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八篇】供参考.docx
《2023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八篇】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乡村【八篇】供参考.docx(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造就千万个美丽 乡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 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揭晓仪式在这里举行。我 谨代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向被 推介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的村庄代表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 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生态兴则文明 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 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建 设美丽乡村。一个破败凋敝的乡村,支撑不起一
2、个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我们国家现在还有6亿多的农民常年 生活在农村,未来还会有4亿多人,把他们生活环境改善了、 建美了,他们的幸福指数就会大大提高,就能激发他们参与 乡村振兴的热情。同时,在我们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大幅提升 的背景下,有乡愁有美景有新鲜农产品的乡村越来越成为人 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建设美丽乡村,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更好地满足城乡居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杭州、绍兴等地,农民有 了钱,纷纷盖起小别墅,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 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洗拖把 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 庄环境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
3、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 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一些 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形象地概括为:“走了一村又一村, 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J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 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幕。 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000 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要改变的就是农 村现状,以此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千万工程”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农民感 慨万分: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搞 卫生呢!对此,顾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放以 来,除了土地承包
4、,还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 样,让农民如此发自肺腑地认同;也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 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 会,省委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 不仅有地方分管领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 “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全省 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城乡统筹的氛围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 浙江原来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如交通部门的乡村康庄 工程,水利部门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 林业部门的万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经贸部
5、门 的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这些工程纷纷聚集到“千万 工程”旗下,按照“示范村建到哪儿,配套资金就跟到哪儿” 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 力部门主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 建设总体规划;一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 与湖州市达成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众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 业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其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 省共有L5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此,浙江的城乡统 筹工作高潮迭起,终成浩荡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发 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江城乡统筹名副其实的“龙 头工程”。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
6、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走进淳安县的下姜村,这句旅 游宣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村,“农家乐,民宿忙,游 人如织到下姜J 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去年接待游 客超过40万。而在15年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谣:“土墙 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J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 有点不好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 平同志乘车从淳安县城颠簸了 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 了半小时轮渡,再绕100多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里 差。生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 口。房子大,环境好,要买点啥,出门就
7、有各色小店,有点 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时,浙江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 把它放到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 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共服 务的均等化。因为所辖的每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社会和谐程度较 高,因此,嘉兴市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保 全覆盖的城市,并且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城乡一 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那时,作为城乡统筹的先行之地,嘉 兴面临的问题正是整个浙江所需要突破的:统筹将从有形领 域转向无形领域;从浅层次的、用钱能够摆平的,转向深层 次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浙江先后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
8、业制度,建立了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等。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都提出 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逐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 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 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 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基础实施上,浙江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 农民饮用水源、小康体育村、现代商贸服务与农村土地综合 整治、农村危旧房和电气化改造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电 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 础设施网络。与此同时,浙江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 全面形
9、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公 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教 育培训I、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 贸金融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伸集成,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 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27302 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浙 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时再次处于全国各省区最低,去年这一 数字为2.036: 1,比上年缩小0.018o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 建立,浙江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正连为一体,城市文明与乡 村文明相映成辉。从“公共品”到“市场品”各级政府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
10、、物力、财力,用于浙江 乡村的改造和提升,确实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人 气、没有产业,这些公共设施的效益最多就只能让留守的儿 童妇女得以享受,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后期的 运维成本也是现实课题,根本无以为继。因此,在“千万工程”启动之初,浙江就将视角聚焦“市 场化”。彼时的浙江,人均GDP已经超过了 3000美元,习近 平判断:整个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型新阶段,人们对于休闲的 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基于这个判断,城乡之间的要素应当互 相流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化,鼓励农民进城, 另一方面,要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怎么让“公共
11、品”变为“市场品”?产业是基础。从2005 年,浙江就召开了首次农家乐大会。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 业态,近年来为全国各地所重视,而浙江的农家乐之所以具 有活力和生命力,究其根本,在于自始至终坚持了 “农民主 体、村为基础、农旅结合”。从无到有,从初级走向高级,从低端转为高中低结合, 浙江农家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具有地方特色和 人文特质的发展新路,成功地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繁荣的新渠道,也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大新亮 占。八、O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两山”论断的地方。没有名山大川,缺少驰名景点, 这个地处浙北的小县,旅游业却连续十多年呈
12、两位数增长, 呈“井喷”之势。现在,安吉整个县就像个大景区,“一乡 一品、一村一韵、一步。早在2007年,安吉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村村优美、 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美丽 乡村”建设,把一个县当做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做 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做一个小品来打造。县委书 记沈铭权说,安吉用建设中国最美县域做统领,抓住了全域 旅游这个核心,并拧紧了全域旅游的资源观、空间观、产品 观、产业观、主体观等5个“总开关”在浙江,像安吉一样,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的不在少数。 这一产业的全面开花,带来的不仅是人气与效益,更重要的 是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记者入住余杭一民宿,一问主人
13、“樵 夫与山”,不料是当地农业局辞职回乡的创业者;不经意间闯 进德清“枫华山庄”,女主人范小明居然是浙大法律系毕业 的高材生;来到景宁大均乡“听泉山庄。一打听,老板娘小 沈三姐妹原来都在上海打拼。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到乡村从事三产已成为一种时 尚和潮流。这些创客背景各异,有记者,有律师,有教师, 有海归,有设计师,但无一例外,他们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 在城市见过世面,了解消费需求,又善于利用现代营销手段, 因此迅速成为乡村发展的生力军。和人才一起回流到乡村的还有资本,以及现代的经营理 念和管理模式。不管你出差到哪里,一按手机键就可以给家 庭农场施肥加温,这叫“智慧农业”;种水稻可以穿着皮鞋
14、不下地,全程由专业公司打理,这是“社会化服务”;把百 亩田地分为几百份,让城里人来认领,做个“周末农夫”, 属于“体验农业”;还有像众筹、直播等新花样,在浙江农 村早已屡见不鲜,好吃、好玩、好看成了浙江农业的新特色。乡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了乡村的CBD。如今, 不少浙江农民白天开着拖拉机下地干活,晚上开着小轿车进 城吃饭、购物、唱歌;而到农村自驾游,则成了城市居民节 假日的首选节目。城与乡如胶似漆,正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著名“三农”专家、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谈到,很多人 到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后,觉得难以复制,他们把关 注点放在了资金上。他认为,实际上“千万工程”是一个社 区改善问题,
15、学习浙江经验,关键学什么?核心在于:浙江 通过植入产业,把社区的公共品变成市场品。“生态宜居,如果光是针对本地村民,那需要一定的经 济实力和公共体制作支撑,是不可持续的,但如果是面向城 市的,如果是和服务业相结合,有了经济收入和市场机制后, 那就是变成了市场品,如此一来,垃圾污水、厕所运维等就 能迎刃而解J黄祖辉说。目前,浙江已有超过八成县市,将旅游业列为战略支柱 产业。浙江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未来将坚持全域旅 游发展战略,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推进全域 旅游示范县(市、区)、旅游风情小镇、休闲旅游示范村的 三级联动创建。根据计划,到2020年,浙江1万个乡村有 望成为A级以上
16、景区,其中1000个村还将达到3A级景区标 准。从“颜值美”到“心灵美”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境内,后源溪由峡谷至河谷盆地 的隘口,那里地势险要,村东有一山谓镇峰,如镇守此地的 “大将”。一个村庄位于镇峰前头,因此取名镇头村。2018年9月21日,镇头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而这正 好是全省第1万座农村文化礼堂。为庆祝这一特殊时刻,浙 江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我们的家园一一万家农村文化礼 堂庆丰收”活动,主会场就设于镇头村。“千万工程”不仅仅是环境革命,还是一项“文化工程”, 从最早的种文化、送文化,到2013年,为顺应农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文化发展实际,浙江省委、省 政府提出打造农
17、村文化礼堂,通过文化引领实现“心灵美工 去年,浙江又将“万家文化礼堂引领工程”列入推进乡村振 兴战略的“五大工程”之一。马美娥从小就爱跳舞,在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绝对算 文艺骨干,平日里,就常常聚在文化礼堂表演。这次,她们 表演的节目是杂技与走秀,光听名字农作物语,就“土 味十足。而所用的道具都是产自地里的花生、玉米。为了上 场,大伙排练了一个多月,尽管天气炎热,但个个干劲十足。慈溪市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说,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 他有3个“想不到”:建设前,想不到村民的支持率这么高; 建设中,想不到村民的积极性这么高;建成后,想不到村民 参与热情这么高。有了文化礼堂后,谁来管?又该如何“活”起来
18、?据了解, 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有管理员9000余人、工作指导员3000余 人、文化礼堂志愿者1万余人,各级政府把支持和奖补农村 文化礼堂建设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级财政为每个文化 礼堂提供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运行经费保障。现在,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最有人气的“村庄客厅二 听一些农民群众说,他们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去礼堂里转转, 家里来了客人,也要带去看看。以前村民农闲时总是无所事 事,甚至搞起了封建迷信活动。自从有了文化礼堂,活动越 来越丰富,到礼堂看看书、看电影,或跳跳舞、吹拉弹唱, 成了许多村民的新爱好。近些年,在浙江的不少农村,传颂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多写一个字,少打一张牌;多一个球场,少一个赌
19、场;多一 场演出,少一场纠纷。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许多村的 文化广场上,闪动着大妈们动感的舞步。而不远处,或许还 会传来华尔兹舞曲声。可别小看了这些“业余选手:如今每 逢文艺演出,许多村都能自导自演。建设文化礼堂,光热闹还不够,浙江省认为,这里更要 成为乡土文化和乡村记忆传承、延续的载体,形成属于这个 村子、这些村民共有的独特集体记忆,提升农民在精神层面 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身有所栖、心有所寄二从文化礼堂到礼堂文化,浙江省将文明的种子种进了农 民的心田里。而散落在乡间的礼堂,也从一座座“盆景”, 变成了一片片“风景”,又通过发挥其在思想引导、道德教 化、礼仪培养、文化熏陶等方面的作用,
20、衍生出一种文化生 态,使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根据最新计划,从2018年起,浙江每年将继续建设3000 家农村文化礼堂,到2022年,有望实现人口 500人以上的 村全覆盖。另一方面,浙江还将努力实现“建管用育”一体 化,做到“大门常开、内容常新、活动常态”,使得建成的 文化礼堂,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相契合的精神家园。从“一时美”到“持久美”农村发展的春天,是靠改革 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把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 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 下,加大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推进美丽乡 村建设,对于拉动发展,更具特殊意义。
21、乡村要美,首先人居环境要美;乡村生态要振兴,首先 人居环境要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福祉,事 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18年2月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 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 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第一次有了清晰的 时间表和路线图。随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专门安排一章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部署;今年的中 央一号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 不久前,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 发
22、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认 真领会,积极推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 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 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 湖草系统治理J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 唤醒的。对于“千万工程”而言,从环境美,再到心灵美, 再到产业兴旺,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中,除了激发市场 活力带来的源泉,还有一股更重要的力量,那就是通过改革 创新,来不断解放生产力。地处西南山区的丽水市,就充分 领悟到
23、了农村改革的新变化,并将这种理念升华为实践指南。说起丽水,不管去没去过,许多浙江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生态,是这座山区城市最靓丽的标签。九山半水半分田,80% 以上的森林覆盖率,造就了这里无可比拟的生态环境。当整 个华东地区“十面霾伏”,唯有丽水保持一枝独秀,“中国生 态第一市”的美誉名不虚传。然而因为地处偏僻,山多地少,让丽水的经济发展一直 犹如“螺狮壳里做道场”,制约重重,举步维艰。曾经为了 追求GDP,丽水也一度大干快上工业项目,但由此造成的污染, 也引得怨声载道。2006年,丽水痛定思痛,下定决心:生态 立市不再变!2013年,浙江正式取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 产值考核,并明确今后的发
24、展道路就是绿色生态。对照历史与未来,丽水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生态文明 大行其道的今天,丽水最大的资源是生态,最具潜力、最具 希望的也是生态,如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最理想、 最实际的道路,就是实行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的“三产”联动发展。但绿色发展、生态产业毕竟只是个概念,想要落地,还 有众多深层次的问题待破解。比如,定位生态精品农业,前 提要安全放心,则必须实行标准化生产,这就需要通过土地 流转,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又比如,主体想要发展产业, 但苦于缺乏资金,如何推动手中的资产变资本;延伸出来的 还有,如何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如何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 换纵观这些问题,其背后牵扯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篇 2023 借鉴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造就 美丽 乡村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