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docx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淳化五年正月,上元观灯。上御乾元门楼,赐从臣宴,语吕蒙正曰:“夫否极则泰,物之常理。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常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咸多其伉直。上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又问,复以前所选对,上亦不许。他日又问益急,蒙正终不肯易其人。上怒,投其奏书于地曰:“何太执耶?必为我易之!”蒙正徐对曰:“臣非执,盖陛下
2、未谅耳。”因固称:“其人可使,余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府皆惕息不敢动,蒙正措笏俛首,拾其书,徐怀之而下。上退,谓亲信曰:“是翁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选,复命,大称旨。上于是益重蒙正能任人,而嘉其有不可夺之志。蒙正初为相时,金部员外郎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曰:“绅洛中豪家,安肯受赇?乃蒙正未第时丐索于绅,不能如意,致其罪耳。”上即命复绅官,蒙正终不自辨。未几罢相,会考课院得绅旧事实状,乃黜之,于是蒙正复为相。上谓曰:“张绅果实犯赃。”蒙正亦不谢。(选自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奖用贤臣,有删节)二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
3、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时皆服其量。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论曰:诗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李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吕蒙正、张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
4、,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注】李昉、张齐贤、黄中,都是宋太宗时期的名臣。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B.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C.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D.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谓无复见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5、确的一项是()A.上元,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宵节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自古以来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B.乘舆,旧指皇帝或诸侯所用的车舆,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京城,古文中类似的用法还有“车驾”“都辇”。C.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记录将对君王上奏的话,以防遗忘。D.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元观灯时,太宗认为自己将天下治理得很好,吕蒙正直言提醒太宗还有百姓饥寒交迫,要关注天下众生的疾苦。B.朝廷挑
6、选出使朔方的人选,吕蒙正多次举荐同一人,在太宗要求换人的情况下坚持己见,这个人最终也不辱使命。C.张绅被免职,有人说是吕蒙正陷害所致,吕蒙正不辩解,因此被罢相,皇帝派专人查清此事,让吕蒙正官复原职。D.吕蒙正担任宰相后,认为天下还有很多人才没有出仕的机会,上书要求只授予自己的儿子九品京官,此后成为定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咸多其伉直。(2)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蒙正遽止之。5、选文二中“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说的是什么道理?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仁宗皇帝,讳高
7、炽,成祖长子也。幼端重沉静,好学问,从儒臣讲论不辍。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太祖尝命分阅章奏,独取切军民利病者白之。或文字谬误,不以闻。太祖指示曰:“儿忽之耶?”对曰:“不敢忽,顾小过不足渎天德。”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先是,郡王高煦、高燧俱以慧黠有宠于成祖。高煦从军有功,宦寺黄俨等复党高燧,阴谋夺嫡,谮世子。会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成祖,以北平为北京,仍命居守。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裁决庶政。四方水旱饥
8、馑,辄遣振恤,仁闻大著。而高煦、高燧与其党日伺隙谗构。或问太子:“亦知有谗人乎?”曰:“不知也,吾知尽子职而已。”十年,黄俨等谋立高燧,事觉伏诛,高燧以太子力解得免。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产地计直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宥。戊戌,赐吏部尚书蹇义及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银章各一曰“绳愆纠缪”,谕以协心赞务,凡有阙失当言者,用印密封以闻。癸酉,诏有司:“条政令之不便民者以闻,凡被灾不即请振者,罪之。”辛巳,崩于饮安殿,年四十有八。赞曰: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
9、文、景比隆哉。(选编自明史本纪)材料二:先是,仁宗尝与侍臣论科举之弊。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卷例缄其姓名,请于外书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才,皆入彀矣。”仁宗曰:“然。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选编自明史纪事本末)6、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B.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奥/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C.当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