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docx
《益阳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益阳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发改委发改经体20073428号文件和湖南省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以“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益 阳”为目标,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节能减排、体制创 新、城乡统筹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全省、全国两型社会 建设提供示范。(二
2、)基本原则。坚持加快发展和先行先试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 运作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和区域特色相结合;坚持对接长 沙和内生发展相结合。(三)战略定位。围绕“四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和“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目标,积极 对接长沙,将益阳着力打造为新型工业化和宜居山水生态旅切实加大投入,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网、信息、 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好村 容村貌治理和乡镇集市的环境整治,建设一批农村生活污水、 垃圾处理设施。引导乡村工业合理布局、规模发展、集中处 污,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民主 管理。认真开展新农
3、村示范片、示范村建设,坚持以点带面, 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五)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1、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重点建设会龙山旅游区、鱼形山和 四方山旅游区、山乡巨变第一村(二期)、南洞庭湿地旅游区、 中国(益阳)黑茶文化城、梅山文化及雪峰湖生态保护和旅 游区、厂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德昌公园红色旅游等项目。 重点开发现代观光农业高端休闲度假、特色文化体验、商贸 及工业、红色旅游等一批旅游产品。积极培育茶马古道风情 游、都市购物游、益阳访古游、南洞庭湖乡风采游、乡村休 闲游等一批旅游路线,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景点对接,争取 将我市纳入省内精品旅游路线。着力办好洞庭渔火
4、节、大通 湖大闸蟹美食旅游节、桃花江美人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旅游节 会。将我市着力打造为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独具特 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2、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构建益阳湘中北区域物流枢纽,加快中心城区商贸 物流的发展,建设一批综合性或专业性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抓紧实施益阳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兰溪粮油物流中心和 南县南洲物流中心等建设工程,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枢 纽,力争引进和培育2-3个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成1个 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56个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 展第三方物流。重点鼓励和扶持为工业和大型商业组织提供 货物供应及其它相关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基础 建设和信息资源的
5、开发利用,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 设,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的 信息共享。3、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适应生活方式转型和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以培育 行业龙头企业为抓手,继续做大做强商品零售、餐饮、住宿 和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养老、生活保健、休闲娱乐和社 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六)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绿色益阳。1、加强生态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实施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在全社会 培育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以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为契机, 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扶持造林大户,认真实施退耕 还林、林业血防、长江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以创建 国家森
6、林城市为抓手,狠抓中心城市美化绿化,开展花园式、 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和“10万株树绿银城”行动。强化重金 属污染治理、航道整治和资水益阳段“一江两岸”建设,实 施资江流域益阳段治理。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抓好水资源 综合利用、湿地生态保护等项目。积极推进新区林地绿化建 设,发展益沅线、益桃线、益衡线三大花卉苗木产业带,打 造城郊生态圈。以环保、生态、绿色为主题,积极开展绿色 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主题创建活动。2、强化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优化大气环境,抓好废气排放企业的监测和治理。落实 资江益阳段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全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 争取撇洪新河及流域纳入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7、推进污水 垃圾处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城区生活 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防治农村 面源污染。试点并逐步推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积极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 效益项目。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 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科学制定年度减排计划, 继续抓好造纸、苦麻、化工、水泥建材、火力发电、有色金 属冶炼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和规模 化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继续完善全市现有六座城镇污水处理 厂配套管网建设,按期推进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强制规划清洁生产审
8、核,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装备的研发、 引进和应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逐步淘汰、关闭污 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努力完善污染物减排指标、 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设。(七)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 部新区建设。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长益常城际铁路、石长铁路、益宁城际干道、长 张高速公路、319国道组成的综合交通主轴,提升城际交通。 健全物流、污水垃圾处理、标准化厂房、供电、供气等配套 设施。实施鱼形山水库配套及引水入库工程,新建区域性供 水厂,实现与城区供水并网对接。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加快 示范区数字化建设。2、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区。突出抓好生态保护和新型工业化,重点
9、发展先进装备制 造、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四大主导产 业,逐步形成“湖南省汽车零配件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 “绿色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基地,着力打造中 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长株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配套 基地、城乡统筹和循环经济发展基地。3、努力建设高端三产业区。把鱼形山地区作为“两型”社会建设在面上展开的重点 突破口,按照“两型特色、省市共建、市场运作、国际水准” 的总体思路和“一年实质性突破,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形成 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时间要求,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产业聚集、科技创新、土地管理等五个方面的体制 机制创新,配套推进投融资、财税、城
10、乡统筹、对外开放及 行政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建设“哥本哈根”小镇、生 态休闲运动走廊、“银发”产业园、特色科技文化产业园、生 态宜居生活区、低碳技术产品展示中心、特色商业步行街区 等七大功能组团,将鱼形山高端三产业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 品质的现代生态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中部地 区“两型”产业示范基地、低碳产品技术展示交易中心、新 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区。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内容(一)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体制机制改革。1、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大力做好节能减排 工作。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 任评价、考核和奖
11、惩制度。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和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节 能执法监督机制,对节能减排成绩突出的企业(项目)在用 电、用水、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建立健全能源 统计、计量体系,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健全节能 减排投融资机制,研究制定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财政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强节能减排领域的信贷支持。2、推进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推进销售电价分类改革,对国家限制类、淘汰类产品和 能耗超过规定限额标准的企业,落实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 政策。严格落实脱硫电价。推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发 展的
12、电价政策。规范管道燃气价格管理,完善成品油价格形 成机制,完善促进污水、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探索建立分 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制度,对居民生活用水采用阶梯式水价, 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3、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办法,支持各县市区按照资源禀 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 农业示范区,扩大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支持沧水铺镇再生塑 料回收生产加工试点园区、拓普竹麻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项目 建设,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广中 水回用,建立利用余热、余压、余气等能源的长效机制。建 立城镇居民垃圾分类管理和回收制度,促进可再生资源的
13、综 合回收利用和规模化经营。4、深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规范运作、公平公正、提高效益,积极探索公共资 源市场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拓展配置领域。不断加强 招投标、拍卖、挂牌出让、电子竞价等重点制度建设和统一、 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1、健全环境保护机制。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 投融资机制。完善产业环境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实施战略 环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凡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 不予准入或强制性退出。2、建立资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争取资江流域益阳段纳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污染治理规 划。以控制沿江沿湖地区项目准入
14、和开发强度为重点,加强 水系、水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和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有效 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流域综合整治和保 护机制新模式。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运行机 制;建立规范的生态补偿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生态补偿分级管理体制;建立保 障有力、配套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调整优 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 度。积极探索区域间生态补偿方式和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 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引导鼓励生态 环
15、境保护者和受益者通过自愿协商实现合理的生态补偿。积 极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与城乡土地开发相互促进的 有效途径,在改善环境中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在土地开发中 积累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三)推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1、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探索建立企业、项目、资源、技术在区域内转移的利益 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 能,促进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益阳优势产 业集中,国家和省支持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产业项目 实行优先布局。2、建立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制定益阳市“两型社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鼓 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
16、目。建立产业退出机制,综 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3、建立产业集聚的激励机制。设立产业发展政府资金,并在税收、用地、行政审批收 费、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重点支持符合“两型社会”建设 要求的产业加快发展。4、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与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质 量体系认证、产品研发和专利申请,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优势资源、优质资产向重点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品 牌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支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 加大品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推动资源整 合与共享。(四)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1、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坚持“工
17、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 集中”的原则,完善用地规划。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奖励 机制,鼓励企业增资扩股不增地,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活动,摸清底数,分清类别,整合破产企 业、乡村集体企业闲置土地等,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地 上”和“地下”两大空间,多方引导鼓励企业兴建多层厂房、标准厂房,提高单位土地容积率,不断提高土地“亩产”,促 进科学发展。2、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建立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将保护耕 地目标纳入政府、行业部门的责任范围,形成耕地保护的共 同责任机制。探索建立耕地分级分类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 用于支持和补贴政府和农民进行耕地保护
18、。建立财政投入与 社会投入有机结合的土地开发整理投入机制,鼓励单位和个 人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并探索土地整理资金集中使用的新办 法。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依托,在实现占补平衡、改善耕 地质量的基础上,统筹实施耕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3、创新土地市场机制。完善全市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探索开展地票交易 试点。顺应市场发展需求,探索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模式,允 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交易市场。健全农村土地经营 权抵押、担保制度。4、创新征地用地机制。健全农民征地补偿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引入市场 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和安置。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采取集体
19、建设用地 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 建立对进城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统一规范管理 的制度及整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发 挥土地效益。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农业耕地资源总量 平衡的前提下,探索市域内土地指标异地调剂的新途径。(五)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1、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园区为依托,加快知识 创新体系和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 研机构等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多层次的科技研发 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制、打造品牌 优势,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引进国内
20、外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益阳设立研发机构。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以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 信息产业园、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湖 南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主的产业化平台,加快科技成 果转化。设立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专项资金,建立科技 成果和专利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统一公 开招投标制。3、强化企业创新动力机制。培育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引导广大企 业走创新发展道路,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推进创新型科技园 区建设战略目标的深入实施。根据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创 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现有基础,按照国家和省科技部 门的统一部署,鼓励
21、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创新型企业示范、 试点、培育工程。引导重点企业进行“两型”产业关键技术 研究与开发,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一批传统重点产业和企业, 游城市。(四)主要目标。到2015年,初步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制度保障 体系,形成比较健全的市场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社会保障 体系,初步建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的“两型” 社会。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化学需 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10%左右, 水环境和城市空气质量、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到2020年,基本完成“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 任务,在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有重大突破,人口资
22、源环境与经 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省乃至 全国清洁能源基地、船舶制造基地、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 承接地,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集原生态与现代化为 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典范。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两型”社会发展基 础。1、发展交通网络。按照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铁 路、公路和水路交通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 成石长铁路复线电气化工程和长益常城际铁路,积极争取安 张衡铁路、常岳九铁路和益阳至娄底铁路增建二线等3条铁 路开工建设。全面完成319国道益阳南线高速、二广高速益 阳段
23、、杭瑞高速益阳段、益娄高速益阳段、益马高速、马迹加快开展企业技术开发费认定工作进度,推动企业在当前形 势下,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4、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破除科技人才使用的体制性障碍, 落实税收、住房、收益分配等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技术人 才来益创业。组建“两型”技术专家库、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加速推进技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六)推进金融财税体制改革。1、加强金融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更多金融机构来益阳设点。推动益 阳商业银行上市,实施区域化经营战略。设立生猪、稻米等 大宗优势产品商品交易市场和期货交割库。完善中小企业融
24、资担保体系,积极推动建立以财政资金为主,企业资金、社 会资金和外资共同出资的金融担保机构,支持各区县(市) 建立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机构,形成各类担保机构相互补充、 平等竞争、有序发展的融资担保体系。强化服务,支持村镇 银行健康发展。2、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活动。深化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 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特定优势,大力引进、开发、应用新的 金融工具和产品,全面推广“兰溪模式”、安化“企融通”等 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创新产品。优化信贷结构, 重点扶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项目贷款。优先满足企业节 能减排技术改造的贷款需求,并实施优惠利率。加快建立信 用担保体系,重点加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益阳市 资源 节约 环境友好 社会 建设 综合 配套 改革 试验 实施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