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数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数学教案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5数学教案7篇 1-5数学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根底上,叙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依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叙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根底学问与根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力量,培育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对他们进展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
2、依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查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状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洁的应用题。 (2)力量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力量,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熟悉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成果,激发学生喜爱中国共产党,喜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3、的方式,通过学问的应用,培育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依据题意查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依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力量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展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遗忘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
4、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局部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舞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洁明白。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简单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任凭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
5、拟规划进展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1:必需先明确依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忙学生抓住关键,克制难点,正确列方程弄清晰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通过例1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仔细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只写在草稿上,在写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
6、先设未知数,再依据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再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设未知数时,如有单位,必需让学生写在字母后,如例1中,不能把“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写成“设原来有x”。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数式的单位应当是一样的,如例1中,代数式“x 字串7 ”“15%x”“42500”的单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相等关系,将其中涉及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列出方程。在例1中的相等关系比拟简洁明显,可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在例1教学中同时让学生稳固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特殊是第2步是关键
7、步骤。 3:针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以解决,特殊是学生抓不准相等关系这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帮忙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如例1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明白清晰直观解决列方程的难点。 4:通过图表比照使学生更直观,理解更深刻,同时,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和重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手段)。 5: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仿照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力量,这主要由于学生刚刚入门,多进展仿照,习惯以后,再做与例题不一样的习题,可以提高运用学问力量,同时让学生进展一题多解,找出共同点,区分或最正确列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8、。 四:教学程序: (一):课堂构造: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稳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局部。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等式? (2):等式与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 (3):求x的15%的代数式。 (4):表达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分。 (理由是: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等式,方程,代数式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娴熟正确依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有利降低本节的难度。) 2:导入讲授新课: (1):教具: 一块小黑板,抄212例1题目及相对应的空表格。 左边右边 (2):新课引述: (3):叙述课文212例1: (目的是:要求学生仔细读懂题目,查找反映题目的全部含义
9、的相等关系,必需依据题目关系,切勿盲目性)通过理解启发学生查找出以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a)(在指导学生分析查找题意相等关系时,可能存在学生分析问题思路不同,会找出如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的相等关系来,这主要由于学生思路不同,得出的关系外表不同,但思路是正确的,应加以鼓舞培育学生这种发散思维力量。) 指导学生设原来重量为x千克。这里分析等式左边:原来重量为x千克,运出重量为15%x千克,把以上填入表格左边。 字串7 分析等式右边: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填入表格右边。 (目的是:通过分析使学生易看出,先弄懂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再根据相等
10、关系来设未知数和列代数式,有利于降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 把以上左边和右边的代数式分别代入(a)中,同时要求学生留意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的单位要全都,就可以列出方程。 同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勿漏写“答”和“设”,且都不要漏写单位。 结合解题过程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应用题解法的一般步骤: 课本215黑体字 3:课堂练习: 课文216练习1,2题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仿照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把握。) 4:新课稳固: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展要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着重于分析,抓住查找相等关系。解一元一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留意事项。 (目的:让学生加深对应用题的解法的熟悉和该留
11、意事项的重视。) 5:作业布置: 课文221习题4-4(1)a组1,2,3题 (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承受状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把握所学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例题:小黑板出例如1题目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 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出了15%x千克,依题意,得 等式左边:等式右边:x15%x=42500 原来重量为x千克,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解这个方程: 运出重量为15%x千克。85/100*x=4250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x=50000(千克) 小黑板出示课文215黑体字内容提要答:原来
12、有50000千克面粉。 1-5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猜想、证明橘子的数量,积存估算的初步阅历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爱观看生活中熟识事物,并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4、培育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预备】 大小不同的橘子若干,塑料筐,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拟争论大小橘子的数量。 1、观看比拟橘子的大小不同。 小朋友你们喜爱吃水果吗?那么你们喜爱吃什么水果呢?(幼儿叙述)哦,说得真好,是吗,我也喜爱吃xx水果。今日呀教师也带来一种水果,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水果(橘子)是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呀,不用问你们都知道了
13、。 2、利用两筐大小不同的橘子比拟 教师不止带来了两个橘子,还带来了两筐橘子。看看这两个筐一样吗?看看筐里的橘子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是大橘子装得多,还是小橘子装得多,(幼儿叙述)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3、数数,验证大小橘子的数量。 我们先数什么大的,你们来数(教师一边拿,幼儿一边数)会不会数错呢?我们再来数一遍,好不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数,两个两个数,开头数,记住是8个。 现在换小橘子来数,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然后再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数,最终再默数,什么叫默数呀,小橘子一共有几个。 4、争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是大橘子多还是
14、小橘子多,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小橘子装得多,大橘子装得少?(幼儿叙述)由于小橘子个儿小占的空间少,所以可以装得多。 二、猜想记录大小橘子的瓤数。 1、猜想大小橘子皮里的瓤是一样多吗?可能各有多少片? 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说这橘子皮剥开,里面是什么?你们真聪慧,那么这瓤长得是什么样的呢?(一片一片的像月亮等),我还想问问大家,这大小橘子的瓤谁多?是吗?那大橘子的会有几片,小橘子会有几片? 2、记录猜想结果。 这样我们猜一猜。然后教师把你们猜的登记来。我们先猜什么橘子,大的还是小的,在猜之前,教师先偷偷地撕一片,看看一片瓤的大小毕竟有多大,这样我们就可以精确估算整个橘子有多少片瓤了,看好了,教师
15、开头剥了,剥开一点点。好,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片瓤,(然后观看小橘子)。 三、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那么大小橘子毕竟有几片瓤,你们想不想剥开来数一数,剥的皮放在篓子里,剥好后,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片瓤。现在就开头吧每个人选一个橘子。 四、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1、小朋友都数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说、数数,你的橘子有几片瓤,是大的还是小的,我们来验证一下。真的是12片,快点把它登记来,是大的还是小的?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先把橘子扳成两半,还有围着数,数不来怎么办,找个点数。 小结;现在我们来看看记录表上记录的数字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看得出来吗,哦没有规律。原来橘
16、子瓤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没有必定联系。 五、延长。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果也有瓤。教师这儿有一个釉子,它是大大的,你们想一想它可能有几片瓤呢,好,下课后我们剥开数数。 【反思】 在活动中赐予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时机,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胜利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仔细投入。 1-5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00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能娴熟进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并能扎实有效地进展应用,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7、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用类推迁移的方法进展学习。 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自我发觉、自我梳理,培育学习力量,感受自我发觉的乐趣,增加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灵法处理计算过程中消失的各种问题。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复习铺垫 1、口算 设计意图:学校计算课题探究的教学讨论,实行课前一分钟的口算常规。 0.4+8.7 4.5+3.6 0.28+0.54 1.4-0.9 7.1-3.5 5-2.7 2、说出运算挨次 125-27+73 76-(29+41) 3、填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都要(
18、)按挨次计算;有括号的要( ) 设计意图:激活整数的运算挨次,为新课学习,新知迁移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出示主题图并介绍 。 2、出示主题图的统计表。 发觉什么数学信息?(主要指出什么是里程?表示行驶的路程)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与竞赛统计表,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到处都有数学的学问,创设问题的情境,利于学生思索问题。 3、逐步呈现爸爸妈妈的对话并对学问重新整合: “完成竞赛,还要走多少千米?”表示求什么呢?师生分析。这方面点到即止,留给学生四人小组争论并列式。鼓舞学生多样化的列式。 设计意图:通过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解决问题题目的分析力量,到达化解难点效果 4、板书学生的式子并说出
19、为什么这样列式 。 5、分小组计算。并让学生在黑板演示。 6、自主探究三种的计算挨次与什么数的运算挨次一样。 总结:整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挨次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问的迁移方法,明白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挨次与整数一样。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64.04-3.04+7.18先说运算的运算的挨次再计算 2、每一小组算一行并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3、解决实际问题。 地球外表积是5.1亿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少亿平方千米?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实际中,到达有效地应用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长
20、。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请同学们观看生活中哪里运用了小数混合运算的学问。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和你的同伴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一节课的收获和胜利的感受,既是对本节课学问的整理,又熬炼了学生自我总结与评价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5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发觉物体排序的规律,有序地操作,并大胆记录。 2、体验和同伴合作完成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预备: 歌曲海底总发动,轻音乐,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这里是漂亮的海底世界,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海底世界游一游、玩一玩吧!(听音乐学小鱼游) 二、感知abbabb的规律,动手操作
21、。 1、小丑鱼和蓝藻鱼有几条?它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呢? 2、小丑鱼第一个来排队,蓝藻鱼排在小丑鱼的后面,又有一条小丑鱼游来了,后面还跟着一条蓝藻鱼呢!猜猜蓝藻鱼后面会跟着谁呢?为什么? 总结:它们是根据: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蓝藻鱼,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蓝藻鱼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3、集体争论:出示小丑鱼、蓝藻鱼的标记,幼儿操作,按规律排队。 4、提升阅历,总结方法。 三、感知abcabc的规律,幼儿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范例,幼儿争论。 小丑鱼、蓝藻鱼、海星开头玩排队嬉戏啦!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接下来是谁呢?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总结:原来可以有许多种规律来排队,
22、每次排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四、实践操作,提升阅历。 1、讲解操作要求-请你们两两合作动脑筋找出操作板上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接着排下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先完成的孩子叙述规律。 3、展现操作板,进展分析,进一步深化对规律的熟悉。 1-5数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稳固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熟悉,知道并能用语言描述各外形的简洁特征。 2、能按物体的外形进展分类。 3、喜爱参与数学活动,在嬉戏中获得愉悦的心情体验。 二、教学预备: 1、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外形的图形贴纸(与幼儿人数一样)。地上画有三个外形。 3、各种外形的实物简笔画卡片人手一份。三个贴有外形
23、贴纸的筐。 4、日常活动中已分别熟悉过这三种图形。 三、教学过程: (一)熟悉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洁特征 1、 师:小朋友,今日我们小四班来了几位图形朋友,大家想熟悉他们吗?教师分别出示三个外形卡片,以外形朋友的口吻来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特别快乐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情愿和我做朋友吗? 2、 师:刚刚三个外形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熟悉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叙述三种外形的
24、特征。如叙述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叙述)。 师:我们再一起来熟悉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二)按物体的外形进展分类 1、为图形妈妈找家 师:小朋友,图形朋友要回家了,咦,它们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它们找找。我们先来告知圆形朋友:“圆形朋友送到圆形的家”。让幼儿练习这句话。还有两个图形朋友请小朋友来帮帮助。 2、为图形孩子找家 (1)师:图形朋友都回家了,可是它们发觉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来帮它们找找然后把它们送回家。“找呀找呀找呀找,图形宝宝在哪里?” (2)师:找到了,原来躲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呢。我们来看看是谁呀?它们是什么外形的?它们应当是谁的孩子呢?请小朋友象刚刚
25、送图形妈妈回家时一样说一句好听的话告知它们再把它们送回家。 (3)幼儿送图形孩子回家,教师提示幼儿边送边说一句话。 3、验证:图形孩子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1)集体验证:我们一起来看看圆形妈妈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圆形宝宝?如发觉有不同的外形让幼儿一起观看并订正。 (2)小组验证:三角形妈妈的家请弟弟朋友去检查;正方形妈妈的家请妹妹朋友去检查。 (三)嬉戏:找朋友 (1)师:图形妈妈说,请小四班的小朋友也来做它们的孩子。那你们喜爱做什么外形的孩子呢?黑板上有各种外形的贴纸,请小朋友自己来选一个你最喜爱的外形贴纸贴在胸前。 (2)分别请三种外形的孩子排队:我们一起开着小火车去郊游吧。啊呀,下雨了,我们
26、赶快躲进自己的家里避避雨吧。验证。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图形宝宝们可以出来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到外面去玩吧,我们去找找外面有没有我们的图形好朋友。 1-5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鼓舞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四周物体,在探究比拟中发觉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加测量的兴趣。 3、情愿与同伴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推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嬉戏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阅历。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
27、:提出任务 今日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一样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究: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看、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状况。 3、鼓舞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展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共享:沟通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沟通,争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拟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阅历。 四、嬉戏:问答竞赛小嬉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
28、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假如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长: 鼓舞幼儿再次尝摸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预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究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很多平常比拟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泼多了。幼儿通过屡次的自由探究活动,已能把握比拟
29、精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力量也得到了进展,特殊是动手力量及探究力量。 第一环节 相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展探究性测量,并依据自己的测量阅历进展争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缺乏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便利。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看地比拟不清晰。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究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
30、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需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展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展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究。 2、值得思索: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拟清楚的方法来进展示范讲解? 其次个环节 相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纳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展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章,并且学习效果较好;教师组织也比拟轻松。 缺乏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拟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
31、个目标连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觉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其次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分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由于幼儿要把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简单,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立刻就步入其次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觉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其次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究、操作,连续学习、稳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固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
32、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展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觉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其次个课时来进展。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依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看、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育。 小百科: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看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1-5数学教案
33、篇7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看、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熟悉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数各局部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地熟悉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分析力量、概括力量和数学语言表达力量。 3、培育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预备: 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今日是小胖的生日,
34、小丁丁带了一个蛋糕来为他庆贺,他们俩会怎么分这个蛋糕?(对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争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熟悉 1、(沟通,汇报)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呢?(半个) 2、半个蛋糕请你用你喜爱的方式表示。 3、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指导的读法和写法。 4、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个蛋糕。 5、动手操作 (1)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中选一个你喜爱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说一说。 (2)那么空白局部又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圆形纸片折成了
35、同样大小的2局部,每一局部都是圆形纸片的,是( )个圆形纸片。 b、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局部,每一局部都是三角形纸片的,是( )个三角形纸片。 c、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观看比拟两个图形的涂色局部都是它们的,大小是否一样? (一个正方形、圆都是一个整体,由于整体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熟悉 1、小胖和小丁丁正预备切蛋糕时,小巧和小亚也来庆贺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们打算四个人平分这个蛋糕,那又该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替代蛋糕,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议) (1)沟通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是什么意思。会写吗?一起来书空一下。 2、动手操作 (1)你能从另外一些图形中找到吗?(每人再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沟通。) (2)在这些图形的空白局部中有没有它的?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4局部,每一局部都是正方形纸片的( ),是( )个正方形纸片。 b、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涂色局部同样都是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