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中学教育-高考.pdf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中学教育-高考.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 烘托(衬托)白描 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 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 比喻(比兴)夸张 借代 四、行文结构:过渡 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 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
2、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 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 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衬托。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 物
3、以突出主要对象。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 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或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含蓄。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 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 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象征。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 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
4、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虚实相生。抑扬。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对比。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3、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5、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 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 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 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等。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读老杜诗集王令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
6、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气吞风雅
7、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注释】镌鑱(ju n ch n):雕刻,刻画。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避乱往郴州依 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 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 重。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 愤而作 C.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 道”的
8、规律。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案】(1)C(2)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解析】【分析】(1)C 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 穷而后工”错误。“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
9、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 C。(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气吞风雅妙无伦”,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气吞风雅”,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
10、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碌碌当年不见珍”,结合注释内容“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 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 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分析可知,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家来江滨”,作者感叹杜甫虽然大名辉耀后世,诗篇流传千古,但是这“千秋万岁名”,毕竟是“寂寞身后事”。所以有“惟余孤冢耒江滨”的感叹,这是就杜甫身后萧条的情况而言,以增加对杜甫的悼念之情,且代鸣不平。故答案为:C;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
11、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 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
12、发自内心的崇敬。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 翻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 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吴潜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13、。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注释】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B.“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C.下阕回忆羽书万
14、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D.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2)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D(2)虽然年老衰疲。但对美好事物仍充满热爱之情。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烈士暮年。心系国事。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解析】【分析】(1)D 选项“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错误,“濯锦”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故选 D。(2)“对海棠有赋”,开头便咏海棠。“海棠
15、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清明时节,节物风光变化迅速。中午下了阵“疏雨”,顷刻间海棠就大放光艳了,“一饷”、“尽”将花开之快,观赏者的快感传神地表达出来,叫人多么惊喜。而这海棠沾雨之后更显得鲜活冶艳,就叫人更加喜爱了。词人老大风情减,面对如此国色,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了。“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红颜皓首,两相对待,在这“无语”中我们不难体会作者自怜衰疲之意。“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狐 嗥兔舞”指蒙古入犯。吴潜作此词的前三年,蒙古就开始侵扰四川,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亲率十万军队自六盘山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
16、坚处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
17、形容以突出形象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受到很大挫折,因此曾一度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 容。词人以跳跃式思维写此事,可以想见他心情的振奋,壮心不已。故答案为:D;虽然年老衰疲。但对美好事物仍充满热爱之情。诗人皓首对红花,因花开而欣喜,可见年迈的词人对美的事物仍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和热爱之情。烈士暮年。心系国事。词人居东南沿海,赏眼前海棠,思西北边事。因捷报而振奋,壮心不已。【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
18、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竹石牧牛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野次:野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19、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B.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C.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D.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2)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答案】(1)B(2)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
20、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解析】【分析】(1)B 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错误。从本诗小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中可以看出,这幅画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从诗歌正文后四句来看,这幅画的四个元素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元素是“牛”,四个元素并非平均用力。故选 B。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
21、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2)本诗诗序中的“戏咏”是轻松玩笑地吟诗,即怀着一种轻松戏谑地写诗,而非态度严肃 地写诗。这种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用词。用“峥嵘”形容石头的奇 特,用“阿童”写牧童的稚气,用“幽篁”写竹的茂密,更妙的
22、是用“觳觫”写牛的老态,语言轻 松幽默,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讽喻寄托。从注释“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 时”,结合诗歌后四句便可看出,本诗是含有讽喻寄托之意,以画中“牛砺角”和“牛斗”痛惜“残竹”,寄寓自己对当时北宋后期党争的观感。综合以上分析,归纳整理,便可得出答 案。故答案为:B;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
23、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莎衣(宋)杨朴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
24、中带雨披。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注释】莎衣:即蓑衣。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直饶:犹纵使,即使。绶: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地轻柔。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 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图。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放。(2)尾句
25、“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D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 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景托物言志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寓情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 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常见 题型 答题 技巧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