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7篇).docx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7篇)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所以,本节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不可少的工具。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
2、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对生活中一些物质元素含量的确定,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课时:2课时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
3、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设置问题
4、什么是元素? 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如何? (二)新课教学 一元素 1.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2.学生讨论: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教师讲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3.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
5、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4.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并要求学生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利用“养闺女”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迁移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
6、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四)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知识反馈: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是() A硅铝氧 B铝硅氧 C氧铝硅 D氧硅铝 2.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 A核内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核内中子数不同 D原子的相对质量不同 3.水是由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4.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六)课后作业 1.从生物学或科普刊物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
7、明。 2.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含量交大的集中元素及其存在。 3.背诵课本P75,常见元素名称及元素符号。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8、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元素(板书)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 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 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
9、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 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 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 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一大二小国际统一)的读法、写法。 阅读:课本第73页表4-3的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要求学生
10、掌握26种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读法、写法。 4、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
11、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引领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为今后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同时元素作为“双基”知识,是构成学生化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十分重要。 2、重点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记忆与书写。由于元素的概念较抽象,易跟原子混淆,我确定元素的概念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初三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元素的概
12、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学辅导,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我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3、,使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四、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先是简单导入、认定目标,接下来我把本部分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进行学习:第一模块是元素的概念,第二模块是元素符号的书写、记忆和意义。每个模块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都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巩固应用四个环节进行的,最后是达标测试,反思小结。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多媒体展示一杯水,水中有许多水分子,你能根据图示,说出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过渡:水中这许许多多的氢原子都属
14、于氢元素,许许多多的氧原子都属于氧元素,那么,什么是元素?从而导入本节课题。这样从学生熟知的水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入课题,贴近学生生活,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知识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认定目标(2分钟)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默读。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三)课堂达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温度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2.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3.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素 九年级 化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