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无线移动互联网原理、技术与应用摘要:本文中系统阐述了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成为固定宽带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构架于其上的无线移动互联网代表了未来网络技术乃至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无线互联网基础、几种主要的组网方式及无线互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关键词:无线移动互联网;移动自组织网络;无 线传感器网络;无线Mesh 网络;无线互联网综合应用。1 引言与传统的有线网络不同,无线网络使用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为各种移动设备提供必要的物理接口,实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无线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
2、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行走在路上的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个人数字助理 PDA、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发生或接收电子邮件、浏览网页,或者访问远程文件等。随着无线 接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移动操作系统和移动电子信息技术导论课程论文浏览器的开发,无线移动互联网具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应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使用者逐步接受无线移动互联网。据统计, 2007年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已经达到 5000 多万,其中一半同时是互联网用户,另外一半则只用手机上网。与此同时, “无线城市”不仅成为耳熟能详的新名词,而且通过 Wi-Fi、3G等无线网络技术组建的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可以
3、说, 无线通信技术成为固定宽带之后互联网发展的 重要推动力,无线移动互联网代表了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乃至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世纪成为无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无线通信中,通常使用电磁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而电磁波可以在空气、水乃至真空中传播,因此,无线通信与传统有线通信不同,其不 需要通信传输介质。电磁波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电磁波的频率,电磁波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或者相邻的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早在 1901 年,马可尼发明了越洋远距离无线电报通信。在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等国家开18始启用车载无线电等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1945
4、年 , 射 频 识 别 技 术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问世。20 世纪 60 年代,脉冲无线电(UltraWideband,UWB)超宽带技术问世。1971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了第一个基于报文传输的无线电通信网络,被称为 ALOHANET,成为最早的无线局域网络。1973 年,全球首个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原型建成。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中期,模拟语音系统开始支持移动性。1983 年,全球第一个商用移动电话发布。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数字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开始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同样经历了高速发展。1
5、987 年 11 月 18 日,我国第一个 TACS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1991 年,全球首个GSM 网络建成,1995 年,中国移动的 GSM 和中国联通的GSM130 数字移动电话网开通。2000 年 5 月 5 日,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 2000 年世界无线大会上,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 制式 TD-SCDMA 被批准为 ITU 的正式标准。2001 年 3 月,3GPP 正式接纳了由中国提出的TD-S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全部技术方案,并包含在 3GPP 的 R4 版本中。2 无线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与特点“无线”是指消息的发送方式和接收方式使用微波、光波
6、、红外线等电磁波作为信息载体的数据传输方式,而非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 纤等连接线。“移动”是指消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位置关系随时可以改变,进而网络节点互联的拓扑结构随时可以改变。虽然“无线”和“移 动”两个概念常常联系到一起,但是二者含义不同。“无线”所描述的传输介质的属性。“移动” 所描述的则是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表 2-1 具体说明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典型应用无线与移动的关系表 2-1举例说明无移线动没有布线的老式建筑物中的是否无线网络接入宾馆房间的ADSL 网络否是插孔中的旅客笔记本电脑接入办公室网络有线接口中否否的台式计算机在行驶火车上使用个人数字是与是助理 PDA 上网接收
7、邮件固定结构互联网相比,无线移动互联网具有诸多特殊之处,其主要特点有:移动性、无线性、能量和资源的有限性、动态鲁棒性、多路干扰性等。基于无线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及其与移动电话系统之间的差异,在无线移动互联网的设计过 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总是在线支持突发流量提供无缝的移动性支持服务质量控制提供安全保障提供灵活的组网方式3 移动自组织网络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研制了分组无线网络(Packet Radio Network,PRNET) , 该网络利用 ALOHA 和CSMA 技术进行链路控制,采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随着带有无线
8、网卡的计算机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广泛使用,学者在 PRNET 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自组织网络。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相关技术日臻成熟,微电子和传感器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学者将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21世纪之初,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学者结合自组织网络的高速无线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固定拓扑结构,提出了无线 Mesh 网络。3 中无线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关系如图 3-1 所示。分 组移无 线动无 线移 动 自组织图 3-1网 络 (MobileAdHocNetwork,MANET),是不依赖于任何固定基础设施的移动节点的联合体
9、,是一种自组织、无线、 多跳、对等式、动态的移动网络。一个移动自组 织网络是由一组移动节点组成,不需要借助基站等已建立好的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控制。各个移动节点处于移动状态。移动节点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一跳邻居节点直接进行数据通信,再由该邻居节点决定如何将数据传送到下一跳,直至目的节点。也就是说,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每个移动 节点同时承担了主机和路由器的功能,在作为主机收发上层应用业务数据的同时,也作为路由器为其他主机进行数据转发。在移动自组织网络中,每个移动节点需要同时拥有通信装置和计算装置,能够参与移动自组 织网络的信息传输和计算,如带有无线网卡的计 算机、手机、PDA等。在移动自组织网络的数据
10、传送中,源节点是指数据传送的起始节点,也 就是形成数据的节点。目的节点是数据传送的结 束节点,通常也就是数据传送的最终目标。中间 节点是位于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并参与数据传送的节点。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包括:移动性,无线性,多路线,多跳性,节点对等性,分布性,自组织行,高动态性,能量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移动自组织网络使用简化的 OSI参考模型作为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5 层。由于移动自组织网络具有节点对等性,因此各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体系结构。由于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上述特点,其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主要包括链路控制、信道接
11、入、路由选择算法、 无线环境下的 TCP 技术、服务质量保证机制以及安全保障机制 6 个方面。图 3-2 给出了移动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链 路表驱动路信 道按需驱动移 动路混合路由无服务质量基本路由基于预测安面向能耗图 3-2移动自组织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在很多特定场合通信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美国国防 部一直是移动自组织网络的主要开发者,移动自 组织网络在军事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 技术的发展,移动自组织网络逐步走向商业领域。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应用 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于普适计算 和物联网等新型网络的需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 随时随地进行移动计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 移动 互联网 原理 技术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