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篇).docx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6篇)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好玩,情节富有变化,它叙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很多年月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知人们,每个人都有特长和短处,要擅长看到别人的特长,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敬重,和谐相处。在反复的试教过程中,我对课文的思索、想法在加深,教学理念在变化,教学设计也随之改良。 一、课文主线的把握:体会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共性鲜亮,铁罐高傲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虚心容忍,态度温柔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鲜而易见。开头,我始终把抓人物性格作为学习的主线,让学生在查找人物神态,反复
2、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于是乎,大家对铁罐的高傲、轻视、愤怒很感兴趣,他们能惟妙惟肖地仿照动作、语气,把盛气凌人的铁罐表现地活敏捷现。而对虚心温柔的陶罐,大家则表现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课的反面人物形象过于强调,突出了铁罐而忽视了陶罐,轻重倒置,难怪学生在结尾对陶罐铁罐说的话中,写到:“我喜爱铁罐,由于他很威严。”这都是一味感受高傲、轻视与愤怒的结果,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贬义词,只是帮忙体会人物性格,无须过分强调,陶罐才是一个正面的,让学生有价值去体悟的人物形象。 朗读对话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效劳,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对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这才是整堂课的核心。于
3、是,在后来的教学中,学生不只是简洁地朗读课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外表层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受,陶罐的虚心温柔是由于他对待问题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结果。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详细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颜色的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篇课文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两共性格鲜亮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给他们应当正确地对待问题,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的转换:按部就班读对话,顺水推舟入情境 传统的教学总是在教师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步骤,跟着问题一步步串着走,这主要表达了教师是主导而完全无视了学生是主体。我们说,教案要板块
4、设计,非线形的一问一答,而是依据学生的不同答复,引发各种多元化的思索,闪耀出课堂的亮点。面对陶罐和铁罐来一回的对话,我曾经试过先读铁罐全部的话,体会他心情的变化,再读陶罐面对铁罐说的全部答话,衬托出陶罐的气概。但是这样的朗读脱离了对话情境,对话对话,原来就是对着说话的,一味读一个人的语言,使得课文学习支离破裂。后来我又设计了一组组对话朗读的模式,请三组同学仿照人物,分别读好这三次对话。但是这三次对话平铺直叙下来,匀称指导,层次又不明显。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后来,经过很多教师建议,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为什么不把他
5、们带入到故事好玩的情境,随着情节进展自然绽开对话呢?教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于是在后来的课堂中,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与学生们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三、教学设计的变化:单一地侧重,由面到点 在我的观念中,一堂好课就要有重点,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环节,因此,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始终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作为设计重点,用不同步骤和方法来衬托这个亮点。但是慢慢地,我发觉整堂课读对话,学生简单疲乏,课堂的气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读到最终虽然感情是有了,但是总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学生兴趣减弱,整堂课的内容含量也很薄弱。后来有听课的教师提出,教师上课需要大气,不
6、能过重计较一些细节,过于强调对话,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联系,学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读越没兴趣。于是我转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使对话局部变得粗线条一些,在品读对话前参加一个全文感知的填充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学生在自由读文后,看着内容提示,很轻松地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备工具性,为了充实课堂,让学生能在这堂课中学有所获,实现人文与工具的结合,在课堂尾声时,又有一个写话的练习:陶罐,我想对你说_。铁罐,我想对你说_。学生在感悟文章,熟悉两个人物后,对他们的性格,对他们的品质,对他们对待问题不同的态度,都有了或深或浅的想法,请
7、他们写写想对这课文人物说的话,这是一个人文性的综合练习,在写话中学生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也看自己的优点,你还能观察别人的优点,我要向你学习。” 陶罐,我想对你说:“你真虚心,对待朋友的态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对你说:“面对铁罐的高傲,你还那么心平气和的说话,你可真有风度啊!” 铁罐,我想对你说:“你不要太傲慢了,傲慢是没有好下场的。” 铁罐,我想对你说:“陶罐对你那么好,你还那么高傲,你肯定交不到朋友的。” 这样丰富精彩的写话是学生根本对文本的深入熟悉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全部的感受。这样的语言文字综合性练习是新课
8、程课堂所需要的。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想表达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在课件出示对话局部,我把表示人物神态的词语,直接打在说的话后面,原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看着课件上的提出神态语,更快、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但是这样急于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做法,却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让学生失去了在对话中亲身感悟的经受,教师直接给学生,而不是学生自己悟到的,这是严峻丢失语文人文性表现。这样单独消失神态语,让它脱离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适宜的。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受中,我学习到,体验到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虽然还有很多缺乏与圆满,但是我所学到的阅历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珍贵的财宝
9、。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留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好玩,情节富有变化,它叙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很多年月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局部:第一主要讲傲慢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讽刺它,即他们的对话;其次局部主要讲很多年月过去后,人们发觉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逝。告知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特长,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特长”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实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当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
10、给学生呈现一个高傲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虚心和善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觉,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对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考与课堂试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展了深深的思索。通过这节课,我也有很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焦急的去思索如何进展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认真想想,我
11、忽视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仔细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任凭谈,任凭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认真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到达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教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成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
12、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沟通,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的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认真琢磨。可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展教学。到处表达学生自主性,固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学问的储藏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肯定的熬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 陶罐 铁罐 教学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