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德与优盟品德的幸福原理曾书扬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曾书扬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 一、阅读学习文献优良品德学习何以使人幸福一一美德伦理学复兴的文化哲学解析二、内容摘录整理(一)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能:历史进化论1 .美德伦理学复兴【麦金泰尔(德性伦理学)】背景:人对幸福的追求;伦理学的关注重点转移幸福概念的理解两个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状态幸福的本质:由主体的心灵感受和客观的生活境况共同构成观点:心理学研究不再坚守“人是机器”的固有理念,承认人的独特性; 不再屈服于本能或环境,认识到人是“自我决定的”和高度“自主”的,其主 动性得以凸显;不再一味追溯和纠缠于人的过去,而是承认人具
2、有先天的心 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更为看重人的潜力和未来。2 .优良品德分类体系开发历史发展:西方: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智慧、勇气、自 我克制和公正四大核心美德;亚里士多德继而增加了如慷慨、风趣、友好、真实、 坦率、宏大和灵魂的伟大等美德条目。中国:对美德的评论散见于论语中(“仁、义、礼、智、信”五大美 德)佛教:“圣八正道”目前:六大美德及其内涵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积极心理学者秉承古希腊亚 里士多德“德福一致”的哲学思想,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 想中归纳出人类普世的六大美德,并将六大美德进一步细化为可具体实践与测评 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积极)(二)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
3、福何以可求:理想价值论1 .价值目标的美好诉求一一希望论根本依据:人的存在的现实性;期望形式:人对未来的乐观主义预想认知取向的希望论中希望的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动机性状态,这种状态是以追求成功的路径(指向目标达成途径的精心规划)和动能(指向目标达成的决 定动能)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希望的三个最主要成分:目标思想(核心)、路径思想和动能思想目标(思想)决定至少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首先,目标必须内涵充分的价值以激发人们持续的追求;其次,目标在本质上是能激发人的倾向性行动或预防性的规避行动的;再次,目标实现的难度应具有变动的挑战性,而非是那些一定不能实现或 一定能实现的目标;最后,目标选择具有个体希望
4、水平的差异性,如高希望水平的人较低希望 水平的人倾向于选择更多更难的目标路径思想:关于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及其规划的思考和确定;脑机制具有一 种自然的倾向去了解和预期某种可能的结果,路径思想就是开发大脑中的预测能 力系统。动能思想:即个体认识到自己根据已有路径达到所期目标的能力,属于希望 的动机成分。其作用尤其体现在个体追求目标中遇到困难、压力时的意志力。2 .价值实现的意义建构一一幸福识建论(1)幸福识建论代表人物:积极心理学家鲁瑞米克幸福识建论:正是对这一过程中人基于积极的价值意识而进行的主体性价值 思维加工机制的表征。观点:幸福识建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元价值思维活动。但它所指的意识 意向性
5、不再窠臼于人在文化世界获得的先验的消极性价值意识和能力,它的目的 也不在于维持人的先验的消极文化心理结构;而是一种反思基础上的超越性价值 思维活动,这种“超越”是对已有人类认知方式所进行的积极改造式重构。人不是被动地体验外部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生活事件作用于个体来说 都是一种“价值意识建构过程”,包括对事件元素的分析与加工,评价与解释, 反思和记忆的过程。(三)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致:自觉主体论1.主体的反思性存在一一时光再构法定义作用意义时光再构法是人对自珍的 历时反思性存在进行的本 质考量。具体说来,就是 根据特定问题框架,引导 被测试者回忆、再现一天 中快乐与幸福的状态,并 对这
6、种状态进行评估的测 评方法。用来评估人们一定时间范 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及 对生活中各种活动和安排 的体验与感受状况;是我 们“接受”存在(或者说 是我们把自身联系于自我 本真)的基本方法。因此, 这种直接性的描述,亦是 我们对存在进行表达的根 本方法。该方法引导个体进行系 统、全面而真实地描述、 刻画个人日常生活体验, 以便评价其在某一特定情 境中如何度过这段时间,以及伴随的情感体验)2.主体的能动性存在一一自我决定论观点:人的主体性生成内在要求主体能动的自我意识之觉醒。需要人主动而 自觉地激发其文化创造的内外动机,满足人的文化存在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 关系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建构自我
7、主导的认知评估体系,以超越即时的冲 动和行为而做出自我决定,从而实现人对自我本真世界的管理、修养和发展。人的自我生长的内涵:包括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自主需要:即自我决定的需要,指个体在创造文化和文化世界的活动中体认 高度的自我决定感,体验主宰自己活动的知觉。能力需要:指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或行动能够达到某个水平的信念,相信 自己能胜任该活动。关系需要:来自外部世界及他人的关爱、理解与支持,体验到归属感。人的主体性生成过程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个体对自身各种需要的自觉;以个体和文化环境为依据对能实现的需要的选择;在个体和社会蕴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化世界中,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
8、段,通过具体的行动加以实现和满足自身的需要;以个人满足需要的过程、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及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作用,明证自我主体性的生成和彰显。自我决定论关注于影响外在动机内化的操作因素:(1)自主性体验;(2)能 力知觉;(3)归属感(四)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成:多维交互论1 .互动的道德性一一感恩论感恩:感恩是人通过对他人的思念和回忆,从而在精神上达到对他人生命的 观照。以感恩价值主导的人的自觉主体性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是道德识知功能,即在群体参与、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作为负载着 文化价值意识的主体,对由他人提供的、能提高个体幸福感的恩惠而引起的社会 关系变化的信息读取。其次为道
9、德激发功能,即作为文化行为的客体,在接收着他人恩惠的基础 上,凭借着自觉的文化意义表现出亲社会行为,限制对施惠者的破坏性行为。再者乃道德强化功能,即施惠者的行为受到认可或赞赏后得到强化,因而 在未来可能表现出更多的道德行为。2 .互动的意向性持久幸福感模型观点:人的本质力量不仅取决于发生在自身之事,也是人与文化环境中个体 的心理动力、外在环境等因素的互动而决定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互动并 非是盲目无序的混沌运动,而是主体基于积极的意向性主导的文化创造活动。作用于人的幸福感的三要素结构:幸福初始域、生活环境和意向性活动。 三、个人感想与收获完成本章学习后,了解了许多美德伦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如历史进化论、 理想价值论中的希望论和幸福识建论、自觉主体论中的时光再构法和自我决定论 以及多维交互论中的感恩论和持久幸福感模型。认识到“幸福是由自己创造的”, 什么样的人生除了被天生不可抗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决定以外,很大一部分也受主 观意志的影响,“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此我需要如何做”这些都是创造幸福 的重要途径;此外,我们还需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身边的一切一一人事物。 从感恩中感受这世界的美好,从而提升自我幸福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