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经验.docx
《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经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经验今年1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文化生 态保护区名单,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列其中。这意味着,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 保护实验区成功通过验收,成为目前贵州省唯一的国家 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全国仅通过验收的5个实验区 之一。对黔东南而言,是时代赋予的机遇。2012年12月,原文化部批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 州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7年1月,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2016-2030)通过文化部批复实施。在州委州政府的 坚强领导下,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黔东南
2、州成功创建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康 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凝聚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这充分说明了 我国对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弘扬、传承 和保护民族文化刻不容缓。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推动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维护文化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完整,对于提高文化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对 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 义。黔东南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 乡、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
3、。这些宝贵资源, 是黔东南历史文化的足迹,更是黔东南文化的“根”和“魂”,成为推动黔东南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近年来,黔东南州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研学旅游体验、 利用“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综合保护、让非遗保护 植入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推动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增进了民族 团结,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同时,深挖民族文 化的当代价值,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乡村发展的契合点,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提 升产品设计、创新营销思路、打造过硬品牌,不断提升 市场竞争力,让民族文化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拓展农村 就业的增长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
4、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 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 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 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金字招牌,在秉持 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下,充分 实现了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 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的重大意义。千百年来,我州多民族共生共荣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 以苗侗文化为特色、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黔东南民族 文化,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 乡、民间手工艺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存核心地、
5、 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文化遗产及生态环 境丰饶。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侗族刺绣、苗族蜡染、苗族银饰 这些丰富多样、具有黔东南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是黔东南历史文化的足迹,更是成为推动黔东南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自2012年12月,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 设立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建设工作,坚持高位谋划推进、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载 体模式,先后颁布实施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区总体规划(2016-2030)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 文化村寨保护条例等十余部地方性法规,为民族文化 生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制定出台了黔东南国家 级民族文
6、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实施计划(2017 2020)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健全保护工作制度。全州上下点燃文化生态保护的星星之火。整理出版31本十余万册实验区非遗系列丛书,完成 侗族大歌、苗族古歌等33个项目及15位国家级传承人 抢救性记录工作,在全省率先安装贵州省非遗数字化著 录与存储应用系统,系统覆盖保护区的16县(市)。积极申报认定、壮大传承队伍,建立国家、省、州、 县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形成老、中、 青结构合理的传承格局。通过传承人职称认定,提升社会认可度,增强传承人文化自信心。加强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建设,探索出一条“以非遗 小镇为引领,以非遗展示馆为骨干,以村落非遗传习基
7、地为支撑”的非遗传习基地建设模式。全州现有各类非 遗传习基地358处,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提供阵地保障。加强重点区域整体性保护,优化文化生态。围绕“三 山(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三江”(清水江、都柳 江、y舞阳河)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实施跨县域非 遗项目整体性保护工程。推动了侗族大歌、苗族飞歌、 苗族古歌、侗戏等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提升了群众 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自觉性。开展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6-2020年间累计完成非 遗传承人群培训超过5万人次,通过建设雷山县麻料银 饰村等非遗扶贫工坊,助力全州15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 困人口 84. 32万人于2020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推进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让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黔东南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广经验 民族文化 传承 熠熠 生辉 东南 创建 国家级 文化 生态 保护区 推广 经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