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7篇.docx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7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7篇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把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把握熟悉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熟悉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育了学生喜爱亚洲、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把握熟悉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
2、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美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答复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现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骄傲感,培育学生喜爱亚洲、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
3、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鼓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预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纳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
4、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穿插成十字。(视教室空间状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_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适宜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也许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简单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凹凸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
5、参加,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忱,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猎取学问,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布满新颖、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以下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终的学习目标。 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忆刚刚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
6、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根据“相对全都、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根据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会学问的迁移,学会分析大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活动四:简单的气候 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
7、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展,他从广东省动身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转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特别酷热、枯燥。这是什么缘由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现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图 (1)认真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索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我会探究 探究方案一: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
8、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答复:亚洲气候具有简单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简单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习答复:冬季风严寒枯燥,夏季风暖和潮湿。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难。 3
9、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缘由一样吗? 亚洲地域宽阔,面积广阔,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缘由是什么? 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宽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缘由又是什么?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教师:最终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 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简单。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忆,是对本
10、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应。用歌诀记忆增加学生的兴趣,最终的课后延长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稳固。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概况,通过地形分布图的判读,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点;依据地形图判读,明确了亚洲的地形特征,明确了地形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熟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北美洲与亚洲的维度位置有相像之处,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异,请课后类比探究。 四、教后反思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展归纳并得出结论,培育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
11、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展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的结论。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进展状况及人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熟悉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 展现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限和主要分区。 总结叙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
12、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现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依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3)地表起伏大,凹凸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展现
13、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总结:1、气候简单多样。缺水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强。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现季风气候示意图 学生活动: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风向和性质。 总结列表: 工程发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高纬度内陆偏北严寒枯燥 夏季风低纬度海洋偏南暖和潮湿 补充: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全都,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播放洪涝灾难的视频 学生活动:依据课本资料,分析季风气候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1、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雨
14、热同期,有利于农业进展。 2、降水不稳定,简单引发旱涝灾难。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现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和数量柱状图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在亚洲的哪一局部。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分析亚洲人口特征。 总结:1、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有中国和日本,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增长最快的是非洲,亚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长快。 展现亚洲人口分布图 分析: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亚洲人口分布规律,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缘由。 总结: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
15、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现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紧急,就业困难等图片 讲解: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 四、经济进展的差异 展现亚洲局部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学生活动:做课本14页读图题。 分析:亚洲各国经济进展差异巨大,日本是唯一的兴旺国家,中国是最大的进展中国家,沙特依靠丰富的石油进展很快,新加坡和韩国进展成新兴的工业国。 展现新加坡示意图。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点,总结其进展经济是怎样因地制宜的。 总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中,地理位置优越,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进展航运和旅游,利用中东的石油进展炼油业,成为进展很快的国家。 七年
16、级地理印度教案(篇3) 一、课型: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闻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闻名的河流。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从地图上猎取地理学问的力量,以及从课外书籍上猎取地理学问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展可持续进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四、重点、难点: 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五、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板图、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7、。 请说说你了解西亚。(学生回忆,并答复。) (二)、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地球上有这样一个地区,它的面积比我国的陆地面积稍大,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其中有不少国家的面积非常狭小,被人们称为“袖珍国”、这个地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也是目前经济最兴旺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曾经是历史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这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著名遐尔,吸引了很多的各国游客。这就是欧洲(通过简洁介绍引起学生兴趣。) 板书课题:第四节 欧洲西部 (三)、讲授新课 地理位置 展现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纬度位置大局部在35N70N之间海陆位置位于欧洲的西部, 北邻北冰洋、南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轮
18、廓、范围 展现挂图欧洲西部 说明: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特别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内海(海湾):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主要国家、首都 展现挂图欧洲西部 提问:请说出各国的首都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德国柏林 意大利罗马 荷兰阿姆斯特丹挪威、 瑞典、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士、希腊、梵蒂冈、摩纳哥、圣马力诺、列支敦士登、马耳他、安道尔四 指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河流特征、气候特征。 地形特征 通过分
19、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四个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了解欧洲各国。 南北两侧是山脉,中部是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主要河流 分析莱茵河、多瑙河 解答书上活动探讨 气候特征 深受大西洋潮湿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四)总结: 利用地图简洁总结。 (五)作业: 利用填充图册15页,目标检测上的题目作为练习 板书设计 欧洲西部(1) 地理位置 轮廓范围 地形特征 主要河流 气候特征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1初步熟悉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育学生简洁的时
20、区和日期换算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学问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学生喜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洁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比照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构造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呈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印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