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docx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一、学情分析: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品社成绩普遍较好。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学生虽然把握的根底学问比拟坚固,但有些综合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学问知道的少,同学们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不强。在过去的教学中只知道在课堂中学品社,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感受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2、必需克制。 二、教材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根底将品德、行为规章、法则、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地理环境等教育的有机融合,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基于以上的课程性质和总目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连续了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设置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绽开,并留意到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及认知领域,将触角深到更加宽阔而深远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而六年级下学期又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终一个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大局部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进展已经到了一个比拟高的状态。因此,从六年级下册的教材来看,更重视学生日益增加的道德素养与社会性的不断进展,较上册而言,在内容上更加向广度和深度推动。同时由于他们又将面临着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当过渡做了必要的预备。 三、教材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珍爱珍贵的生命,其次单元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第四单元探讨人类文明的脚印。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1、主要
4、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熟悉战斗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根底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喜爱和平的情感,增加民族骄傲感。 2、了解科技进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作用。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放眼世界,了解世界环境面临的难题,培育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进展意识。 3、熟悉大自然不行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珍贵。学习在自然灾难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力量。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难。 4、知道自己是
5、将来的建立者,了解作为一个将来仆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合作竞争力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勉向上的报国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特长,为四个现代化的建立努力学习。展望将来社会,树立信念,用勤劳和才智制造美妙的将来。懂得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来才会变得美妙。 五、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局部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同时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布满奇怪。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奇怪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
6、境,用学生熟识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本事。 (二)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学问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学问实际化,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与生活严密联系,还使学生应用社会中学到得学问去观看、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规划2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 1、我和我的同学; 2、我要安全地成长; 3、我的成长与家庭; 4、我
7、的邻里生活; 5、我的成长与学校; 6、我的成长与他人; 7、家乡培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教材由后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主要是有关邻里生活的教育;其次单元主要是学校生活的教育;第三单元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四单元主要进展喜爱家乡的教育。“我的成长与他人”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他人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自我劳动体验动身,激发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理解和敬重,最终落实到对公共劳动成果的爱惜上。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
8、是小学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会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校三年级共四个班级。各班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拟强,大局部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相互帮忙,相互探讨问题,勤于思索,勇于发言,都能听从教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承受,积极改正。 三、教学目标总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
9、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公平地沟通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推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章,初步懂得规章、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
10、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进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握必备的学问,提高参加社会的力量。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进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究、思索、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看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
11、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表达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进展。 6、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五、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邻居家的小伙伴 第三周不给邻居添麻烦 第四周欢乐的邻里生活 第五周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第六周我是教室美容师 第七周我送教师一
12、朵花 第八周我的劳动感受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规划3 一、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局部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察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松散,上课时能牵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展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标准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13、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进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力量、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熟悉和理解,并在此根底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根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力量,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力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为学生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喜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喜爱
14、科学、喜爱劳动、勤俭节省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正、喜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章意识。 4、喜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力量 1、能够初步熟悉自我,掌握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把握根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公平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熟悉、分析社会
15、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三)学问 1、初步了解儿童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章,初步懂得规章、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根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洁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进展的重
16、大历史大事。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立的宏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进展的一些重要学问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详细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握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
17、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规划4 一、教学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同学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 二、主要内容: 1、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加深对共产党的喜爱。 2、了解交通进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进展带来的问题。 3、要同学明白,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以和
18、它所带来的生活的变化,这些虽然同学并不留意,但是确的确实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国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历程,以和现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些国际组织。 三、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特别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同学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特别强。涉和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和的社会领域是简单的,穿插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消失,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同学状况分析 高年级是小同学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同学,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19、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时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局部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四、措施: (一)、将社会中的学问转化为生活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朗和其合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同学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背景”大局部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小同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同时他们对四周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溢奇怪。教师就要紧紧抓住这种奇怪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同学熟识的生活阅历作为实例,引导同学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身手。 (二)
20、大胆想象,解决生活问题。 品社课不应局限于学问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化,把社会学问实际化,不只使同学体会到社会与生活严密联系,还使同学应用社会中学到得学问去观看、分析实际社会,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文 课时 备注 1 从四大创造说起 2 2、 圆明园在哭泣 2 3、 悲愤的吼声 2 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 5、 春天的故事 2 6、 期中检查,检查反应 2 7、 走进新时代 2 8 高峡出平湖 2 9 西部大开发 2 10 日新月异的交通 2 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12 国际组织 2
21、13 期末复习 2 14 期末检查 2 15 检查反应 2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规划5 一、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48个学生,全体学生都活泼得意,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布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学问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展养成教育。 二、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进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打根底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
22、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自然连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进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展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常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力量和情感倾向。 3、确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阅历,体验和共享学习胜利的喜悦;知道胜利的学习与个人多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 下册 品德 社会 教学计划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