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碗少年》教学设计4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4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 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备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赵丽宏。给学生推举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观赏杂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年的春节联欢
2、晚会你看了吗?还记得其中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吗?让我们再来回忆那精彩的一幕。 你想说什么? 是啊,杂技表演已经作为一项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那么今日就让我们走进一场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上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出示):赵丽宏,1951诞生,闻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觉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高雅,被誉为“捕获生活颜色和芳香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他看过的一次演出,二十年来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感动,那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演出呢?让我们
3、一起翻开课本,翻到第11页。 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最终获得了胜利。) 板书:一次失败二次失败三次胜利 同桌之间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看了一场()的杂技表演。(出示)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沟通: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4、松软而又自然地伸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摆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终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势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摆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全部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小结:小结: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
5、写了观众的反响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刚的学习方法读其次、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其次次顶碗时:“少年很镇静,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刚的动作,依旧是那么轻松美丽到最终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摆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共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有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赶忙摇摆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6、第三次顶碗时:“少年冷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当那摞碗又猛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最终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观赏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拓展延长,领悟道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所以每每想起,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感动,他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成功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假如我们再搏一下,或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暖和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此岸;在一眼望不
7、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肯定会登上世界最顶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久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表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圈划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可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的作用,学习细致的正面描写表现
8、少年精神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初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稳固初读课文的学习习惯。) 1、从课文里选择自己认为需要把握默写的二十个词语,默写在家默本上。家长签名。 2、朗读课文至少一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解释课文为什么取名为“顶碗少年”,写在书上课题旁边。 二、导入(介绍课文的出处,介绍赵丽宏,增加学生文学常识的积存,引导学生对的其他文章产生兴趣,培育学生阅读文学的爱好。5分钟) 1、谁能上来写一写顶碗少年这篇课文的和出处? 2、有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赵丽宏? (赵丽宏,1951年生,比教师大19岁,比你们大58岁左右,上海崇明人。他也是我们常说起的“老三届”中的一员。当过木匠、乡邮递员
9、、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头创作诗歌和散文。现为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他在新浪网上有个人博客,地址是: 三、新课初读。(初次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的大事、人物、的思想感情。10分钟) 3、顶碗少年的事发生在二十年前,让念念不忘,这毕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谁能概括地再说一遍。 (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最终获得了胜利。) 4、为什么对这件事念念不忘呢? (由于这件事启迪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那就是在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遇到失败和挫折,不能退却,而要鼓起士气,坚持究竟,只有这
10、样,才有可能获得胜利。被顶碗少年坚持究竟的精神震撼,所以念念不忘。) 四、精读课文第2到6段。(体会正面描写的细致和表现少年精神的作用。2328分钟) 5、请同学们圈画出第2到6段中直接描写顶碗少年三次表演顶碗的语句。请同学分别朗读圈划的语句。(5分钟) 6、能用第2段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顶碗少年的表演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吗?(5分钟) (“惊羡”是哪两个词意义的组合?)抓住了哪些令人惊羡的动作进展了细致描写?(这些带有杂技表演特征的动作描写对我们学习描写有什么启发?) 7、再次朗读第2段中描写顶碗少年开初表演的文字。“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教师读)“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却总是不掉下来。”(学生齐读
11、) 8、第3段、第6段中对顶碗少年完成最终一组动作时又是如何描写的? 请大家想一想,三次描写少年表演顶碗的过程,为什么第2段很具体地写了整个表演的过程,而第3、第6段却只描写了最终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的完成状况,其他就不写了? (由于对顶碗少年来说,表演最终的胜利在于完成最终一组较难的动作。第一次表演时,前面的动作描写的越具体,精彩,就越突出后面的动作难度大,表演胜利的难度大,形成反差。也为下文表演失败,出人意料作了铺垫。而到了第3段、第6段,对顶碗少年和观众来说,前面的表演已经不是大家关怀的重点了,只有最终一组动作是否能完成才是重点,所以其他就不写了,只重点描写最终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了。)(5
12、分钟) 9、面对两次表演的失败,顶碗少年的表现又有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缘由是什么?描写少年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8分钟) (圈划出原文中描写的句子。第一次失败,少年也觉得是意外,还很镇静。其次次又失败,少年也对自己的表演力量产生了疑心,开头失去信念。在老者的劝慰和鼓舞下再次鼓起士气。表现了顶碗少年面对失败,虽然也产生过信念动摇,气馁,但最终战胜了自己,没有退却、鼓起士气坚持究竟的精神。) 10、朗读第3段、第4段。对顶碗少年的正面描写给我们的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不同的情景里,描写的.内容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写,重复写。对人物的描写要符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要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
13、,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变化描写。)(5分钟,可能来不及,拖到下节课) 五、反应 1、朗读课文一遍。(学生口头回家作业) 2、学习了顶碗少年中对顶碗少年的正面描写,思索自己的作文“我的成长故事”中关于自己的正面描写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进展修改。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3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一般的顶碗少年,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感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展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展回忆。) 可用以下
14、问题进展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状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爱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育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索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索。 、集体沟通: 小组合作进展汇报,要留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开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育学生搜集、整理的本事,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留意“推己及人”想象
15、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缘由。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展读中想象: 假如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沟通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思索: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熟悉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肯定会取得胜利!) 、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自读思索有哪些想法?。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很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失信念,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究竟,就是成功。 背诵第
16、、自然段: 朗读第、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选择自己宠爱的方法背诵。 同学互背。 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长 、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拓展延长,启迪思维 课文中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消失,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
17、少年的或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经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牢固的白发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篇4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预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把握状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局部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预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
18、一起来做一个试验,谁情愿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胜利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胜利的就多给几次时机最终肯定要胜利)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胜利了,这个试验也就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肯定会胜利的!)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依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察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状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局部: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最终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全部观众的热闹掌声。 其次局
19、部: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局部 思索: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终怎样了? (小组争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胜利的信念。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其次局部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肯定可以胜利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局部 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消失了几次?每一次的消失你都有什么感受? (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其次局部 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争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肯定会迎来暖和的春风。” (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争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根底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依据学生学习课文的状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1、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胜利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4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