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7篇).docx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7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7篇) 教学目标 学问力量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育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熟悉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稳固同意实行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确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暴政的历史功绩 2、熟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进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进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大泽乡起义2、秦朝的灭亡 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
2、夫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夫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缘由,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缘由,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学问,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学问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预备: 教师:1、秦末农夫起义动态图课件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1、收集“焚书坑儒”的有关史料2、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
3、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夫起义的暴政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日的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2、讲解:秦始皇是一位宏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的功绩不行抹灭,但是她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专制,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而最让人痛心的莫过于“焚书”和“坑儒”。请学生代表讲解自己收集的有关“焚书坑儒”的史料。 二、起义的缘由 1、确定学生收集的.史料,告知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衷,是为了稳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但结果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破坏了人才。另外,秦始皇的暴政还表达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阅读56页有关秦始皇暴政的
4、辅栏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熟悉。 三、大泽乡起义 1、叙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夫起义的重要缘由,而直接的缘由却是由于延误军期。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同学们阅读57页辅栏里的内容后就会知道大泽乡起义是怎么爆发的了。 (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缘由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2、出示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个大规模的农夫起义由此开头。(看课件学生
5、了解时间地点) 3、指图分析,告知学生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阅历缺乏,吴广陈胜先后被害。陈胜吴广牺牲后,农夫起义连续进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夫起义最为。 四、秦朝的灭亡 1、分析秦末农夫起义形势图,告知学生,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的巨鹿之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栏里的史料。 2、带着学生齐读最终一局部材料的内容。(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同时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夫起义的结果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2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
6、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立的时间,秦朝中心政府的重要官职。理解秦朝中心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秦始皇为了稳固统一实行了哪些措施? 力量与方法:通过对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育概括力量。通过对秦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育评价历史大事的初步力量。通过对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的概括,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的概括,培育学生释读历史图片的力量,归纳分析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学问,进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育学生敬重历史、是非清楚、爱憎清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稳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1、秦朝
7、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2、秦朝稳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回忆发言。 讲授新课 一、“秦王扫六合” 1、1、读李白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找出完成统一的时间、都城、人。争论:秦统一全国的主客观缘由,师总结。争论:统一的历史意义,生小结。 2、争论:统一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阅读,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争论、发言,得出结论。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力。 2、如何治理国家?争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
8、理解其权力的中心集权。争论:优与劣。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学问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 三、稳固统一的措施 1、观看插图,谈发觉,说明白那些问题? 2、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后,有什么好处? 3、发言后,归纳:为了稳固统一,在经济、文化上分别实行了哪些措施? 谈分的影响。 认真看图答复1、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不全都,2、秦始皇把原形方孔的秦国铜钱作为统一的货币。 思索答复教师的问题。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学生分组自由争论,然后汇报争论成果。 课后作业 写心得与疑问。培育学生综合、概括的力量,精确把握教材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9、: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缘由、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力量。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奇怪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觉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进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方法争论-引导-活动探究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公元420年开头,我国南方经受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 二、导入新课 北魏统治北方时期,
10、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缘由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毕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日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 设问:完毕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 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
11、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设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 3、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政府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严禁_; B:政府把把握的土地安排给农夫,农夫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担当肯定的徭役和兵役; C: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要求鲜卑人采纳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通婚。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进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出色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今日我们回头看一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
12、族呢?他到哪里去了?为什么鲜卑族不见了?对此大家思索一下,孝文帝的改革给我们今日的生活和改革留下了什么启发和感慨? 四、学习小节: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消失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在其统治区域内进展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过程,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五、活动与探究 阅读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找一找:在今日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还有哪些?写一份微型历史专题报告。 附:板书设计 一、北方的统一和融合 1、北魏建立;2、统一北方;3、融合的概况 二、迁都洛阳: 1、迁都的缘由;2、迁都的作用 三、孝文帝改革 1、历史背景;2、主要措施;3、历史作用
13、四、北朝的形成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4 【自主回忆】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稳固;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立与民族交融; 教师出示图片,边看边讲,以及让学生答复这是哪一时期,有哪些文化。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中国早在古代,就有世界上最新进的技术,而且至今保持在领先地位? 2、我国医术高超的医生,常被人说是:“神医扁鹊,起死回生。”后人为什么这样崇拜? 3、从节气的产生,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推断?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沟通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熟悉。 【小结
14、提升】 了解各种历史大事的发生,都对今后的历史朝代产生了哪些影响。有什么意义? 【稳固练习】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B.蓝田人C.元谋人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奇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 A.晚500年B.早5000年C.早500年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A.文王B.伊尹C.盘庚D.纣 6、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
15、心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7年D.公元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A.商朝B.西周C.春秋战国D.夏朝 8.目前发觉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9.要讨论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D.铭文 10.我国古代著名于世的防洪浇灌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 A.齐国B.楚国C.赵国D.秦国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楚汉战斗
16、C.长平之战D.秦完成统一 【布置作业】 列一份历史朝代表,及每个朝代帝王的作为。 第四单元测试 测试目的:对第四单元所学内容进展总结整理提高和查漏补缺,以便下一阶段有针对性的进展复习和教学。 测试难度:较大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5 一、教学思路: 秦始皇是一个能引起学生剧烈关注的历史人物,在设计教学时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本课教学,从感性的材料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转变课堂形式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介绍中心三位大臣。利用绘制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的示意图,培育学生的学习技能。注意在新课理念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加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有求知的剧烈愿望和激情,
17、以及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学问目标: 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统治者称号,理解秦统一的意义和秦始皇稳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初步熟悉秦中心集权的根本内容。 (二)力量目标: 会识别图片,会制作表格。通过合作学习,开拓视野,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学问,在沟通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初步分析相关历史资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应实行敏捷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初步熟悉统一对历史进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的内容: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心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本课地位:统一是
18、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文明的奉献。本课重点是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是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从初中生的实际动身,方法的训练比结果的获得还要重要。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进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者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学问的兴趣较浓,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喜爱接触与历史有关的课外学问,喜爱争论,就所学的观点进展探讨和争辩,思索问题时需要历史感性材料的支持。一局部学生受当代影视作品的影响,有明显的不精确表达或偏激的观点,需要在教学中澄清历史事实,并在教师指导
19、下进展简洁的运用,一局部学生具备透过历史发觉规律的可能,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多取决于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程度。教师的课题应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 五、教学方法: 图示法、争论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 六、教具: 地图册、战国七雄示意图、秦始皇画像,奖品若干 教学时间:45分钟(1课时) 七、活动评价使用要求: 1、使用理由:教学目标的实施,关键在于课堂的利用效率,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设计往往达不到效果,问题就在于监视课堂的手段的缺乏,本堂课教学以小组、个人评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扩大教师的调控范围,让组长也负责,实施中应擅长利用此表。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小组评价使用要求:组长
20、负责组织组员参加活动,选出学生代表发言。相互沟通,交他组评议,课后教师综合打分。 3、个人评价使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本课的各项教学要求的个人活动,协作小组内其他组员积极参加争论,交组内成员进展评议。 八、学习过程 (学生在社会课上对秦灭六国和秦始皇的史事已有所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运用启发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活动。) 师:在其次主题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奴隶制废除了,封建经济和军事力气增加了,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建议在事先画好的战国形势板图上填上七国的名字)。奠定了后来秦灭六国的根底。今日,在资料收集的根底上我们以分小组的形式
21、学习本课。 九、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出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师:同学们,这首诗的描写的仆人公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大事?生:师过渡: 对!正是这位雄才大概的秦始皇,演绎了这场“扫六合”的恢宏历史剧,今日就让我们一起熟悉这位“千古一帝”,一起走近他所创立的大一统的帝国秦朝。提醒课题:第12课秦朝的统一。 2、学习新课:师:(解释课题)什么是统一?就是在中国(肯定)的地理范围内,由一个政权把这个国家(范围内)的各个局部联合起来,并对各个局部实施有效的治理。今日我们就围绕“统一”,了解两个大的问题:秦王如何“完成统一”,同时他又是如何“稳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历史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