害噪声污染交通运送、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阻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3、改善都市环境的I 措施(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都市污染。(2)使都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 一 节 农业日勺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原因日勺变化1、农业(1)概念:人类运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喂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2)特点:地区性、季节性和周期性。(3)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4)分类:按
23、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2、农业区位原因区位原因影响自然原因气候水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耕作制度、生长发育和产量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合适发展种植业;坡度25的山地宜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利于水土保持土壤不一样土壤合适不一样农作物生长,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合适种植茶树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农业、浇灌农业发展的主导原因和限制原因社会原因市场市场欧)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日勺类型和规模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规定以便快捷的运送条件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要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机械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日勺地区发
24、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主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科技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高海拔小麦、江淮以北推广双季稻农业科技可提高农业生产率;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无土栽培。生活习惯历史原因影响农业地区类型及其构造欧1 转变二、农业地区的形成区位原因的变化社会经济原因发展变化快市场需求变化使都市周围农业生产重点转为乳畜业和园艺业交通运送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日勺发展,使农产品市场范围扩大。自然原因比较稳定玻璃温室、塑料大棚改造温度条件;东南丘陵、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坡度大,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加强浇灌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沼泽地过湿,
25、通过挖渠排水改造水分条件;沿海滩涂土壤含盐度高,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排盐,改造土壤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运用1、农业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运用农业土地的成果。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小麦一牧羊)(1)农事安排(2)区位优势分析小麦犁 地(忙碌)播,种(忙碌)生长季节收 割(忙碌)月份123456789101112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绵羊在牧场上放牧配 冲(忙碌)剪羊毛(忙碌)收割后欧J麦田上放牧澳大利亚西南部、东南部日勺墨累一达令盆地分布区位条件会济件社经条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土壤土壤肥沃水源浇灌条件很好人口地广人稀,租金低,当地消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地理 知识点 总结 必修 人文地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