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教案[001].docx
《三味书屋教案[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味书屋教案[00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要求:】 1、把握生字词; 2、图文对比,根据由正面到四周的挨次进展观看并用于仿照写教室; 3、理解课文,有重点句入手理解鲁迅勤奋好学的精神; 4、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 1、根据由正面到四周的挨次进展观看并用于仿写; 2、理解关键句,理解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根据挨次观看图画的力量,使学生弄清空间方位和室内陈设。 2、了解当时的背景,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三味书屋及鲁迅,导入课文。 1、课前,我们满怀兴趣的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的资料。哪个同学情愿介绍自己的资料? 2、
2、学生介绍鲁迅的资料:(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时代赴日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工作。他用笔做武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做坚决的斗争。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被人们称作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时期家境不好,父亲多病。鲁迅在帮忙妈妈照看爸爸和做家务的同时,仍坚持在私塾里读书。) 3、教师导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私塾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学习的,下面我们就学习课文。 二、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1、检查生字预习状况。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说一说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几笔写成的?指出笔顺笔划。 (3)用
3、生字组词。(留意引导学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组词。) 2、重点指导。 (1)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绍()馆()段()厉()弛() 招()管()断()历()驰() (2)区分字义:在比拟以上几组字形异同的根底上,进展字义的.比拟,指导学生正确运用。 3、归纳多音字。 4、理解词语的含义。 戒尺-过去私塾先生对学生进展体罚的木板或竹板。外形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办理,处理。 来历-人或事物的历史或背景。课文中是指“早“字这件事的历史。 当铺-特地用实物抵押借钱给人的铺子。旧社会,当铺是剥削穷苦人的地方。穷人把东西抵押给当铺,当铺依据东西的质量估给钱。到期还钱时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东西赎回来
4、。假如到期不赎,抵押品就成了当铺的了。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鲁迅先生自己认为不该迟到,要做到时时早,事事早。 毫不松弛-松弛,一般指(纪律、制度)执行不严格。毫不松弛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鲁迅严格根据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点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结合图画内容,理解文章。 1、思索:全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 2、三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书屋。 其次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当年的学习状况。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来历和它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
5、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指导朗读;连续指导学生根据由中间到四周的方位挨次观看图画,理解图文内容;学习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总结层意,并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分层,概括层意和段意。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检查上节课学生初读课文状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书塾“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讲了几个意思? 3、学生合作学习,绽开争论。汇报学习效果。 (1)所谓“书塾“是指过去私人讲
6、学的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称之为教室。 (2)这段讲了三个意思: A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 B鲁迅小时候在这里读过书,说明鲁迅与三味书屋有亲密的关系。 C三味书屋现在是绍兴鲁迅博物馆的一局部。 三、图文对比,学习课文其次自然段。 1、读课文,理出文章的表达挨次。 (1)选择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的其次自然段,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2)根据挨次说说这段运用了哪些方位词语,挨次是怎样的?(从中间到四周) 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周(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 (3)依据这种记叙的挨次和课文中对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介绍,简洁画出草图。(使学生由抽象
7、印象变为详细的熟悉) (4)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绘制的草图,与课文的插图进展比照。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记叙挨次。学习由中间到四周的观看方法。) 2、图文对比,品尝词句。 (1)理解“照从前的样子“、“分列“等词语。 (2)请学生在插图中找出鲁迅的书桌,读读课文是怎样写的。 3、学生朗读课文其次自然段,进展口语交际的训练。 出示多媒体投影:(书中插图彩色版)请学生根据方位挨次,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三味书屋的样子。 4、通过学习,你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古朴,干净) 四、品尝词句,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 1、小组学习: (1)交待学习任务:小组自学,想想这段是根据什么挨次写的? (2)小组自学。 (
8、3)沟通汇报。(先写了“早“字的外形,再写“早“字的来历,最终写“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点进展理解。 (1)投影出示:鲁迅几乎每天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奔跑“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天奔跑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说明白什么? (2)学生自学争论。(这句话充分表达了鲁迅当时家境非常困难,也表达了鲁迅一面读书,一面帮忙母亲料理家务的不易。进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词语的含义。这是鲁迅刻“早“的外部缘由。) (3)连续读文体会:鲁迅在受到寿老先生的批判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他虚心承受先生的批判,懊悔不应当迟到。) (4)鲁迅刻“早“时,心情如何?(既懊悔不应当迟到,又痛下决心,今后永久不迟到
9、。) (5)他为什么要刻这个“早“字?(要时时刻刻用它来要求自己。) (6)他“把这个坚决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这个坚决的信念是什么?(是“早“)这个“早“对他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理解“时时“事事“毫不松懈“。启发学生想象、思维,绽开争论。 “从今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他时时早,事事早。“莫非他再也不需要给父亲买药吗?不需要帮母亲料理家务吗?在这之中,鲁迅克制了多少困难?他是怎样克制的? (8)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和对鲁迅的了解。详细理解“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建议学生引用
10、实例。) 3、在理解的根底上,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指导练习给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层。 第一层:(1-2)“早“字是谁刻的以及“早“字的样子。 其次层:(3-6)介绍“早“字的来历。 第三层:(7)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过到,毫不松懈地奋斗了一生。 5、在分层的根底上,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早“字的来历以及这件事对鲁迅一生的影响。) 6、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全文。 六、总结全文: 课文通过介绍“早“字的来历,使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鲁迅坚持不懈奋斗一生,成为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习了课文,应以鲁迅先生为典范,
11、从小把坚决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味书屋教案2 目的要求: 一、熟悉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漂亮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奇,爱读书学习,尊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奇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鲁迅在永别家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剧烈的爱憎感情。 二、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挨次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详细的描写。 三、能够记叙自己经受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要点难点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 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局部。只
12、有深刻体会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宽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安康的进展的。 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殊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谈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表达口吻的变化。 写作背景 本文的发表、结集和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斗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当北伐,
13、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气,斗争很锋利。无论是在1924年的女师大大事中,还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先生始终坚决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展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固然,这也就更加触怒了封建军阀,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忙下,先是暂避在西城锦什坊的莽原社里,后又辗转住进几家外国医院,最终于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举,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鲁迅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
14、鼓舞,正如9月14日给正在广州的许广平的信中所说;”此地北伐顺当的消息也甚多,极快人意。” 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觉,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行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头在他心中酝酿了,这正如故事新编序言中所说:“直到1926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愿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中出土了”。朝花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1 书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