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集锦9篇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解决数学问题、发觉数学的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教师就应当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学生擅长动脑的认知感以及思维的规律美感,树立解决问题的自信念。2培育学生的自我表露技能,能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培育学生的参加性。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胜利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学问点目标:1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供应实际情境引出计算题。让学生通过小
2、组合作沟通、争论、动手操作,探究出多种算法,并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十几减7。2引导学生从依靠操作和实物思索到脱离实物思索,培育学生抽象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沟通、合作,体验到十几减7方法的多样化,培育学生数学沟通的力量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积极思索,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把握十几减七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通过动手操作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出数学问题;2.严密结合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步地把握学问的本质,形成认知构造;3.在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组织争论沟通、合作学习,体验胜利、增加自信,提升合作意识。 聊聊我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一、诱发情感
3、,导入新课 这一局部由课前谈话与复习旧知组成。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喜爱动物的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参加到小动物的计算竞赛当中去。首先消失的是之前学习过的口算题,即复习旧知。然后与学生谈话:狮子王又给动物们出了一道题,可是动物们却遇到了困难,他们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殊聪慧,想让你们帮忙他们,你们情愿吗?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激起了他们“想参加”及积极帮忙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提高情感,自主探究 1.问题引思:消失动物们感觉困难的题目,即例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摆看, 先拿出1捆又2根,想一想,要从中拿走7根,有哪些拿法? 2.自学探究,争论质疑 学生分小组争论得出了以下想法: (1)从12根里一根一
4、根拿,拿走7根,就是从12根里减1,减1一共减了七个1,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1-1-1-1-1-1-1=5 (2)先从1捆中拿走7根,剩3根,再把另两根加上得5,所以12-7=5。算式:10-72=5 (3)想:7加几等于12,7加5等于12所以12-7=5。算式:7(5)=12,12-7=5,这是通过想加算减得出的。 (4)从1捆又2根中先拿走2根,再从1捆中拿走5根,还剩5根。所以12-7=5。算式:12-2-5=5 (5)从12根中拿走1捆,剩2根,多拿走了3根,用剩下的2根再加上3根是5根,所以12-7=5。算式:12-103=5 学生每说出一种想法教师都赐予了确定
5、和鼓舞。 另外还有一种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新意识。他的想法是用减数7减2得5,10减5得5。所以12-7=5。这种想法在平常教学中比拟少见。这时教师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全班一起争论,得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12-7=102-7=10-72=10-(7-2)=10-5=5 3.提醒课题,引导归纳 出例如2,让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刚刚我们计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被减数都是十几,减数都是7。教师提醒课题:十几减7。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还有哪些十几减7的算式,然后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出例如三。 教师通过让学生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究,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舞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12-7
6、,打破了以往的“想加法算减法”的唯一思路,培育了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力量,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三、增加情感,实践反思 1.跳一跳,摘苹果 将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放在苹果树的苹果上,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谁答复对了苹果上的题目,这个苹果就奖给谁。 练习中采纳了“嘉奖法”的形式,学生的参加劲头深厚,同时又稳固了新学问,并对学生的计算速度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2.数学小嬉戏 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表达了以学生为本,变教师的“讲”为“引”,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学问形成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5、4、3、2加几是在9加几和8、7、
7、6加几的根底上设置的,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本上把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前两节内容相关的小数加大数的式题,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学问来完成这些计算。学生在前面已经把握了凑十法,本节课的重点不再是讨论怎样凑十,而是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能够娴熟把握5、4、3、2加几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娴熟地进展口算 2培育学生利用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学习5、4、6、2加几的迁移力量 3培育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仔细负责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娴熟把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
8、悟出5、4、3、2加几的最好的计算方法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 在设计本课时,依照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生动好玩的情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习学问,同时注意合作沟通,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我的整节课设计,要表达以下设计意图: 1敬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进展为主,合作沟通。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我没有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争论、沟通。在出示5+7=后,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这样,既创设了一个合作沟通的气氛,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9、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沟通、补充、完善,使每一个人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敬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问形成的全过程。 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和活泼起来。在探究新知环节5+7=教学后,我进展了算法统计和优化,明确:在计算时,只要计算精确,你喜爱用哪种方法计算就用哪种方法。在学习完例4后,我引导学生想: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并适时地给出两个提示,这样学生就能快速、精确地想出来,比起教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敬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舞算法多样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敏捷多样的。他们在课堂上时
10、常会冒出很多才智的火花,我们应赐予爱护,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许多种方法,我适时引导,鼓舞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教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变得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仆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挨次第一课时前后。 在小学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空间观念的数学学问。这个单元选取的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特别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教学时主要让学生在详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体验,结合对物体前后的位置与挨
11、次已有的简洁生活阅历,熟悉前后。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素材的特点,创设生动好玩的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2、教学目标 依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在对实际情境的观看中,熟悉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挨次,初步培育空间观念。 力量目标: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探究精神,树立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熟悉前后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前后。 教学难点:理解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
12、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学问是最深刻、最坚固的。我本着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与直观教学原则,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纳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介入,创设生动好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因而,我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实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看、描述、想象、合作沟通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胜利的体验和探究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学生在学习这局部学问之前学习了
13、比拟,并且已经接触了减法,是总数减局部数等于另一局部,和这节课的减法意义有所不同,而且“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这样的数学语言学生表达起来有肯定的困难,所以这节课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依据情境让学生从图上发觉信息,再依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接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不当之处教师做以引导。在稳固练习的过程中我选择了同桌合作的方式,循序渐进,从摆图形到用语言表达“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再到列算式解答,这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形成过程,这样可以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留意力
14、集中时间短,所以上课中间安排了“唱首歌轻松一下”的活动。为了稳固新学问我安排了“考考你”,一是出示题目稳固练习,二是拍手嬉戏,使学生参加活动面更广。最终把直观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也是分层教学的一个体验,由实物抽象为数字的比拟,可以找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展一次竞赛,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并且使他们有肯定的提高。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熟悉,并学会直观比拟一些物体长短的根底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学问,帮忙学生熟悉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熟悉线段。 1.2
15、教材学问构造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有两方面的学问,首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介于同学们对日常生活中详细的物体长度有直观的理解,所以本节课着重点应放在借助实际动手测量来帮忙他们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引出国际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便利他们以后对测量的学习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已经熟悉了100以内的数,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熟悉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熟悉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立体图形,熟悉了人民币,并学会了一些简洁的统计方法。这些学问储藏和学习习惯为我们进
16、一步学习新学问打下根底。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得出访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厘米和米的进率关系。 力量目标: 能选用适宜的测量工具进展测量。 情感目标: 1、进一步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习惯。 2、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统一长度单位以及厘米和米。本节课先由测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注意学生动手力量
17、的培育,通过种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熟悉。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奇怪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学问,此外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习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在课堂上采纳多种形式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加、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古代,
18、就有了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拟。比方,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便利,人们就选取自己身体的一局部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拟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局部长度来比拟,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依据人体的一局部长度来确定的,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裁缝在量一块布的长度的时候,有的用脚,有的用扎。同学们看这座美丽的房子,我们想知道它有多长,也需要来量一量。 (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现在我们来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有的同学选用小方块,有的同学选用三角形纸片,有的同学选用小刀,同一本数学书,他们的测量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总结出了
19、这是由于选用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 (3)稳固操练 选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小木块,来测量这些摆放整齐的物品。(通过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实际测量以后,体会到测量活动中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国际同意长度单位的新知) (4)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5)练习 我们统一选用小方块来作为长度单位,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长度。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设计以上两个练习,对所学学问进展稳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 在练习完毕后,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充分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提出新的要求,这能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加自信念,同时又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 八、课堂设计理念
20、本节课的教学以动手实践为主线,遵循详细到抽象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亲历学问的形成过程,经受了 “质疑探究释疑”的过程。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把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进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小猫钓鱼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了解儿童的认数、数数状况,以及15的熟悉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小猫钓鱼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观看、思索、沟通,理解0的含义,即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学会读、写0。教科书的编排是先熟悉0的意义(什么物体也没有时),再学习书写0,最终熟悉、
21、理解0的其他含义,并将学问拓展到课外,查找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依据一年级新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生动好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乐学、爱说。 学情分析: 对0的熟悉,很多学生只把0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对0可以表示起点(或分界点)根本没有接触过,因而对0的集训,单独安排一节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0的熟悉和理解,学生可以熟悉到一个数所表示意义的多样性,体会答案的不惟一性。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结合详细的情境,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指导学生标准写0,培育学生书写力量,使学生初步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方
22、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看图,感悟数学学问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挨次,会读写0 2指导学生标准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预备: 课件,鱼形卡片,直尺,温度计。 课型 数的熟悉授新 教学时间安排: 见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沟通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你们看!(出示课件)小猫也有自己幸福的家,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猫爷爷带着着他们一家人外出钓鱼,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23、篇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把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局部内容对于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详细的情景中, 依据行、列*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
24、所学学问,培育学生从多种角度思索问题的力量,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依据行、列*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详细的情景中,依据行、列来*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表达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动身,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留意是学问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可见学生学习的留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动身,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
25、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力量。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亲身经受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5.采纳敏捷的教学方法,鼓舞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当是敏捷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依据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与创新,让更
26、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到达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详细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胜利的欢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索和开展小组合作沟通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把握了简洁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拟多的感性熟悉。教学
27、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转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识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沟通。在学生知道如何*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看思索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争论、沟通,从而提醒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仆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制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教学分析:
28、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把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根底上进展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舞学生独立思索、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洁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探究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育擅长思索、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 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
29、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其次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爱做嬉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嬉戏。”依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 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转变教学情景,把教材供应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识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嬉戏,把嬉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加,真实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转变在教学反实践中到达了课堂气氛更
30、为热闹突出的教学效果。 其次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究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索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索,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沟通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沟通:这一环节依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详细化,组内沟通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育擅长思索、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预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详细要求,沟通时留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晰,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留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
31、程中,查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育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现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区分力量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索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表达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 “送小兔回家” 一系列的故事发生进展过程中进展(17-9)的根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制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布满生气与乐趣的气氛中,绽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
32、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似乎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教师来帮忙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常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争论,这的确让我感到麻烦,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展沟通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教师的回复点评,这样麻烦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教师参加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屡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良,最终今日承载着众多教师的才智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展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
33、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别课例,而是一堂普一般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表达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熟悉,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时机。感谢各位评委教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及学情 1.教材分析:“找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局部,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局部内容的学习,对于培育学生的符号感,培育学生的观看、操作及数学推理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探究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 2.学情分析:学生对
34、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根底。在学前阶段就曾承受过“找规律”这局部学问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洁的图形排列规律这局部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拟简单的。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学问进展学习和讨论,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教师稍加标准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楚。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领悟、制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又因学生年龄小,留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简单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敏捷。如何依据学生的年龄、共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展教学,是我教学设 计的重点。 3.教材
35、处理:基于学情的分析,我将教材进展了尝试性的处理,以教材中的主题图作为本节课的第一个层次的练习,而将学生动手制造规律、展现规律、表达规律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将教学的难度提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训练学生的探究力量。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探究、领悟、制造的规律,并能依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概括和推理的力量,学会从多角度发觉规律、制造规律。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之乐趣。 5.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36、充分参加到找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发觉规律。 6.教学难点:能用合理、清楚的语言阐述自己所发觉的规律,学会用“重复的一组”来表达规律,并会制造规律。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本节课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进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沟通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加数学活动, 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觉简洁的规律,然后能精确清晰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洁的问题。 (2)创设多元情景、进展多元智能。依据“多元智能
37、”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进展潜能。我创设多元情景,如读规律、演规律,听规律,画规律,观赏规律等活动,进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2.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学问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进展是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学问,进展自己的才智。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我设计了找规律圈一圈、制造规律摆一摆等操作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圈、摆、画,亲身感知、体验事物的排列规律,逐步进展其动手、观看及推理力量。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加学问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学问形成的过程,培育主动探究的力量。 (3)比照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看、比照,学会归纳总结,同时锤炼学生表述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2.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3.激趣练习,应用规律 4.联系生活,观赏规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