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8篇).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8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8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学问更加稳固,计算力量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全面到达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五局部: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熟悉,观看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留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展整理和比拟,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熟悉。如把表内乘
2、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乘法口诀,同时,留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到达通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来稳固计算娴熟程度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复习前,应依据学生平常学习的状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规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实行小组合作、争论、沟通的方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学问是进一步学习的根底,要使学生切实把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熟悉”、“观看物体”和“统计”等学问也是特别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赐予足够的重视。 4、这局部内容可用5课
3、时进展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留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把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拟简洁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渐渐培育他们学习的自信念。对于详细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洁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根底,必
4、需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娴熟地运用乘法口诀进展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留意全面,同时,要留意有所侧重。如的乘法口诀,数目比拟大,学生简单消失错误,应当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留意在理解的根底上记忆,避开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索:依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当怎样做?可以采纳小组争论的方式。争论后,按小组汇报争论的结果,全班进展沟通。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就可以了,不必根据肯定的模式来表达。 3、“米和厘米、
5、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拟清楚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展简洁的估量。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局部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特别重要。第5题培育学生的估量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熟悉。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
6、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四周的事物,借助某一详细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学问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量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沟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量的,沟通估量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头,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头),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展估量和测量,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学问,要求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
7、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觉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推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看四周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展推断),使学生常常留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看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看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看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看到的应当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看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晰就可以了。 复习对
8、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终,在全班进展沟通,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忆本册所学学问,形成学问框架,感受数学学问的整体性与构造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受总结归纳学问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娴熟地把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稳固对100以内数的熟悉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学问。进展学生智力,培育学生的概括力量和良好的
9、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拟;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力量。 教学预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忆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学问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学问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沟通;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熟悉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熟悉图形分类与整理熟悉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沟通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好玩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
10、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学问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觉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学问真多啊!你对这些学问都已经完成把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学问复习复习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学问这么多,我们今日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洁回忆对本学期所学学问,形成根本的学问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习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熟悉: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1、! 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一样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习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 3、复习数数、数的挨次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
12、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假如从大到小排,应当怎么排? (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受总结归纳学问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忙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把握所学学问。】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竞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相互检验是否正确。 (3)争论: 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觉: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
13、方法? 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习之后,通过观看、比拟、争论、沟通,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育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到达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习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习,教师要留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看表格,发觉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看比拟 (1)再次观看
14、,发觉规律: 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展比拟: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觉是对的,都应赐予确定与鼓舞。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连续练习。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答复,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仿照这两个问题连续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习数的熟悉,并
15、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受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比照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学问?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学问,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缺乏,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简单出错的,需要提示大家留意的?固然,你也可以将自己胜利的阅历拿来与大家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力量,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会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16、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娴熟地进展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娴熟地进展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依据运算定律进展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育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习惯,仔细地审题,正确地进展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仔细做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娴熟进展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依据运算定律进展合理地简便运算,培育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 会敏捷运用运算定律进展简便计
17、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习;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要想娴熟地进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展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需要坚固把握哪些知?(必需把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日我们就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学问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学问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学问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学问构造图描述上述各相关学问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舞的
18、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很快进入复习状态。) 回忆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展分组争论,尝试建立学问构造网络。 教师巡察指导。 2、汇报状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争论状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学问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学问的学问构造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争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学问进展回忆、整理,沟通后梳理成学问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争论构建状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学问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构造。)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复习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
19、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一样点? 2、学生同桌进展争论。并将争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沟通。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一样的运算规律,即都满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殊留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需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需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仔细细心地进展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展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展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展检验呢? 指名学生答复后,让学生进展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
20、沟通。 6、出示练习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展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看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答复。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展沟通。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假如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习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沟通。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一样,在计算方法上既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复习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复习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