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3年版).docx





《事业单位考试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3年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事业单位考试考点强化练习刑法(2023年最新版)事业单位招聘题库大纲 考点高频考题:1、单选题金融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下列属于金融犯罪的是OA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B: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风险C :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风险D :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系统漏洞造成的操作风险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A解析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 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89条第1款规定,银行或 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 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 重大损失的,
2、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B、C、D三项不构成金融犯罪。故本题选 Ao2、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 :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我国 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 受刑罚惩罚性。本题选项ABC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选项D不是犯罪的基 本特征。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
3、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 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 成社会危害性的度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 度,则不构成犯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o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含义。根据共同犯罪 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 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共同犯 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题中,甲乙丙 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入室行窃、丙接应转运赃物的分工,所
4、以甲 乙丙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o22、单选题 某晚,甲潜入乙家中行窃,被发现后携所窃赃物(价值900余元)逃跑,乙紧追不舍。甲见 杂货店旁有一辆未熄火摩托车,车主丙正站在车旁吸烟,便骑上摩托车继续逃跑。次日,丙在街上发现自 己的摩托车和甲,欲将甲扭送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伤,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本案不能以下列哪一罪名 追究甲的刑事责任?A :抢劫罪B :抢夺罪C :盗窃罪D:故意伤害罪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甲盗窃后为了逃跑,趁丙不备,夺取丙的摩托车,分别构成盗窃罪和抢 夺罪。次日为抗拒抓捕而实施的故意伤害行为构成单独的故意伤害罪。此题考 察的是
5、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时空限制。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 必须是“当场”使用暴力。“当场”指犯罪现场以及犯罪分子刚一离开现场就 被及时发觉而立即追捕的过程(被视为犯罪现场的延伸)。本题中被害人丙于 次日抓捕甲的行为已不属于犯罪现场的延伸,所以甲的暴力行为不能转化为抢 劫罪,而是单独的故意伤害罪。23、单选题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A :挪用特定款物罪B :挪用公款罪C:职务侵占罪D :挪用资金罪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 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
6、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 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 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 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Bo24、多选题下列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是_A :生产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B :故意杀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C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从中牟利的,才构成犯罪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ABC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
7、,构成生产假药罪不以“足以严重危 害人体健康”为要件,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2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 人罪并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B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之一 的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构成犯罪并不以“从中牟利”为要件,故C项 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不以“造成严重后 果”为要件,故D项表述错误。25、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A :拘役B :刑事拘留C :死刑缓期执行D :逮捕参考答案:AC本题解释:AC解析刑事拘留与逮捕均属于刑事强制措施,故应排除B、D项。拘役与死刑 缓期执行都是主刑。26、单选题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A :
8、8小时B : 12小时C : 16小时D : 24小时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 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 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 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 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 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 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
9、必要的休息时间。”27、单选题 某甲,男,16岁,因与其父共同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在审查起诉过程中,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人讯问某甲时,下述正确的做法是。A :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B :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C :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 :应当通知其聘请的律师到场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 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诉讼 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
10、行 为,有权提出控告。”28、单选题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于本国刑法,体现了A :属地原则B :属人原则C :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A解析刑事管辖原则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 管辖权的问题。一般而言,刑事管辖包括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 遍原则。其中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 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故本题选Ao29、单选题甲吃饭时与乙发生冲突,将乙打成重伤。在羁押期间,甲精神失常。经鉴定是由于羁押而引发的精神障碍。下列说法
11、正确的是oA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B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免除处罚C :甲是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D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该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 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本 题中,甲在犯罪时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且甲不具有减轻或者 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因此正确答案为Do30、单选题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
12、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A :诈骗罪 B :盗窃罪 C :抢劫罪 D :侵占罪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的认定。刑法第263条规 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 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人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 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 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 枪抢劫的;(A)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
13、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抢劫罪的手 段行为包括暴力、胁迫和其他方法。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等都属于抢劫罪的 “其他方法”,本题中,张某用酒将高某灌醉,非法占有高某5000元的行为, 显然属于以其他方法实施的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o31、单选题下列关于死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一A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B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C :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部分高级人民法院核准D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
14、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这是最严厉的一种刑 罚方法。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A项正确。犯罪的时候不满 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B项正 确。死刑有两种执行制度,一种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一种是判处死刑同时 宣告缓期2年执行(简称死缓)。死刑立即执行除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判决的 外,依法都应当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被判死刑缓期执行的各高级人民法 院有权直接核准,无需上报。因此c项说法错误。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 无期徒刑” 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o32、单选题下列何种情
15、形下,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A :犯鼐嫌疑人甲,犯盗窃罪B :犯罪嫌疑人乙,犯合同诈骗罪c :犯罪嫌疑人丙,犯间谍罪D :犯罪嫌疑人丁,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 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故本题应选Co33、单选题 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A :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 :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 :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 :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o解析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标准。所 谓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标准,其实就是犯罪既遂的标准。我国刑法理论 通说认为,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是构成要件说,即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 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凡符合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即为既遂,否则为犯 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34、单选题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一A :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B :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C :某些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D :所有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首先,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 中不存在
17、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其次,间接故意需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认定间 接故意,而危害结果一旦发生就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所以间接故意中也 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直接故意中都有未完成状态。 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实施犯罪行为,就达到既遂,所以也不可能有犯罪的未完 成状态。故选A项。35、单选题对于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A:确有悔改表现B:确有立功表现C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D:正在提出申诉的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18、(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6、单选题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己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 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参考答案:B木题解释:【答案】Bo解析: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 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 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 止。
19、37、多选题下列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的是一A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B :在犯罪集团中的非组织、领导者C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D :被教唆实施犯罪的人参考答案:AC本题解释:【答案】ACo解析: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 的,是从犯。38、单选题 被判处死缓的罪犯,死缓执行期间,应当予以减刑的条件是A :死缓执行期间,没有犯罪的B :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C :死缓执行期间有悔改表现的D :死缓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规定: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 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
20、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 减刑。”39、多选题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A :继续犯B :连续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释:BCD解析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 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连续犯,是指 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 同一罪名的犯罪。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 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行为吸收另一个 行为,只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B、C、D项当选。A项继续犯,是指犯 罪行为在
21、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故本题答 案应选BCDo40、单选题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A :过于自信的过失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本题也较简单。甲对于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肯定是直接故意,对 于丙的死亡,甲显然不是直接故意。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而造成了丙 的死亡,根本不存在是不是过失的问题,是典型的间接故意。41、单选题 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
22、正登车检查 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 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 :过于自信的过失D :疏忽大意的过失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 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 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 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Bo42、单选题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5岁青工罗霜偷的工业用紫
23、铜,罗遂偷出价值1500元的铜块交给赵某。2人的行为构成何罪?A :赵某构成销售赃物罪,罗某构成盗窃罪B:赵、罗构成共同盗窃罪C :赵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和销售赃物罪,罗构成盗窃罪D :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赵某明知罗某以盗窃所得财物出售,仍答应收购,赵罗二人在罗某盗窃 之前已经形成共同的犯罪意识,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是共同犯罪。赵某 构成销售赃物罪的前提是赵某在罗某犯罪前不知道其犯罪意图。选项A、C可排 除。由题干可知,罗某犯罪时为15岁,其所犯盗窃罪不符合刑法所规定的 14-16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此对罗某不应以盗窃罪定罪处 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事业单位 考试 考点 强化 练习 2023 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