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6篇_1.docx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6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6篇_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优秀6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 篇一 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 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 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
2、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 讨论、交流: (1) 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 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 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 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 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
3、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 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理解“彻夜”。 引读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3) 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 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 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
4、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 延伸交流 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 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六年级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5、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师:是啊,当波兰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沙皇俄国手里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忍痛离国(相机板书:忍痛离国)就在肖邦离国祖国波兰的途中,发生了感人的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说。(相机板书:师生送别) 3、在这深情离别的时刻,
6、文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感动?再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4、交流: (1)“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这埃四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面对着自己朝夕相处而又即将远走异国他乡的同学肖邦,此时,送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肖邦说些什么呢? 出示:“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我想,同学们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那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的歌词。出示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爱/” 师:读歌词
7、,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依依不舍、浓浓的爱国之情) 师:让我们将这依依惜别的情感,浓浓的爱国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深厚的师生情、满腔的爱国情) 指导朗读。 (3)“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师:如果没看课文,你觉得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会是什么?为什么? 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告诉弟子,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波兰人
8、,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用心良苦) 5、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深情送别,肖邦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读:当老师和同学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为他送别时,肖帮_;当埃斯内尔把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时,肖帮_;当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银杯时,肖帮_。 师:肖邦始终没有说话,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老师和同学诉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下来。 6、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3-4自然段) 师:肖邦带着对祖国的千般依恋,对老师和同学的万般不舍,登上马车,离开了波兰首都华沙。可是,就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发生了一件令他悲愤欲绝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
9、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交流。追问:什么叫悲愤欲绝?肖邦“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悲的是起义失败,波兰人民又将陷入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愤的是沙皇俄国的侵略暴行)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3、欣赏革命练习曲片断。 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波兰人民从此就放弃了吗?没有。作为波兰人,作为音乐家,肖邦与敌人作斗争的最佳方式就是音乐。他要通过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来表现波兰人民的哭喊与抗争。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肖邦废寝忘食地工作,没了时间的概念) 5、师:就是在这样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下,肖邦还在时刻思念
10、着祖国。(相机板书:日夜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5-6自然段) 师: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肖邦坚持了多少年?(18年)十八年,六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恐怕连铁人都要累得倒下,更何况肖邦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呢?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的原因? 2、师:作者在这时用了“终于”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 4、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2)、个别读,齐读。 5、引读第六自然段。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
11、9岁。(相机板书:与世长辞) (1)、从这个“才”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惋惜、伤感) (2)、个别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波兰大音乐家肖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肖邦是个怎样一秘的人?(爱国、富有才华、酷爱音乐) 2、针对板书总结。是啊,肖邦的爱国就体现在他忍痛离国时的满怀悲愤,体现在师生送别时对祖国的无限依恋,体现在彻夜工作时对祖国日夜的思念,更体现在与世长辞前的深情嘱托。同学们,让我们满怀着对肖邦的敬意,再次齐读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肖邦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幼儿园我的祖国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阅读课
12、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 学习邓亚萍为了祖国的荣誉而奋勇拼搏的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画出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二、讨论、分析: 1、联系电视中运动员获奖时的画面,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邓亚萍历尽艰难,取得胜利后的万分激动的心情。 2、结合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庄严、徐徐升起、激动、等词语。 3、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够为祖国争得巨大的荣誉? 4、面对鲜花和荣誉,邓亚萍是怎么说的? 5、她为什么将荣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把我 心脏 带回 祖国 教案 优秀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