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6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00316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16西方政治制度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政治制度导 言1、 国体指的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哪些阶级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由此打算的国家的阶级属性,或者说,就是国家的性质。实际上,国体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的组成局部,而且是核心局部,是打算性的局部。2、 政治制度的形式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政体、政府制度、国家构造、政治体制等。1) 政体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包含国家机关的设置和权力 配置的一整套原则,表达了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机构和权力安排关系2) 政府广义指的是国家政权的整体,不仅包括元首、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部门,甚至包括作为国家统治 机器的全
2、部局部。狭义指国家中心行政机关。3) 国家构造指的就是国家的各个局部是如何整合而成期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4) 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3、 政治制度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统治形式,不仅包含国体,也包含政体;不仅涉及政体、国家构造和政府制度,而且涉及国家机关、政府机关之外的一切政治单位或政治角色公民和选民、政党和利益集团、闻和 群众传媒,等等活动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环节,等等。4、 争论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1) 有助于我们分清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根本区分;2) 是我们面对世界、学习外国的需要;3) 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西
3、方各国的内政外交及其走向,分析其内外政策的形式根源和制定过程,分析国 际关系的进展趋向,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和政策、策略。4) 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学问构造。5、 争论西方政治制度的一般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比较争论方法、系统分析方法。6、 最早对政治制度进展比较争论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第一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第一节:古代雅典城邦民主制1、城邦是以一个单独的城市为中心和四周乡村组成的城市国家。古代的希腊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宽阔地区,具 有代表性的有雅典、斯巴达、叙拉古等2、城邦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三个主要阶级:奴隶、外邦人、公民。1) 奴隶制度是古
4、代世界的一种普遍流行的制度,也是城邦经济所特有的一种制度。2) 外邦人是古希腊城邦中的其次个主要集团。外邦人和奴隶都不能参与政治生活,但是自由人,不存在卑视3) 公民是城邦的成员,有权参与城邦政治生活,这种特权是依据出身而获得的。公民概念的核心是权利,即参 与城邦生活的权利。3、古代希腊的不同政体:三个历史时期1) 君主制政体,城邦最高统治权把握在君主一个人手中,即所谓一人统治。克里特岛2) 贵族制政体,这是一种由少数贤人把握城邦最高统治权的政体形式。斯巴达3) 民主制政体,是指城邦国家中全体公民享有公正的权利,共同行使打算城邦公共事务和参与城邦治理的一种政体形式。雅典具有个人专制颜色的政体被
5、称为“僭主制”政体,在叙拉古最为典型,存在时间最长;被亚里士多德看作是君主制的“变态”形式;被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们认为是最为恶劣的政体4、古代希腊社会的根本构造是城邦制度。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的是民主政体,斯巴达实行的是寡头政体。5、雅典民主制:是指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这种民主政治制度中,城邦公民们享有公正的权 利,直接或参与对城邦公共事务治理。1) 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与自由民众的工商业者和农民三个等级组成的。2) 雅典早期城邦的阶级冲突和对立主要表现为城邦贵族与城邦平民包括工商业者和平民之间的冲突冲突。6、雅典平民与贵族见的斗争导致: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
6、根底主要有三项内容:1) 经济改革,梭伦公布了“解除债负令”,制止以自由民人身作为债务抵押,进展工商业;2) 社会构造改革,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分为四等人,将纳税捐与享有荣誉结合起来;103) 政治改革,减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公民大会提升为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400 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为雅典的司法机关7、克里斯梯尼改革:梭伦改革后雅典人分为三个政治派别:平原派由反对梭伦改革的贵族后裔组成;海岸派坚持梭伦制度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山地派无地少地的山区农民,要求进一步改革、充分土地其内容:1) 以地区原则划分的选区替代按氏族部落组成的旧选区;2) 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
7、的四百人会议,负责为公民大会预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对的决议;3) 建立“陶片放逐法”制度;克里斯梯尼的改革,宣告了氏族社会的终结和国家的成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成功。到伯利克里执政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全盛时期。8、雅典城邦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内容:1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年满20 岁的雅典公民都有资格参与。2议事会:是雅典最重要的统治机构。议事会成员任期只有一年,都是轮番执政的。3) 陪审法庭:是整个城邦民主制度的拱顶石,是最高审判机关。陪审法庭也对全部的官吏进展把握和监 督:首先,任前审查;其次,任期完毕时可以责成他对他的所作所为向法庭做一次检查;最终,任期完毕时,要专
8、门查对他的账目和检查他经手的公款4) 十将军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满40 岁公民,可连选连任 特征:1直接民主民主可分为直接民主和代议民主2) 抽签选官梭伦改革后承受“按等级选官”,500 人议事会成员也是承受抽签来产生3) 轮番为治在确定范围内轮番担当某种官职9、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逆境:意义:1主权在民原则最能表达主权在民观念是城邦公民大会制度。 2法治原则在雅典城邦民主制度下,法律是适用于全部人的,没有人能处于法律之外,享受特权。局限逆境: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根底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2) 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锐
9、利冲突。要求是全职的公民,但私人生活没有自由3) 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简洁导致多数暴 政。表现为“陶片放逐法”,受心情影响,未必是公正4) 制度设计中大量承受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导致民主质量下降其次节 古罗马国家的政治制度1、古罗马国家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帝国时代。1) 古罗马国家经受了王政时代,王政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图里乌的改革瓦解了罗马的氏族制度,一个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异为根底的国家制度开头形成。标志着罗马氏族社会向罗马国家的转变2) 罗马帝国一般分
10、为前期帝国前27-192和后期帝国193-476两个阶段。3395 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局部。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最终一个皇帝被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2、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表现出军事民主制的颜色,1) 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全民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与。主要解决罗马公社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如选 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通过或拒绝一切法律、打算战斗、审判重大案件等。2) 长老会议:由 300 个氏族族长组成,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是王的参谋,对王施加打算性影响。3) 王勒克斯: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3、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此时代罗马社会主要分成两种人贵族和平民。
11、实行的是寡头民主制1) 人民大会: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包括森社里亚大会和特里布大会两种形式森社里亚大 会:即百人队大会,是公民参政性最高类型的人民大会,具有立法权;特里布大会: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 有立法权、选举权、司法审判权2) 元老院:罗马共和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机构,把握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3) 行政官员:包括执政官、专制官、行政长官、监察官和保民官等。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专制官 是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下由元老院任命的特别官职。享有最高军事权和民政权,但只能在确定的托付范围内行使,其 权力的有效期不超过 6 个月;行政长官是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监察官的主
12、要职权时审查元老院的名单、进展公民调查、治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视公民道德等;保民官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重要成果4、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的特点:1) 除专制官等特别职位外,全部官吏都是经人民选举出来的;2) 这些官吏是没有酬劳的;3) 他们的任职都有确定的期限;4) 他们之间所作出的打算必需全都通过,即使有一人成员反对也会使事情停顿下来;5) 除专制官、检察官和保民官外,全部的官吏都要对任职期间的行为负责。5、帝国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君主专制体制;帝国统治体制的核心特征是个人专制一罗马帝国的三种统治制度:1) 元首体制:又叫奥古斯都体制,由吴大维创立的一种个人专制体制。其特点是保存共和制形式,利
13、用共和制 的合法程序增加个人的权力,避开使用“国王”的名义,只用元首、保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实际上凌驾与元老 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与共和制政权并存多的元首制机构:一是元首的专员督办;二是元首的“御前 会议”,作为元首的参谋团;三是元首的“内务府”,治理元首办公室和宫廷内务的助手侍臣2) 四帝共治体制:由戴克里先创立。戴克里先把帝国划分为四个局部,由四个统治者治理,四个统治者中,两 名为“奥古斯都”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充任,两名为凯撒加列里阿和君士坦西阿充任3) 君士坦丁体制:公园 323 年,君士坦丁废除四帝共和制,从而成为罗马世家唯一的统治者。二行省制度:是古罗马国家为统治制服地区而
14、建立的一种治理制度。元老院向每个行省派总督1 人、副总督 3人、财务官 1 人6、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影响:1) “共和国”的观念与制度形式为后世所吸取,成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形态;城邦是古希腊人的建立起来的根本政治单位。古罗马人在城邦的根底上,进一步进展了“共和国”的观念和制度。2) 古罗马的混合政体启迪了后世的政治制度设计;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制度因素而产生的一种的政体形式3) 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贵重的遗产之一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 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罗马法由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组成;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提出了公法与私法的 区分,公法
15、是罗马帝国政府的法律,私法是有关个人权益的法律。罗马法特别是罗马私法是“我们所知道的以私有 制为根底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第三节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1、罗马帝国崩溃的根本缘由是罗马帝国赖以生存的古代奴隶制度陷入严峻危机而不能自拔,而直接缘由则是日耳 曼蛮族的大规模入侵。2、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广泛存在的是采邑制度和政治制度封臣关系是封建制度。封建采邑制是指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名义是全国土地全部者,国王除了自 己留有一块作为王室领地外,把其余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建 立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各级封建
16、主同样把土地作为采邑,逐级分封,形成层层的领主封臣关系。分封土地的是领主,受封者是封臣,受分封出的土地是采邑三个根本要素:采邑、封臣与领主 作为一种主要的政治制度的封建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裂土而治。每个领主都是在即的封地内的最高统治者,把握着 行政、税收和司法特权,这些权利是与土地联结在一起的,被视为土地拥有者的一种特权。在封建制度下,君主只 不过是王中之王,而封建采邑则成为国中之国。君主的权力仅限于王室领地,而封臣则在自己的领地内行使统治权。 3、中世纪封建时期的西欧政治制度封建君主制:是对西欧封建国家的主要政治形态的一种统称。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国家,经受了三种国家形态即封 建主义国家、等级制国
17、家和确定主义国家。与此相应,封建君主制也经受了三种统治形式即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 制和专制君主制1) 贵族君主制:又称封建割据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早期形态。国王只是一个大领主,其统治权不超出自 己的领地。在割据君主制下,国王与封建大贵族之间的冲突构成封建政治关系的主要冲突。国王和大封建之间 始终存在着强化王权与限制、消弱王权的斗争。2) 等级君主制:又叫等级代表君主制,是欧洲中世纪晚期的一种政权形式,是封建割据君主制与专制君主制之间的过渡形态。在君主之下,有一个有僧侣、贵族和商人代表组成的等级代表会议。3) 专制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终形式。特征:君主拥有确定至上的权力,君主不受任何
18、来自外部的 限制和监视,君主或者依据意志、或者依据自己不必执行的法律来行驶权力。4、中世纪自治城市的自政治制度欧洲各封建王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君主制为主体,11 世纪后,少数自治城市承受城市共和制(1) 城市自治的根本缘由:商业的复兴;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归根结底是生产的进展(2) 自治城市的特征是自治。自治内容:司法自治;行政自治;人身自由(3) 自治城市的政权组织形式: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主要是法庭5、基督教会统治体系王权与教权1) 蛮族有力气消灭一个旧世界,却无力建设一个世界。在这种状况下,教会填补了权力的真空,从事着社会 治理的世俗事务。8 世纪中叶,教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并逐
19、步在西欧各国建立了自上而下、等级严森的教会组织,罗马教皇是权力等级的顶端,教会建立了宗教裁判所,又称宗教法庭。2) 在西欧封建化过程中,各国国王为了抑制诸侯贵族的分别倾向,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需要基督教作为统治 的支柱和罗马教会的支持,罗马教会也需要世俗君主赐予政治、军事上的扶助,因而形成了王权与教权的联盟。3) 王权与教权的冲突:焦点主要集中在王权的来源上,世俗君主的权力是谁授予的。“教权至上”论认为教会把 治理国家的权力托付君主,而把治理精神事务的权力留予自己;“君权神授”论认为无论是教皇还是国王的权力都来自上帝,在上帝面前,教权和王权都是公正的。6、中世纪封建制度对于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影
20、响1) 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和进展;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总之,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观念、封建契约精神、自由与权力观念、封建等级会议、基督教的工具论国家 观为现代政治供给了丰富的制度与精神财宝,有利于现代立宪政治的进展和成长。2) 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队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城市市民选举产生代议机构政治权力属于市民全体第四节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1、近代国家的兴起:封建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存在多种势力:王室、教会、贵族和自治城市。2、封建社会的两大景观:地方性和多元权力中心。从宗教因素看,在封
21、建制度下,教会既是一个信仰共同体,也是一个世俗组织,导致败于王权。从世俗因素看,主要包括王权、贵族和自治城市。贵族败于王权3、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 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根本精神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张扬人的共性,鼓舞人 的制造力气和确定人的世俗幸福。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2) 宗教改革:是由马丁路德及其后的加尔文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廷、提倡个人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教会 作为中介的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宗教领域的连续。1534 年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剥夺教皇对英国教会
22、的一切权利。路德教派强调“因信称义”(3)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 世纪的西欧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以法国为中心代表人物:格劳修斯、斯宾偌莎、霍布斯、洛克、伏尔泰。他们要求建立一个“理性”社会, 用“天赋人权”取代“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公正”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4、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西方政治制度是在 17-18 世纪通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建立起来的以宪法为根底,以人民主权为政治原则,以限制政府权力为内容的宪政制度。它以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度、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度和法国的议会共和制度为代表。(1) 英国议会君主制:英国是近代史上第一个
23、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大宪章:13 世纪贵族抵抗国王专断权力的产物,确立了贵族和教会的封建特权,限制了国王权力,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确立了王权有限、法律至上的 宪政原则。英国革命与短暂的共和政体。“荣耀革命”与议会君主制确实立:1688 年的这场政治变革是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实现的,史称“荣耀革命”。其历史意义在于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毕了复辟王朝的统治,粉碎了詹姆士二 世恢复君主专制的企图,扭转了英国政治进展的方向,奠定了英国立宪君主制议会至上的立宪君主制的根底。(2)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独立战斗:1775 年爆发。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人人生而公正、人具有不行剥夺的生命、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316 西方 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