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docx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篇一: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书目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四周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
2、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留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留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
3、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难受 1.视察难受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难受评分,可应用难受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详细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开活动及精神惊慌
4、。出现呕吐或便血时马上报告医师,帮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视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马上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马上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5、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视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改变,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别治疗须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
6、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宁静、整齐,空气清爽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留意保暖,避开腹部受凉,依据气候改变刚好增减衣服。 5.避开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开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视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状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
7、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开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篇二: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 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任何部位,多见于胁肋间、腰腹部,常沿肯定的神经部位分布。自觉难受。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庖,簇集成群,庖壁较惊慌,基底
8、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峻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 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自觉难受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难受。 二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皮损鲜红,庖壁惊慌,灼热难受,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 栀子10g黄芩 10g大青叶15g 连翘 10g 泽泻 10g元胡 20g 车前子10g 当归10g 生甘草 10g。 脾虚湿蕴证:皮肤颜色较淡,庖壁松
9、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白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 10g 板蓝根 15g元胡20g泽泻10g生甘草10g 加减:发于上腹者可加片姜黄6g;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20g; 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各10g;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9g;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10g;水疱呈向性者可加丹皮茅根各15g;继发感染者可加银花10g、蒲公英15g;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3g;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15g 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难受并不止,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
10、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鸡血藤15g鬼箭羽15g红花 6g 桃仁6g 元胡 20g 川楝子9g木香 10g 陈皮10g忍冬藤15g瓜蒌10g。 加减:余毒未清的加黄芩10g、板蓝根15g;实者加川大黄10g 破瘀;年老体弱者加黄芪10g30g、太子参10g以扶助正气;阴虚者加元参15g、麦冬15g、龟板10g;睡眠欠安者,赐予生牡蛎30g、首乌藤30g;难受甚者加全蝎3-5g、地龙10g。 (二)外治法 皮损处理 水疱大庖赐予抽吸庖液,脓疱赐予清创处理。 红斑、水疱、渗出皮疹赐予中药湿敷,以黄柏、马齿苋等清热解毒中药按3比例加水或内服后三煎加水3000ml,煮沸后小火煎15分钟,渗出药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蛇串疮 中医 护理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