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内容熟悉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非常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看,比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概括,归的力量。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局部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具学具预备 课件 教法学法: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争论沟通、多练习。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开展教学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教师给
2、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分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现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象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日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熟悉小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熟悉小数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到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局部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
3、其次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答复,教师赐予确定。 3、教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学问,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学问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三、探究新知,教学例题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刚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假如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学问写出用
4、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觉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方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察指导。 4、师生沟通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争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沟通,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由于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沟
5、通。 四、深化新知,稳固练习。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沟通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确定 五、总结评价 今日我们熟悉了小数,并且会读小数,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信任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把握更多的小数学问。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在测一测、量一量和找一找中熟悉小数,会读、写小数,了解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2、经受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展学生的数学思索力量及用小数表达和沟通信息的力量。 3、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渗透学问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6、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局部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预备:米尺、预备一些有单价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吗?张教师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带来了这些商品,请看。学生认真观看。 出示各种商品的价格,学生试读。 师:这些数你们见过吗?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熟悉的新朋友-小数(提醒课题熟悉小数)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领学生轻松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唤醒学生的阅历。】 二、主动探究,
7、理解小数 (一)动手实践,借助长度单位初步熟悉小数 1、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身边的小数,好吗?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长与宽比拟适宜?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拿出米尺,测量一下。 学生先分组测量,记录数据。 2、师:5分米和4分米假如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5/10米、4/10米) 3、师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读作零点五米。0.5读作零点五。(师适时板书)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师:4/10米也可以怎样写呢?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4、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看图意,学生独立思索填写,再集体校对。 提问:观看第一组数,这三个数
8、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2)“想想做做”第3题。 观看图意,独立完成。从这题的填写中,你又发觉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沟通(沟通分数、小数表示的既可以是阴影局部,也可以是空白局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教师带着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教室里课桌的长与宽,借助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从整数、分数自然过渡到小数,重视学问之间的联系,初步熟悉小数和理解小数,认、读、写小数局部是一位的小数。】 (二)自主探究,借助商品价格理解一位小数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铅笔5角,学生尺8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让学生读一读它们的价格。 2、师:你能将商品的价格改写成用元作单位数吗?同桌沟通,你是
9、怎么想的? 指名答复。提问:为什么8角就是非常之八元?为什么0.8元的小圆点左边要写0呢?那1.2元和3.5元为什么就不写0呢? 3、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题。 独立填写,集体沟通,选择1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阅历中最常见的小数是商品价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拟多的使用人民币的经受。因此,这个例题的教学采纳了自主探究与沟通争论。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把几角或者几元几角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小数。由于学生大多具有实际体验,因此都能顺当完成换算。】 (三)自学课本,在争论沟通中进一步熟悉小数 1、关于小数,你还想了解哪些学问呢?请同学们请教课本,查找答案吧。(
10、学生自学课本) 组织争论: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2、练习 下面一组数据,说说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 (1)一枝自动铅笔的长度是1.6分米。 (2)妈妈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价钱是92.5元。 (4)小名家离学校有3.8千米。 (5)买2块橡皮要花0.8元。 【设计意图:小数的熟悉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局部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学问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学问”无法也无必要进展探究式学习。因此,适时地采纳有意义承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相互问答,再配以教
11、师的适度讲解,符合学问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稳固练习,拓展小数 1、配钥匙。(分数和小数对应练习) 2、想想做做第5题。(数轴上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沟通。 四、联系实际,应用小数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2、师:古代数学家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头使用小数了,你想了解有关小数使用的历史吗?(介绍) 3、嬉戏:每位同学预备一套0到9及小数点的数字卡片,同桌开展摆小数嬉戏。 【设计意图:进一步稳固学生所学内容,利用配钥匙和摆小数嬉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人
12、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受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把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加合作沟通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根底上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挨次与其次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星期
13、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动身,让他们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表达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索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日这节课我们连续来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提醒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4、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根底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索,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忙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局部呢? 课件演示帮忙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
15、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局部,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局部? 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忆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相互说一说。 学生沟通。 把没学过的学问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学问,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根底上口算实际得数,培育学生的估算力量和口算
16、力量,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争论竖式。 展现学生消失的几种竖式,全班沟通、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争论优化竖式。(重点争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争论沟通中不断完善,形成最终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把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
17、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打算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终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忙学生把握算法。】 请同位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状况;目的二是为
18、后面比照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忙学生回忆本节课的重点学问。】 (3)比拟优化方法 请学生比照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稳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把握状况。】 四、回忆总结,拓展延长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假如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讨论讨论。 【
19、设计意图:这节课学习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习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问的连贯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详细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应,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例如题图,观看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展具体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以下式; 3、计算,
20、得到答案(鼓舞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叙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留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应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局部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
2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凌辱,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展,先从意义动身,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凌辱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学问进展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下列问题的模式:“96是其次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其次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相互验算” 5、你能依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其次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局部,并且
22、说清晰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留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学问?(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
23、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看、比拟、动手操作,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概括力量、自学力量和估测力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力量。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熟悉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
24、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同学们,今日钟教师很快乐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大家有信念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念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教师参加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头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教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展比拟)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展比拟)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
25、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刚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外表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外表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日我们来讨论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刚摸的课桌外表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外表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外表有大小,平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爱的图形涂上颜色,比拟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拟中你发觉了什么? (1) (2) (3)
26、 (学情预设:大局部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拟,由于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展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外表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嬉戏 (一)观看法 直接出示两个特别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拟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看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拟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看一下就能直接比拟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像的图形,你
27、有什么好方法比拟出它们的方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纳重叠的方法比拟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外形不同的长方形。 (1)思索: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看、重叠、割补都无法比拟,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想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验证猜想:教师可以出示画好方格图,且周长相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发觉: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周长(6+1)X2=14(厘米) 周长(5+2)X2=14(厘米) 周长(4+3)X2=
28、14(厘米) (2)供应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假如要测量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认为教师要供应怎样的学具比拟适宜? 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忙。 (3)学生操作。 (4)指名汇报演示 师:在操作中有遇到困难的小组请举手。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因有个别组教师所供应的图片不同,操作中必定消失困难)。在这里可能消失三种状况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一种是圆形,一种是正方形,或一种是长方形,一种是正方形,外形不同,无法比拟。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是两种大小不一样的正方形,外形一样了,大小确不同,无
29、法比拟。 得出结果:要选择大小一样的小方格,也就是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三、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索下面问题:(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二)检查自学状况。(课件出示) 1、汇报自学状况? (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平方厘米 (1)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生拿,)师:你确定吗?有什么方法验证你拿的对不对?用测量, (2)量一量:用尺子量的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多长? (
30、3)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课件出示) 3、熟悉平方分米 (1)1平方分米是怎样的小正方形?(生答)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 (2)找一找,我们的身边什么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生找,假如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试着上前比一比,如比开关盒。 4、熟悉平方米 (1)猜 师:1平方米是怎样的正方形呢?(生答)从你的学具袋里找找看?(生找不到) 究竟有多大呢?(出示1平方米的教具)猜猜看在1平方米的地毯上大约能多少人? 学生猜想、站位验证。 (2)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生找 师:你家房子也许有多少平方米?(学生说出自己家房子的面积。) (3)想 闭眼
31、想象: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 5、总结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这些学问的。?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师:学习面积单位,你会测量面积的大小了吗?测量桌面的大小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教室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校园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整个永定县的面积要用什么面积单位? 2、改错题。(媒体出示) 4月27日 星期六 天气睛 今日我到姑姑家做客。姑姑家的房子可宽啦!大约有160平方厘米。为了欢送我姑姑还特意做了蛋糕。坐在面积大约是15平方米的凳子上,看着金黄的蛋糕,我直咽口水。姑姑笑着说:“吃吧!”我抓紧张开大嘴一口气吃了两块有1平方米的大蛋糕。我还教表妹画了一张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画。中午,躺在面积大约是3平方分米的床上,我想:这个国庆节我过得真快乐! 学生读日记、帮明明改面积单位。 估量: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观看法物体外表 重叠法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剪拼法封闭图形 测量法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