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 一、教材简析 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根底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洁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熟悉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洁的比拟;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洁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一样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熟悉简洁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
2、念和正确进展加减法口算作预备。这里所表达的比拟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学问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穿插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学问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熟悉构造。 二、班级状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泼,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力量差,留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剧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急躁的进展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当地完本钱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方面:经受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熟悉20以内的数,并学会
3、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熟悉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详细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受探究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娴熟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熟悉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详细的情境熟悉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详细物体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熟悉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熟悉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洁的分类,经受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
4、完成相应的图表。依据统计的数据答复简洁的问题,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拟事物的多少,比拟简洁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进展思维力量,如在熟悉20以内数时通过比拟、排列发觉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进展学生的有序思索和分析、推理力量,在“认钟表”时进展比拟、综合和推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展初步的数学思索,能联系详细情境探究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受与同伴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量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究简洁物体和图形的外形、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
5、过程式中,进展空间观念。感受简洁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洁事物和简洁信息进展比拟分类的意识,具有简洁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学问、阅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洁的几何体进展简洁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展分类、整理,用简洁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沟通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奇怪心,有学习数学的热忱,有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
6、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舞、帮忙下,克制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娴熟地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娴熟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悟“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育。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展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仔细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仔细”。 2、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展
7、学习目的教育,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泼、学习力量强的学生要拓宽学问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范文2 一、班级状况。 本学期任教一年级数学,本班共有学生42人,男生22人,女生20人。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头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便走动;随便说话,不听教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渐渐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
8、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熟悉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洁的比拟;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洁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一样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熟悉简洁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展加减法口算作预备。这里所表达的比拟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
9、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学问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穿插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学问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熟悉构造。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10、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展简洁的分类。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阅历,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洁现象。 2、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展简洁的归纳和类比。 3、经受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阅历。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范文3 一、学情分析
11、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学问构造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留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拟活泼,大多数学生上课根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拟高,个别孩子常常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学习习惯比拟随便,可塑性较强,要特殊留意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对于他们数学学问和力量把握状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学问上还是数学力量上都有所预备。 就数的熟悉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特别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 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学问预备的缘由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局部学生学习过十
12、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展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时机使用,因此这方面的预备比拟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娴熟,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进展是不平衡的。 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肯定困难。 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精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依据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答复,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肯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熟悉造成了对数的
13、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力量和推理力量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拟小,角度单一。 针对以上状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爱上课,喜爱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运用各种小嬉戏让学生把握数学技能和数学学问。 二、教材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预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熟悉,位置,以及初步熟悉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
14、数学的实际应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材简析 原试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试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学问的范围,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表达鲜亮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试验教材相比拟,其主要变化表达为如下几点。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预备性,设置了“预备课”单元。预备课单元的内容为试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预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状况和阅历。通过详细事物的数量比拟,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正确数数和比拟数的大小做好预备。而试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
15、 “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构造与试验教材的根本一样。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存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表达了预备性。二是对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熟悉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进展整合,将熟悉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熟悉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级上册图形熟悉的教学难点。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构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试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表达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
16、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进展了肯定的渗透。 “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依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阅历,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进展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
17、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熟悉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熟悉钟表,会熟悉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1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与环保科学学问有着亲密的联系,并培育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进展必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 六、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阅历和体验,依据学生的已有阅历和学问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到达计算娴熟。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沟通,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纳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