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pdf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页(共 26页)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2(6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 0.1NA B2.4gMg 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
2、子数为 0.2NA D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 3(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 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 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 a单质的氧化性强 4(6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 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
3、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2页(共 26页)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AA BB CC DD 5(6 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6(6分)改变 0.1molL1二元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
4、液中的 H2A、HA、A2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x)随 pH 的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已 知(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2A)=c(HA)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DpH=4.2时,c(HA)=c(A2)=c(H+)7(6分)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 2mL0.1mol/LFeCl 3的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 KSCN 还原性:FeFe2+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3页(共 26页)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 1滴 KSCN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B 将金
5、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 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 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 2 支盛有 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NaI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Ksp(AgCl)AA BB CC DD 二、解答题(共 3小题,满分 43分)8(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
6、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还可使用 代替硝酸。(2)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沉淀 B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4)草酸钙沉淀经稀 H2SO4处理后,用 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4+H+H2C2O4Mn2+CO2+H2O氯化铵盐酸、硝酸水泥样品沉淀 A滤液氨水 PH4-5加热沉淀 A滤液草酸铵溶液草酸钙硫酸KMnO4测定法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
7、更多高中资料第 4页(共 26页)实验中称取 0.400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0500molL1的 KMnO4溶液36.00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9(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 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4H10(g)=C4H8(g)+H2(g)H1 已知:C4H10(g)+O2(g)=C4H8(g)+H2O(g)H2=119kJmol1 H2(g)+O2(g)=H2O(g)H3=242kJmol1 反应的H1为 kJmol1图(a)是反应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0.
8、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填标号)。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10(15 分)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9、。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300 400 500 600 700温度/图(a)100806040200平衡转化率/%0 1 2 3 4 5 6n(氢气)/n(丁烷)图(b)454035302520151050丁烯的产率/%丁烯副产物454035302520151050产率/%420 460 500 540 580 620反应温度/图(c)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5页(共 26页)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生成 MnO(OH)2,实现氧的固
10、定。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 I还原为 Mn2+,在暗处静置 5min,然后用标准 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 I2(2S2O32+I2=2I+S4O62)。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 及二氧化碳。(4)取 100.00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若消耗 N
11、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 mgL1。(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填“高”或“低”)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 11(15分)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用 R 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氮原子价层电子对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1)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 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 E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氮元素的 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3)经
12、 X 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 R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从结构角度分析,R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不同之处为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6页(共 26页)(填标号)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 R 中阴离子 N5中的 键总数为 个分子中的大 键可用符号 mn表示,其中 m代表参与形成的大 键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的大 键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 键可表示为 66),则 N5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 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NH4+)NHCl、(4)R 的晶体密度为 dg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 anm,晶胞中含有
13、 y个(N5)6(H3O)3(NH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 M,则 y 的计算表达式为 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2(15 分)化合物 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的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7页(共 26页)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1:1 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molD 可与 1mol NaOH 或 2mol Na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结构简式为(2)B的化学名称为(3)C与 D 反应生成 E的化学方程式为(4)由 E生成 F 的反应类
14、型为(5)G 是分子式为(6)L是 D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mol的 L可与 2mol的 Na2CO3反应,L 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 3:2:2:1的结构简式为、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8页(共 26页)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
15、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考点】K6: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K8: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KA: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38: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分析】A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 C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 D 的作用是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C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 四中元素,还有些蛋白质含 S、P 等元素;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答】解:A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 Cn(H2O)m,故称为碳水化合物,故 A正确;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 B 正确;C蛋白质的基本组
16、成元素是 C、H、O、N 四中元素,故仅由碳、氢、氧元素不正确,故 C错误;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糖类,维生素 D,蛋白质,微量元素硒的相关性质及组成,本题难度中等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9页(共 26页)2(6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 0.1NA B2.4gMg 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D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
17、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考点】4F:阿伏加德罗常数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18: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铵根易水解;BMg 与 H2SO4反应生成 Mg2+,故 1molMg参与反应转移 2mol电子;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 1mol;DH2+I22HI 是可逆反应,不过是 1+1=2的反应,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 0.2NA【解答】解:A铵根易水解,所含 NH4+数小于 0.1NA,故 A 错误;Bn(Mg)=0.1mol,Mg 与 H2SO4反应生成 Mg2+,则 1molMg 参与反应转移
18、2mol电子,故 0.1molMg参与反应转移 0.2mol电子,即 0.2NA,故B 错误;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 1mol,故 2.24L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1mol,即 0.1NA,故 C 错误;DH2+I22HI 是可逆反应,不过是 1+1=2的反应,即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 0.2NA,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为 22.4L。3(6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原子次外层的
19、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 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10页(共 26页)B4种元素中 b的金属性最强 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单质的氧化性比 a单质的氧化性强【考点】8F: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1C: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 a 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 8,为 O 元素,则 b、c、d为第三周期元素,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为 Al元素,d与 a同族,应为 S 元素,
20、b 可能为 Na 或 M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 a为 O 元素、b可能为 Na或 Mg、c为 Al、d为 S元素。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应为 bcd,a为 O,原子半径最小,故 A 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降低,则金属性 bc,a、d为非金属,金属性较弱,则 4种元素中 b的金属性最强,故 B正确;Cc为 Al,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 C 错误;D一般来说,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应为 a的单质的氧化性强,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1、,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把握性质的比较角度,难度不大 4(6分)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 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11页(共 26页)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AA BB CC DD【考点】U5:化学实
22、验方案的评价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34: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54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钙等反应;D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 HCl【解答】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故 A 正确;B乙醇的结构简式为 CH3CH2OH,只有羟基可与钠反应,且OH 中 H 的活性比水弱,故 B错误;C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说明醋酸可与碳酸
23、钙等反应,从强酸制备弱酸的角度判断,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故 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有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考查有机物的性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现象的判断,难度不大 5(6 分)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12页(共 26页)质溶液一般为 H2SO4H2C2O4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
24、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考点】DI:电解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51I:电化学专题【分析】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对应的电极反应为 2Al6e+3H2O=Al2O3+6H+;B、阴极材料选择没有特定的要求;C、阴极上是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D、在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铝的阳极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中,金属铝是阳极材料,故 A 正确;B、阴极不论用什么材料离子都会在此得电子,故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故B 正确;C、阴极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
25、的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2,故 C错误;D、在电解池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故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电化学原理是高中化学的核心考点,学生要知道阳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6(6分)改变 0.1molL1二元弱酸 H2A 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H2A、HA、A2的 物 质 的 量 分 数(x)随 pH 的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已 知(x)=关注公众号”一个高中僧“获取更多高中资料第 13页(共 26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H=1.2时,c(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全国 统一 高考 化学 试卷 新课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