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
2、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
3、盒。 ()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
4、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
5、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根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
6、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专门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巩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
7、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交流,如果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组: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交流。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本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
8、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获?你现在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
9、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
10、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
11、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
12、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
13、,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
14、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
15、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2021全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
16、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17、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
18、四、完成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如果学生写出的竖式不够简便可以进行引导分析:最后一步的竖式计算能否省略?如果省略,商的个位上的0要不要写?还要在哪里写0表示除完? 5、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完,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五、全课总结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题目,你认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如果被除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除到0前边的一位正好除完,就直接对齐被除数里的0,在商里写0。 六、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每
19、题的商是几位数。 再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选两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3 独立找出3题的错因,并改正,再指名回答。 七、作业 想想做做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五 设计说明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
20、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 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20xx年、20xx年的年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预设 生1: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
21、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 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 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 亲自实践,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观察20
22、xx年、20xx年的年历。(课件出示) 思考: (1)一年有多少个月? (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 (3)2月有多少天?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一年有12个月。 (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 (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 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
23、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 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直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 请大家边看边实践。 (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 (2)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用歌诀帮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 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 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 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变,令学生折服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