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docx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姓 名学 号院 专 业指导教师二。二三年六月1.3 问题提出在我们漫长的成长之路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大学时期,那是我们步入社会的起点,在 学校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为以后毕业了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但是 大学生们因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不强,存在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程度、家庭教养方式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认为,家庭教养方式能够对心理健康程度宜 接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心理韧性,进而使心理健康程度有所变化。因此,探究心理 韧性在心理
2、健康程度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1.4 研究假设本研究的变量和研究假设如下所示。H1: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H2: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程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H3: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程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H4:心理韧性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程度中存在中介作用;1.5 研究目的通过对心理韧性、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的关系研究,系统且全面的分析总结 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家庭教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韧性,以此为大学生身 心健康发展如何良好的应对各方面压力提供对策。1.6 研究意义1.6.1 实践意义了解家庭教养方式和现状,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正
3、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关注大学生的心 理健康,加强其心理韧性,使其拥有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品格来面对各方面带来的压力。1.6.2 理论意义本研究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扩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家庭教养 方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一直都有很多学者关注。而当下对大学生心里韧性与家 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三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该领域进 行补充完善。第2章方法1.1.1 选取本研究选取的被试均来自河北某高校大学生,线下发放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06份, 有效率88. 84虬 其中男生89人,女生317人。1.1.2 2研究工具2.2.1 心理韧性量表心理韧性量表
4、(25 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O25)该量表是 由美国心理学家Connor和Ds vid-son共同编制而成,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心理韧性测 评工具之一该量表包含5个维度即能力、本能、接受变化、控制和精神影响,共25 个条目。量表得分范围为0-100分,所得分值越高,反映受测者心理韧性越好。量表的 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重测信度为0.87,且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2.2.2 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EMBU)是由岳冬梅等人在1993年修订的EMBU中国版。由鲁峥蝶等(2010)修订,一共21 道题目,父母分别作答
5、,包括:拒绝(Rejection)、情感温暖(EmotionalWarmth)和过度保 护(Over Protection)三个维度,四点评分皿。2.2.3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UPI,也被翻译成“人格问卷”,旨在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早获得帮助, 以便及早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它旨在通过一份全面的、定期的UPI来评估 他们的情绪和行为。UPI的研究结果来源于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该协会于1966年组 织一群专业的心理学家与精神科学家,他们共同创建的这份研究,旨在通过大学新生的入 学测试,来评估他们的神经系统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等健康问题,从而更好地 保护学校
6、学子的健康。该问卷收集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的困惑、迷茫、不满和矛盾情绪。根据应用和临床 检验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按照分数统计超过25分存在心理问题,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 严重。2. 3统计处理使用spss22.0对数据整合和分析处理。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和回归分 析的统计方法。第3章研究结果2.1 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况表07家庭教养方式的状况量表/维度NMinMaxMSD拒绝406123228.67情感温暖406425648.88过度保护406164230.5家庭教养方式力7/1MQ1AQ八L总分40674148108.0o12. 5821.4413. 3847.74家庭教养方式
7、总分平均值108.05,标准差47.74,说明被试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处 于中等偏上的水平。3. 2变量间的相关分析表3-2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心理韧性的相关变量.1/SD12345家庭教养方式108.0547.741心理韧性63.4912.220.27*1心理健康程度23.527.8960.20*0.12*1注:*P0. 05, *P0. 01, *P0. 001。所有数值保留2位小数,下同。由表3-2可知:心理韧性、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程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即个体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越高,代表个体心理韧性越高,心理韧性程度越 高,个体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就越高。3.
8、 3模型验证分析3.1.1 性别的差异分析表3-3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程度、心理韧性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MSDt男114. 9548. 76家庭教养方式3. 67女106. 1347. 36男64.6112. 30心理韧性3. 78*女59.4511.08男25. 84803心理健康程度0. 30女25.217.86由表3-3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程度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韧 性上,男女差异显著,女生的心理韧性要低于男生(t=-3.78,P0.001)。因而在做心理 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时,需要先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再进行分析。3.1.2 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中介效应检
9、验程序,首先检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韧性的回归系数bl是 否显著,然后检验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回归系数al, bl是否显著, 结果见卜.表。表3-4中介效应的bootstrapping分析因变量自变量必FBBootstrap 下限Bootstrap 上限t性别5. 793. 208. 394.42*I 1家庭教养0. 1127. 73*韧性方式0. 160. 110.216. 36*性别-1.47-5. 242. 28-0. 78心理健康程度家庭教养0. 2549.32*0. 360. 290. 449. 77*方式心理韧性0.280. 150.414.21*由表3-4可以得出
10、:1 .回归方程式如下:X=0. 16M, Y=0.36M, Y=0. 28X,其中Y为心理健康程度,X为心理韧性,M为家庭教养 方式。2 .家庭教养对心理韧性有正向预测作用(B=0. 16, p0.001)。两个变量同时进入回 归方程,都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程度(B=0.36, p0. 001; 3=0. 28, p0. 001) 心理韧性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程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值为 0. 15-0. 11=0. 04, Boot 标准误为 0.01。中介效应模型,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图37心理韧性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程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示意图第4章讨论本文通过变量间的
11、相关分析、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的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家庭教养方式、心理韧性、心理健康程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第二,心理健 康程度、家庭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韧性上,男女差异显著,男生的心 理韧性要高于女生。第三,心理韧性在心理健康程度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 用。本文第一点结论家庭教养和心理韧性及心理健康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王孝龙提出的研 究结果相一致。本文第二点结论采用了性别的差异分析法得出相关结论:心理健康和家庭 教养方式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心理韧性在性别上存在区别且男同学高于女同学。此结论 未在前人研究相关文件中找到具体结果。根据这点结论在以后要着重加
12、强女生的心理韧性 水平提升。本文第三点结论参考了赵爱珍研究提出的研究结论;董贝贝提出的“心理韧性 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口 ;丁晶研究提出的“家庭教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较为直接3】”的研究结果;并采用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的检验得出:心理韧性水平在心理 健康及家庭教养间存在部分的中介作用。此结论未在前人研究相关文件中找到具体结果。 根据以上结论得出: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心 理健康的动力学原则,当一个孩子的父母提供了充分的保护和支持,他们就会更容易形成 良好的心理健康。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和行动模式对其心理韧度产生重大影响。 具有正面情绪的人更容易拥
13、抱挑战,并且更善于自我调节。此外,正确的行动模式和自我 调节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韧度的提升。通过对心理韧性展开分析,要经常举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此不断丰 富人们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储备;而不是一直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看待心理健康这个问题。 此外,众多的研究探索发现,可以通过外部因素提升心理韧性。第5章结论5.1总结论(1)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程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韧性水平上,男 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要高于女生;(2)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心理韧性水平;(3)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韧性都能够正向预测心理健康程度;(4)家庭教养方式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程度产
14、生正向作用,心理韧 性具有部分中介作用。5. 2创新与不足本研究证实了心理韧性在心理健康程度、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丰富 了心理健康程度的研究内容。心理韧性也是可以通过一些课程、有效训练得到改善和提高, 同时,本研究也为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做出了一些成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1.在研究出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后,还需要后 期的长时间验证;2.简式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问卷是大学生采用回忆的方式对问卷进行打分, 没有父母进行自评环节,因此计算出的数据可能与真实情况有所出入;3.在心理健康程度、 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可能存在其它变量,需要在此之后继续探索研究。第6章建议措施随着时代
15、发展,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均充 满着未知,而且随着高校招聘规模日益扩大,大学生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从而给心理健 康带来更多的挑战。其中,心理韧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地抵御外界威胁、保持自身能量、 维护自身利益的能量,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当前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社会环境。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整个国家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 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1)通过完善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和塑造大学生的正面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
16、程内容,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挫折、应激等情况,并且通过参加心理韧性健康讲座、沙龙等活动。(2)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培训。可以开展整体辅导、逆境想象、综合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应 激情绪,习得应对困境的正确方式,从而提高心理韧性。(3)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学校、社区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给予所 有学生充分的关怀,协调大学生的日常需求,让大学生更容易地应付各种挑战。此外,我 们还应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更多 的支持,让大学生更容易地应付各种挑战,从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参考文献1尹训红,段剑
17、伟.结构性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应对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5(5): 86-90 2姬彦红.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 (2) : 81-86.3范方仕,文莉莉,刘志.医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9) : 699-7054关颖.家庭的责任:为孩子人生打好“底色” N.中国妇女报,2015Tl-26(B01).5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 (06): 10-13.6罗瑾.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
18、769+174.7朱鲁英.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研究I).辽宁大学,2013.8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心理科学,2001 (04):481-480.9熊继新,徐雨悦,顾佳丽,张馨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窕J.大众文艺,2022(20): 136-138.10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10 (3) : 149. 11崔月,尚亚飞.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J.卫生职业教育,2020, 38(16):157-159.12 Masten AS, Obradovic J .Competence and resilience in d
19、evelopment J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994 (I) : 13-27.13Connor K M, Davidson J R.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scale: The 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J.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3 (1) : 76-82.14屈卫国.心理弹性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05):32-34.15谢巧玲,王秀希,王博,高玉红,任云.大学生复
20、原力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J.邯郸学 院学报,2009, 19(04):126-128.16姚恩菊.批评团体辅导在提高心理韧性中的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7 (35) : 257-259.17陈其秀,彭文波.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15):57-64. 8赵爰珍.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14.19王孝龙.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J.喀什大学学 报,2022,43(02): 96-100.20 丁晶.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 报,202
21、2, 41 (01): 111-113.21董贝贝.晋中市某本科院校“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职业与 健康,2022, 38(16) :2251-2254+2259.22王振宏,王永,王克静,等.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24 (9) : 716-717.23张雨晨,冯先琼,戴燕.国内外心理韧性干预研究的现状及启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 (16) : 2358-2361.24岳冬梅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3.25蒋奖,鲁峥蛛,蒋芯菁等.简式父
22、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01.26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 22(05):731-745.致谢四年的大学即将结束。此刻,我站在毕业的门口,回顾过去,感慨万千,那些由勤奋 和努力拼搏所带来的美好回忆,就像从天而降的雪花,轻盈地洒落在我渴望知识的心田。尽管这篇论文汇集了我的努力,它并非仅仅来自于个人的思考,更多的来自于老师的 教导、家庭的关爱以及同伴的鼓励。如果缺乏这些因素,那么我的学习生涯将受到很多影 响。当我结束这篇论文时,内心深处的感激之情,比起最初的欢乐更加真切。通过本次的 论文撰写,我深刻地体验了一种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家庭 教养 方式 心理健康 程度 关系 心理 韧性 中介 作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