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生物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
2、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 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 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AI展示课题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二)新课讲授: 芽:就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一、枝芽发育成茎 1芽的种类 按芽着生位置 顶芽(位于枝条的顶端) 侧芽(位于枝条的侧面) 按芽发育类型 枝芽:指将来发育成枝条(枝和叶)的芽。 花芽:指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混合芽:指将来既可发育枝条,又可发育成花的芽。 2枝芽的结构 3枝芽发育成茎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二、茎的基本
3、结构 CAI展示木本植物茎结构横切图 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 自主学习: 1、木本植物的茎有几个部分组成? 2每部分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
4、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CAI展示年轮图,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70页实验功能茎的输导 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目的等。 CAI展示实验视频“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师生讨论:得出茎的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AI展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
5、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内容。 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
6、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7、;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
8、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
9、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
10、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
11、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
12、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
13、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中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那么植物也进行呼吸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提问:你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吗? 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提
14、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将100克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 请两位同学分别取一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 讨论: 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 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有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 : 1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蔬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2说明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我们的推理一致吗? 讲述: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植物
15、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讲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已经被许多科学实验所证实。 演示实验:将新鲜的植物和烫过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把两根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入两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提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新鲜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因此燃烧的小木棒伸入时会熄灭;而烫过的植物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锥形瓶中的氧气没有被消耗,所以燃烧的小木棒仍然继续燃烧。 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 讲述: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16、提问: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呢? :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能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难点和重点 重点: 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 形成爱
17、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 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结果交流
18、 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 布置课后作业: 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但这节课还得上。只能利用课内十分钟让他们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没找到,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尽量提醒学
19、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捉鼠妇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
20、.解读实验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书本P107并补充。 2、书本P108资料分析: (1)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积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样的地方会有较多的植物生长? (2)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似,植被类型却不同,这是为什么? (3)除了水,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还有什么?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都有答案,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找出来,还是比较难的,所以可以利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 学生汇报讨论题答案 对于学生的因答给予,并适时让学生做笔记。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沙漠地区降雨量少,植物无法生长。降雨量较多,地下水较多的地方植物生长。 2、
21、长白山降雨量多,足够水供植物生长。 3、水不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还有温度,土壤的肥沃度 分析数据 分析表格,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含水量有很大差异,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单纯说出来比较单调,让学生从表格中找出结论这样更深刻理解 学会根据数据绘制条型图 根据小麦的不同时期绘制条型图,让学生学会分析 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水分 B、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 C、大多数的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分,但少数生物体内不含有水分 D、植物体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体吸收无机盐 教学后记: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本来打算合并到其他课上,但考虑到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源。后面的练习题很重要,把本课的知识和之间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学生也不会觉得难。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