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学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卫生学考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神卫生学考试题精神卫生学考试题 本文关键词:考试题,精神,卫生学精神卫生学考试题 本文简介:北京师范高校“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探讨生课程班考试题(考试时间:2022年6月7日授课教授:马军教授)科目: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预防班别:周末06姓名:吉琳娜学号:09号分数:_考试题考试题:(五题中任选二题回答,每题50分)1、举例分析小儿依恋感建立与小儿行为问题的关系2、分析小学生精神卫生学考试题 本文内容:北京师范高校“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探讨生课程班考试题(考试时间:2022年6月7日授课教授:马军教授)科目: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预防班别:周末06姓名:吉琳娜学号:09号分数:_考
2、试题考试题:(五题中任选二题回答,每题50分)1、举例分析小儿依恋感建立与小儿行为问题的关系2、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如何在学校培育学生性格?3、分析青春期常见行为问题及精神疾病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其表现4、举例说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缘由及其不同本质5、分析地震灾难造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应急及其干预策略4、举例说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缘由及其不同本质答:青少年期是一个从无趣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溢活力的时期,是一个起先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改变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中学生约为19%。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缘由大致有如下
3、几个方面:1、心理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最严峻的是青少年抑郁症,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行估量的损害和损失。假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开心、兴奋不起来、郁闷;对平常感爱好的事情变得乏味;思索实力下降、脑子变钝了、留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果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的发展。对人恐怖症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凝视,限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限制不住目
4、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改变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特别着急苦痛,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状况。2、产生性苦恼和性困惑性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冲突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改变产生奇妙感及探究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化的神奇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
5、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化探讨,我们有理由信任,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淫、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处(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缘由之一,尤其是严峻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错误相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变更对性的看法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化(包括性心理教化),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高尚情操以及家长变更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化等,
6、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特别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询问,不要耽搁孩子。3、学习压力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苦痛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果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意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爱好,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留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询问的常见问题。这些状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四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
7、)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抗拒心情,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状况会有所好转。4、人际交往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加,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剧烈,社会交往、发展密切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一种精神须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留意他人评价、简单受到损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靠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念,胆怯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实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
8、少年,很简单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覆盖而不能自拔。家长、老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变更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看法,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予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加信念培育技巧。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相识实力、辨别是非实力不强,自我限制实力差;同时青少年新奇心及仿照性强。使他们很简单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嬉戏、电脑嬉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峻危害
9、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指责、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溢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订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心理问题有不同本质。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发展不平衡问题。A、身心发展不平衡。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其身体发育很快,可能在半年内就长得和父母亲一样高或更高。其心理发绽开始放弃小孩的依靠心理,图示独立;起先崇尚理论,喜爱推断指责;对异性和爱好也大大增加,打算进入成人阶段。唯其在成长发育中,
10、其身心各方面发展快速而不平衡,也不稳定,比如,有时热心与同学们一起高谈政治或哲学,但一回头又与弟妹吵着吃点心,显得很无趣;对异性挚友有爱好,但遇到异性挚友却又脸红心跳,显得不知所措。有的躯体已壮如成人,但说话办事仍像小孩所为;这种因身心发展不平衡而呈现在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削减或消逝。全部青少年,其身心发展不肯定都是整齐划一的,有的较早熟,有的则比较迟缓晚熟。若过份的早或晚,会因其偏差大而呈现异样。如,大多数大、中学生离开家而住入学生宿舍,过上集体生活;可是难免有不习惯,还得依靠他人,也极想家。一般来说,十几岁的初中生,大多不会去尝试喝酒、抽烟或逗女孩子,可是总是有
11、个别早熟的,会做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突出行动来。假如偏差不大,随年龄的增长,自然会变得正常;但有时偏差太大,便值得关切和作适当处理了。B、人格发展的紊乱无结构倾向。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青少年期有一个特点,即其价格要从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以便于重新组合,建立起更高一级秩序与结构的成人人格。所以,处于“孩童与成人期”之间的青少年,其人格上有紊乱无结构的倾向。这种现象可表现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在孩童期已学会把衣服穿得干干净净,把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进入青春期以后,反而穿着既不整齐也不干净;原来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的小孩子,却变得晚睡晚起,生活无干规律,令父母老师担忧
12、。这种现象都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现象。通常说来,随着进入成人期以后,会再次复原其有序的生活方式,以便适应现实社会。总之,青少年在其身心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从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诸如如何削减依靠,割断“脐带”,学习独立;如何应付与日渐增的对省事的爱好与欲望;如何与同辈挚友相处;如何找寻自己的爱好,建立自己成长的方向等。一般年轻人大致都能处理应付此类问题。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常要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了解,并判明问题的本质。2、社会适应不良。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多会敏感而脆弱。对生活环境的改变或挫折,很简单引起心情反应而出现心理问题,这种挫折反应经常是暂的,养活或消退后,其心理问题多会随之消逝或改善。比
13、如,家庭父母失和,家人生病,都可影响青少年的心情。假如换了环境,过不惯集体生活,也简单产生心理反应。因此,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特殊是与异性挚友相处时,是否被欢迎或被不理睬,都可以引起心理上的冲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反应,也是一种适应问题。3、精神疾患的早期症状。有些儿童患上儿童特有的精神疾患,如“儿童孤独症”、“留意缺陷障碍”,但青少年期并没有其特别的精神疾患。只是有些成人所患的精神疾患,在青春期就起先呈现。如过分的孤独畏缩、思索奇异、感觉怪异等,有时是“精神分裂症”的初期病症。假如心情过分兴奋或低沉,且周期性改变,就要考虑是否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早期现
14、象。有很多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癔症等都可能在青少年期发生,特殊是神经衰弱发病率最高,宜由精神科临床专家来诊断,并做出治疗上的建议。5、分析地震灾难造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应急及其干预策略答:心理危机干预是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遭遇严峻精神创伤的人,帮助他们重塑心灵,削减心理障碍的发生。在地震期间和震后,对于受到严峻精神创伤的灾区孩子们来说,心理危机干预主要分为四种状况:第一、对于灾区的一般儿童青少年来说,主要问题来自平安感的大幅降低。他们在地震期间和震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很关切自己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平安、健康是否有保障等;同时会担忧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父母、亲戚、同学、
15、老师等,会表现出惊惶、无助、躲避、退化、恐惊等一系列行为。其中,有些孩子会出现情感休克,其表现是发呆、反应迟钝、精神麻木、记忆丢失,甚至昏迷不醒。处理情感休克的关键是激励其宣泄,让他尽量哭出来或说出来;同时,实行接受性和包涵性语言,例如:“你的感受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怕”等,一边劝慰一边引导,引导者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或者是与自己同性别的孩子可以通过轻抚身体、拥抱等方式来增加其平安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其心情体验过程,渐渐抹去心灵的创伤。对此,心情正常的家长也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反之,或许许多儿童青少年目前并没有受到什么大的身体损害,但假如不刚好进行调整和干预,在他们今后的心理上很可能
16、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称为“急性应激障碍”,也就是心理危机),有些人甚至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地震所造成的心理阴影(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其次、针对亲人受伤或去世,尤其是失去多位亲人的青少年,主要问题来自归属和爱的须要。他们往往无法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有些孩子会出现精神崩溃,其表现是惊恐万状、哭闹不止、行为盲目冲动、伤人或自杀。处理精神崩溃的方法是先使其宁静下来,然后激励其宣泄,引导他们转移关注点;例如,“如何去帮助受伤的亲人更为重要。”同时,政府、学校和其他家人、挚友等要刚好赐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使他们重新建立起熟识的、家庭般的归属感,从心理上填补他们归属和爱的须要,还要实行有效措施防止各种意
17、外的发生。第三、针对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的青少年。他们很难面对自己受到的损害和将来的残疾,有的孩子会产生“为什么是我?”之类的苦痛反诘,甚至出现怨恨、敌意和生气。许多孩子将来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一种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心情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在经验创伤事务后的几天内,是接受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他们也是优先应当得到心理帮助的孩子。心理询问师首先要告知他们当时原委发生了什么事情,解开其心中始终悬而不决的那些疑问,甚至包括帮助其分析为何发生在自己身上。尽管他们知道真相后的第一反应会很苦痛,但这时心理询问师可以
18、在旁边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激励,帮助他从苦痛中走出来。必需要提示大家的是,错过这一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虽然还有远期的补救治疗,但是效果远远不如在应急阶段进行的心理危机干预。第四、对于那些被压在废墟中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在赐予他们尽可能多的物质救济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心理须要。通过让他们熟识和信任的人与他们保持对话等方式,让他们刚好了解救援工作的进展,树立自己求生的信念。另外,必需提出的是,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由于人员不足和救援难度问题,经常出现一些非心理专业的人士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他们处理这些问题往往会实行隐瞒真相的方法,用善意的谎言去劝慰,这是不利于心灵康复的。的确,让受损害的人再去诉说令他
19、难过的事,这似乎很残酷(有人称之为“苦痛工作”),但探讨表明,只有“苦痛工作”才能医治精神创伤。那些没有经过“苦痛工作”的人,往往长期生活在阴影之中,从而导致抑郁症和各种心理障碍。当然,“苦痛工作”必需适度,要驾驭好分寸,而且必需以怜悯、理解和关爱为前提。此外,建议灾区的学校尽快实行措施,重新组织学生实行各种形式尽早复原教学,这对于学生心理的安定和团体辅导的开展都很有意义。而对于高三考生来说,大家肯定要信任国家和政府,一方面安心等待有关方面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另一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主动复习和打算有关学问,为高考做好打算。7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