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汇总第21课庄子二则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 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 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庄子一书风格 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 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 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 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
2、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 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 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 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逍遥游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北冥有鱼重点字词及翻译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重点词语:冥:同”溟, 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其:它的。为:叫作。翻译:北海里 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稣。原文: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重点探究1 .本文论述了叁与圭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C2 .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
3、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 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即通过比喻,引入至道, 形象生动地告诉读者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删去。3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 弓I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 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4 .请结合你的学习经历,举一个例子,谈谈对教学相长的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例子:我一你” 师生关系的确立表现出互惠的崭新特点。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 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 教育老师,他们在课堂上相互影响,相互提高。(需要学生
4、结合具体 的经历谈)大道之行也重点字词及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重点词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助词,不译。行:施行。为:是。公:公共的。选, 选拔。贤,指品德高尚的人。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讲: 讲求。信:诚信。修:培养。睦:和睦(气氛)。翻译:在大道施行的 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 事情),(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原文: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重点词语:故:因此。独:只。 亲:以为亲。亲:父母。子:以为子。子:子女。 翻译: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原 文:使老
5、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重点词语: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 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者,的人。皆:者院养:供养。翻译:要使老人有终 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 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 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原文: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重点词语:分(f6n):职分,职守。归,女子出嫁。 货:财货。恶:厌恶、憎恨。于:在。于:被。身:自 己。为:为了。翻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
6、及时婚配。财物,厌 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 己的私利。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重点词语:是故:因此。谋:图谋之心。闭:闭塞。兴:兴起。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故:所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闭:用门闩插上。翻译:因此,图谋之 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发生,(家家户 户)都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原文:是谓大同。 重点词语:是:这。谓(w6i):是。大同:指理想社会。同, 有和、平的意思。翻
7、译:这就叫作大同社会。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对理想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同时,也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点探究1 .文学常识。(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2)四书: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2 .”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 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 下三句是分述。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 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 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
8、和能,”贤指品 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 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3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 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 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
9、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 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 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 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 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4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 的大同”社会作对比
10、,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 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 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 非常鼓舞人心。5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 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 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 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 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6 .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 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
11、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7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 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 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 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世。8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 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
12、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 .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爰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爰,能安 居乐业的句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11 .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 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2 .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 孤独。13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 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 有所终
13、“幼有所长。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 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 归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 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第23课马说文学常识”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 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文 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 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诗与 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著有昌黎先生集。重点字词及翻译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重点词语:而:表转折
14、,但是。故:所 以。虽:虽然。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 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原 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 里称也。重点词语:祗:只,仅。辱:(受)屈辱。于:在。 奴隶人:奴仆。骈(p话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 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才历:马槽。以称:以著称。以, 凭。翻译: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 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重点词语: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一食:吃一次。食,吃。或:有时。尽:吃尽。 石:容量单位。食(si)
15、:同饲,喂。其:指千里马。而: 表承接。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 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原文: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重点词语:是:这。 虽:虽然。能:才能。食:吃。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且:犹,尚且。 欲:想要。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 做不到。得,能够。安:哪里,怎么。翻译:这样的马,虽有日 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 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原文
1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 之而不能通其意,重点词语: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 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 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尽:竭尽。材:同才,才 能、才干。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 之都指代千里马。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翻译: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 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原文:执策 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不知马也!重点词语:策:名词,马鞭。而:连词,表修饰。 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表示加强
17、 诘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表 推测,恐怕。翻译:(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 里马!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理解式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描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出的感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才历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7)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8、,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文章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 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 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硬和控诉。重点探究1 .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
19、马也。2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文学常识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祖籍 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 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三吏” “三 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20、。一男附书至,二男 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译文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重点词语:之:助词,不译。其:表推测 语气。化:变化。而:表顺承关系。为:成为。其:它的。翻译: 稣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稣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朋鸟。原 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 之云。重点词语:之,助词,的。其,代词,指鹏的背。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表修饰关系。其:它的。 之,助词,的。翻译: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
21、飞的 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原文: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重点词语:是:指示代 词,这。海运:古今异义词,古指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 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分南飞。今多指海上运输。则: 连词,就。徙:迁徙。于:到。翻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 将要飞到南海去。原文:齐谐者,志怪者也。重点词语:志 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 物。翻译: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 异事物的书。原文: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重点词语:之,的。言,话。之,主谓间助
22、词,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于,至九水击:击水,拍打水面。水,水 面上。拉,盘旋飞翔。扶摇,旋风。而,表修饰关系。上, 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飞。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以, 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翻译: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 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呼喝得多么狂怒,妇人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 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戌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 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 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 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好的衣 服。虽然
23、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紧 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 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 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内容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它以耳闻为线 索,按时间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 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 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 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诗的首尾 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 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诗人的叙述、老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