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6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6篇】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诙谐“目、耳、头、米”个生字。认识个偏旁。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识记本课生字。 【用具准备】 、布置作业:晚上观察夜空。 、一幅描绘宁静月夜的课件图画。 【教学设想】 在古诗的诵读之前,可通过课件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图中入境并伴有相应的音乐,还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边做动作边朗读。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古诗。在理解词意方面可联系生活实际和动作来理解。如:在理解低头和举头时可用动作来示意。学完古诗时,可把说说看到的夜空景象来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2、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静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 、师范读。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齐读生字、正音。 去掉拼音读生字。 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检查。 随生字认识偏旁。 三、朗读古诗 、领读古诗。 、通过课件出示古诗,并出示相应的需停顿、读重音的地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生生解疑,师辅助引导。 、出示课件在课
3、件和音乐声中指导朗读: 同桌互读。 男女生分读。 、指导背诵: 自己试背。 指名背诵。 齐背。 同桌互背。 四、细背古诗 这首古诗中有一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举头低头 五、检查背诵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后记 对于古诗部分,学生背得很快,但总是把个别字音背错,以后应注意纠正,加强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古诗。 、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需认读的生字: 目 耳 头 米 、学习书写: 通过课件观摩这四个字在田字格中占位。 自己说说,和同桌说说,书空练习。 集体学习“目、耳、头、米”的写法。 描红、临写。
4、教师巡视指导。 、扩词练习: 用“目、耳、头、米”组词,看谁说得多。 三、我会说 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说给大家听。 教师及时纠正生说的不当之处。 板书设计 静夜思 目 耳 头 米 教学后记 学生观察字的占格位置比较仔细,我在黑板上范写时,有笔画没占准都给指出。在说夜色时,多数能说出夜晚的美。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二 静夜思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S版)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本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表达了诗人李白身在异乡,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
5、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四个环节去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学习。首先是设疑揭题;接着让学生初读古诗,感知课文;然后进行细读感悟;最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下面来说说静夜思的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思”等10个生字,会写“头、乡、是”3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
6、、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在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你们有留意过天上的月亮吗?你认为它美不美?你想对它说什么?面对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诗人李白在观赏时却满脸的忧愁,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观月后写的诗静夜思(板题,读题,释题:思,思念、想念)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又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就应使学生从心理上想学爱学乐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授新课前
7、,我用了四个问句:你们有留意过天上的月亮吗?你认为它美不美?你想对它说些什么?面对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诗人李白在观赏时却是满脸的忧愁,为什么呢?接着我让孩子们边欣赏课件中皎洁的月亮,边思考这四个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他们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使他们对课文产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课件演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们自由找搭档进行自学古诗,要求学生们自读课文,找出诗中出现的生字,认读,和搭档一起解决识字任务,并把古
8、诗读通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收获了友谊。) 三、细读感悟,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请生分析) 2、李白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这让他想起了什么?(家乡的亲人)“霜”说明了什么?(月亮的洁白明亮,也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指导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个句子(速度稍慢,要抑扬顿挫)。(配乐朗读) 4、讨论:远在他乡的李白这时最思念的是什么?(课件演示) 5、小组合作交流。 6、学习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指名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用动作表示“举头”、“低头”的意思。 、
9、李白有思念家乡的亲人吗?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1.课件演示,学生模仿朗读;2.多种形式朗读。) 7、朗读全文,有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8、指导朗读,熟读至背诵,体会诗人热爱家乡,想念亲人的情感。 9、拓展延伸:面对着皎洁的明月,你想到了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新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仍然把学习古诗的重点放在朗读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
10、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风采,令其他学生都很羡慕,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我还利用多媒体的平台,把古诗的意境展现出来,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加愿意去吟诵古诗。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而完成学习的任务,读中感悟,感悟中去读。) 四、识字教学 (一)出示要求会认的字“静、夜、思”等10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多种形
11、式认读) (二)指导书写 1、出示“头、乡、是”3个字,认读。 2、说一说你的识记方法,和同桌交流。 3、口头组词。 4、指导书写。 (识字是朗读的前提基础,只有把生字学好,才能把课文朗读好,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生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
12、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就向同桌请教,再不行的话就跟着老师认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当然,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来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请识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
13、还利用课件的演示,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要求书写的生字,把写得好的作业展示出来,大家评议,共同参与,一起进步。)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明显的增强。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三 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使学生感受到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浓浓思乡情。 3、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
14、点】会认10个生字,写好4个字。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古诗 (背景屏幕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欢的古诗。 二、介绍诗人 叠纪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诗作品,写出这些古诗的作者我们把他们叫作(“诗人”)。咱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1、屏幕演示:出现李白像,让学生介绍一下对李白的了解。 2、课件演示,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古时候很多诗人都有自己的封号,李白就号称“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还称他为“诗仙”。诗仙
15、就是在说诗人(“李白”。) 三、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 1、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看,这是什么时候,李白在干什么? 2、学生看图说一说 3、揭示诗题 师:这是秋天,一个静悄悄夜晚,李白正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于是写下了一首留传千古的诗作“静夜思” 4、齐读课题 5、知道这首诗吗?让学生背一背 四、认读生字 1、读字正音 指名读古诗 在书圏出本课生字,边圈边读 同位互相检查,互读互听。(出示课件) 静 夜 床 光 举 头 望 低 故 乡 指名领读,并让学生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是哪个字,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故乡是哪?我们的故乡是哪? 开火车读 2、认清字形
16、学生小组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这些字。 指名说一说。 抢读生字游戏。(课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课生字) 相机理解“举”、“举头”: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请举头,“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对号认生字 1夜 2光 3头 4床 5故 6乡 课件出示:学生对口令: 夜是几号字?头是几号字?2号什么字?4号什么字?5号6号什么词? 答对者来摘苹果,并请摘到两个苹果的同学把其中的一个送给好朋友。 摘苹果游戏 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谁会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请学生正确摘下带有生字的苹果,领读。 五、朗读古诗 1、体会诗意 指名读古诗 “这
17、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指名说说 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机理解“霜”: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师:一轮明月当空照,银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凉地上结了一层霜,李白抬起头来,望向皎洁的圆月,想起了自己独自一人,离家在外,于是低下头来思念故乡,思念着故乡的亲人。 2、入境朗诵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大家评议,教师针对指导 导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怎样? 师范读 配乐读 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思念故乡的诗人李白,在的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月亮,,带着你的
18、心情,你的表情,和动作来吟诵这首静夜思吧。 学生练读 指名朗诵 全体起立,望月诵读“静夜思” 六、古诗赏析 师: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配乐朗诵 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师:如果你们也喜欢这两首诗可以到我们的古诗八十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个偏旁“攵”。 2朗读古诗,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背诵这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 三
19、、教学时间:1.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你知道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听过静夜思吗?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 过渡: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朋友还能背诵,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几个诗歌中的生字宝宝,还要把诗读得正确,有感情。有信心吗? (二)学习生字 1、翻开书74页,自己读诗句,读完后将圈出来的生字宝宝多试拼几遍。 2、指名读,评议。 3、学习生字。 (1)读字音: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 a、小老师带读 b、你想提醒大家怎样读好这个字? c、他能和谁交朋友? (2)记字形: a、左右结构:静(在哪
20、里看见过这个字?)、低(它的反义词知道吗?)、故(它的偏旁是什么?区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结构:夜(分部件记忆,认识部件“夜下角”)、举(图画)、望(从前,有个小王子,他的妈妈死了,他很想念妈妈,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围结构: 床(会意记忆: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床)。 d、独体字:光(谜语记忆:小儿子是个大胖子)、头(谜语记忆:大戴两朵大红花)、乡(会意记忆:乡下山路多弯道)。 (3)检测。 小朋友,今晚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苹果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
21、只有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我才送给你。” 4、写字 过渡:还有一个生字宝宝,它说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见面吗?它是? (1)“头”可以和哪些字成为好朋友? (2)观察幻灯,书空。 (3)观察:写好“头”要注意什么?写一个字 (4)抽生上黑板写,学生评价。 (5)注意再写一个字 (三)感悟意境,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
22、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齐读后两句。 6 李白在这样的夜晚独自一人身处异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讨论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师引导:在这样静谧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轮什
23、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
24、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表
25、演法、吟诵法。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认读昨天学习的生字。 二、感受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
26、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朗读古诗 1、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2、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
27、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3、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4、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8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的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
28、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感知诗中蕴含的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诗题 1、复习已学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引出诗题静夜思 二、初读诗句,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读诗句,背诗句。 (1)请会读、会背的几个小朋友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正确评价。 (2)请会读、会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 2、认读生字。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告诉大家怎么认识的。采用“生活
29、中识字”“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识字。如: 生活中识字: 夜黑夜 光灯光月光 举举重举手 熟字加偏旁: 田思 木床 古故 形近字比较: 忘望 底低 凝疑 3、自主读读句子,认读生字。 (1)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2)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三、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说意思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这的解释。如,疑:好像,举:拾,思:思念。 3、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只要意思大致对即可。 4、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四、练习书写,语境填空 1、出示生字认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如“思”字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前”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讲评。 3、填空,在语境中巩固生字。(课件出示古诗填空)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