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部审计基本准则释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一、制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意义本准则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是制定内部审 计具体准则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的依据和基础。内部审计准则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 活动的原则要求、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以及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对内部审计具 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发挥着提纲掣领的作用。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框架本准则共分六章二十七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的定 义和本准则的适用范围。第二章“一般准则”(第四条至第九条),主要说明对内部审
2、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条至第十六条),主要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全过程各 个主要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报告准则”(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主要是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内容、 编制等进行规范。第五章“内部管理准则”(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五条),主要针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提 出了对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三、本准则的规范要点说明(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制定本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基础事项进行规范,以明确内 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本准则是各个具体准则及实务指
3、南制定的基础。本准则的制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 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内部审计的定义(二十)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本准则第二十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明确规定各级 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分级复核是指由级别较高的人员对低级别工作人员所完成的工作进行复核、检查,以确 定已经完成的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建立审计报告的分级复核制度, 在提交审计报告前,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复核人应对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正确性、客观性、合理性进行核查,检查 审计报告中是否存在错误、遗漏;并对审计工作底
4、稿进行认真的检查,审核工作人员所收集 的审计证据是否能够支持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工作人员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 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执行审计项目人员的经验和水 平,设置适当的复核级次。(二十一)后续审计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 的问题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后,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有效地采取 改进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审查。后续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一个监督,促使被审计 单位管理层尽快解决问题。在后续审计中,应注意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内部审计人员双方
5、各自的责任分别是:被审 计单位管理层应当针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及时、有效地采取纠 正措施,以解决问题;而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在于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针对审计所发现 的问题采取措施、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二十二)内部审计年度计划本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审 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J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必须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内部审计机构的章程,确定年度工作目标,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编制人力资源计划和财务预算。内部审计机构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包 括内部审计机构在下一工作年度中
6、在审计项目实施,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内部审计人员的 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目标。年度审计计划应该详细列出未来年度预计将实施的审计项目,并配备合理的审计资源, 安排实施日程,选择审计项目时应按照风险因素评估的结果,对于最高风险的项目优先安排实施。年度审计计划应报送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如果在年度中期,实际情况发生了重 大变化,导致需要修改和补充年度审计计划,应及时向组织适当管理层报告及审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力资源和财务预算是在年度工作目标和审计计划的基础上编制的。内 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根据每一审计项目预计的审计时间和所需人力、财务资源,进行预算编制。 以保证机构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二十三)内
7、部审计工作手册的制定本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 定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 员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结合组织的性质、特点,根据组织内部审计的特点和应注意事项,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以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应主要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目标;职责、权力的说明;对组织的总 体情况,如组织结构、经营特点的介绍;部门的组织、管理及工作说明;部门各个岗位的工 作说明;主要的工作流程;部门的相关制度;审计中应注意事项等。审计工作手册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
8、量的一个重要 措施。(二十四)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本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 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其业绩, 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一举措有助于帮助内部审计人员发现自身工作 的优缺点,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评价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审计人员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能力;(2)写作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等。对内部 审计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有助于其本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发展。(二十五)协调本准则
9、第二十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 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包括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之间的协调。内 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进行协调是为了确保充分的审计范围;减少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共 享审计成果,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维护组织利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应当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由内部审计机构负 责人具体组织实施。双方的协调可以通过定期会议、不定期会面或其他沟通方式进行。内部审计应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就双方的审计范围进行沟通,并可以互相交流 交换必要的资料,在具体审计程
10、序和方法上达成共识。本准则第二条对内部审计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 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 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内部审计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它的目的是通 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 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富有建设性 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使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进而促进组织目 标的实现。(三)本
11、准则的适用范围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 的内部审计活动。”组织按目的可分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例如公司、企业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例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内部审计活动包括财务审计、管理审计等多种类型。本准则适 用于各种类型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从事的各种内部审计活动。(四)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本准则的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 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J组织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性质、规模及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 计机构的设置应取得组织高级管理层的支
12、持,既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拥有必要的权威,以取 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又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够 进行公正、客观的审计。例如,当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的内部治理结构时,内部 审计机构通常应归属于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在确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编制时,应考虑组织的规模,包括资产规模和人员规模,组 织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业务量,组织下属机构的地理分布等因素,以合理估计所需内部审 计人员的数量。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涉及组织各种经营活动、交易循环的各个环节和组织的内部控制、 各种政策和计划的审查,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配备具有法律、信息技术、 工程等
13、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规划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各个岗位的设置, 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所需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对各个岗位安排具有相应专业胜任能力 的人员。(五)质量控制和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本准则第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 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其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其他相关 的法规及内部审计机构自行制定的规章的要求,保证能够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内 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内部审计机构的质量控制制度是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可以包括督导、内部自我
14、质量控制及外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督导制度用于规范级别较高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下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督 导应贯穿于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内部自我质量控制应由内部审计人员自行实施,其目的在于在日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采 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保证审计质量,并且对审计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外部评价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外部的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所作的一个评估。外部人员 应当独立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评价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利害冲突。外部人员可以是来自于组织内部其他机构的人员、组织外的咨 询顾问或外部审计人员等。外部评价结束后,应提出正式的书面报告,对内部审
15、计机构遵循 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规范的情况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意见及改进的建议。内部审计活动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其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以便于被审计单位进行改进。因此,内部审计活动实质 上也是组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组织正在制 定和已经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从而参与组织内部控制建设。 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应负责内部控制的决策及实施过程,以避免影响其独立性。(六)专业胜任能力本准则第六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 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
16、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足以胜任当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内部审计工作不仅会 涉及组织的财务系统,还会涉及组织经营管理的其他环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内部审 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相关准则、法规及组织的会计制度,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税收、金融、管 理学及相关业务经营知识,才能对组织的财务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做出恰当的评价。鉴于组织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相关知识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持续的后 续教育,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七)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本准则第七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
17、的职业谨慎态度 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 质、品质、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内部审计职业以独立性、客观性为职业形象,因此, 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是维护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形象,树立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发挥内部 审计工作效用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业务时,应秉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根据所审查项目的复杂 程度,合理使用职业判断。应有的职业谨慎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具备人们所期望 的谨慎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同或类似情况下应该具备的谨慎态度和技能。内部审计人员 应视审计项目的工作范围和复杂程序,警惕可能发生错误、遗漏的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内部 审计 基本准则 释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