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案(优秀9篇).docx
《《笔算乘法》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算乘法》教案(优秀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笔算乘法教案(优秀9篇)笔算乘法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 【情景导入】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
2、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新课讲授】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
3、式? 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
4、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
5、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6、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
7、,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
8、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
9、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
10、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
11、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1、竖式计算:2413=788=1245=4957=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12、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13、?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24 1212 48224的积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 321243122214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14、笔算乘法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1主题图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答案 4330=答案 1240=答案 3120=答案 1720=答案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答案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
15、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
16、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笔算乘法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理解笔算的算理,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17、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笔算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点子图。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22011301410 114123142= 2、抽查学生笔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3、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书店买书呢?林老师这个周末也去书店买了一批书,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41页例1主题图。你能帮林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要用乘法?(板书:1412) (3)师:
18、同学们,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林老师要跟同学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4)引导学生利用复习题的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5)小组合作探究,找到1412的计算结果。 (6)汇报:抽查小组成员上台板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7)过渡:孩子们真聪明,利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知识,成功的找到 1412的计算结果,非常棒,继续加油哦。我们已经知道1412 168,怎样把它写成像142那样,列竖式计算呢?那么请继续跟林 老师一起学习。 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笔算乘法 笔算 乘法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