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文关键词:上册,教案,单元,语文,部编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文简介:6.画【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相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文内容:6.画【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相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2、会写“水、去”等4个字。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相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每天干活不说话。2.出示课文,老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1.出示插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
3、”4个字。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相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相互教一教,读一读。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刚好订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1.小组共学生字词。2.展示汇报:小老师领读生字词语,留意提示读音。汇报本组识记生字的方法。3.师生点评,相互补充,总结识字方法。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找寻这3个字的相同点。相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2)在详细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视察后说一说
4、: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4)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相识斜刀头。(5)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课间操“说反话”。4.复习巩固。(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
5、齐读。四、老师范写,学生练写1.学生视察范字“水、去”,留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老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比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不”。2.绽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2.运用“摘果子”嬉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二、朗读诗句,领悟诗意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2.学
6、生读课文。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3.师生沟通: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光明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光明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淌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吓得飞走。依据沟通状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画中描述:生活所见: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4.熟读成诵。(1)采纳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启发他们绽开想象,
7、依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三、老师示范,学生练写1.学生视察范字“来、不”,留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来: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2.老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比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大小多少教学目标:1.通过归
8、类识记、图文比照等多种方法,相识“多、少”等12个生字,相识反犬旁和鸟字旁2个偏旁。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3.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运用;学习并积累带量词“只”的短语。【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了解量词“头、群、颗、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例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纸张,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数量。2.揭示课题: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3.老师小结:由此可见,大小、多少都是
9、通过比较才能得知的。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大小多少。4.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二、明确课时目标三、图文结合,识字认字1.课件出示第1小节(插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头黄牛、一只猫)认读“黄、牛、只、猫”。(2)指名读,自由识记字形。提示:“黄”是后鼻音;“牛”是鼻音,声母是n;“只”是整体认读音节。2.课件出示第24小节(插图)(方法如上)(1)认读“边、多、少、鸭、苹、果、杏、桃”。(2)实行多种方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自由认读生字,集体沟通: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学生说识字方法,老师点拨)偏旁归类法:在字形上,“杏、桃、苹、猫、鸭”等字的偏旁与字义有
10、关,木字旁一般与树木、木材有关。可引导学生关注偏旁,建立形义之间的联系,并结合相识鸟字旁和反犬旁。图文比照,学习象形字“牛”。熟字加偏旁。如,“猫、边、鸭、苹、杏、桃”。事物归类。如,动物类“黄牛、猫、鸭子”,水果类“苹果、杏、桃”。反义词。如,“多少”。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多:多少、众多、大多少:少见、少数、很少黄:黄牛、黄色、黄金边:边上、水边、天涯果:苹果、果树、果子桃:桃树、桃花、桃子三、再读儿歌,感知内容。1.师:再读儿歌,标出儿歌共有几个小节,看看是谁和谁比,比什么?(学生自由说,老师随机板书:大小多少)四、书写指导“小、少、牛”本课
11、要写的5个字都是独体字。其中4个独体字,先让学生视察这4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都有写在竖中线上的支撑笔画竖或竖钩,从而领悟支撑笔画对摆正汉字位置的作用。“小”和“少”字形接近,指导视察、比较。“小”第一笔竖钩压竖中线,左右两点要匀整,左点比右点略低。“少”第一笔是竖,不带钩;第四笔要稍长,托住整个字。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后进行描红、练习书写。书写反馈,投影学生书写状况,师生评议。四、总结课时学习收获。其次课时一、复习巩固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2.运用“摘果子”嬉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师生接读句子。二、读准数量词中“一”的变调。老师引导学生先回顾秋天一文中“一”
12、的不同读音,再尝试着自己读读“一”在数量词中的不同读音,然后出示按读音分类的数量词读一读,在读中感受“一”的变调规律。三、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发觉文字与图画的对应关系。1.学生视察图画,说说图画里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哪个多,哪个少。(1)学习第1、3小节。(2)师:哪个小节是比大小的?(第1、3小节)(3)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1、3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黄牛和猫,一组是苹果和枣。)(4)指导学生视察,比一比,明白谁大谁小。(板书:黄牛大,猫小;苹果大,枣小)(5)尝试加上动作说一说。如,让学生用手比划圆圆的苹果样,说“苹果大大的”,大拇指和食指靠拢,形成一颗枣子样,说“枣子小小的”,
13、再配上动作,读一读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5)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比较大小?(学生探讨,沟通。)2.比多少。(1)学习第2、4小节。师:除了比大小,还比了什么?(多少)哪个小节是比多少的?(第2、4小节)(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第2、4小节。(课件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组是一堆杏子和一个桃。)(3)指导学生视察、比较,怎样才是“一群”?“群”可让学生看图,通过鸭子和鸟的数量对比,知道许多事物聚在一起,才能叫“群”;“堆”可让学生看图中桌上的水果,说说哪是杏,哪是桃,理解“堆”的意思,再拓展说说生活中望见什么也是成堆放着的;“颗”,则可让学生视
14、察一些圆形和粒状的实物,如一颗黄豆、一颗珍宝、一颗葡萄,直观感受“颗”的意思和适用对象。(板书:鸭子多,鸟少;杏子多,桃少)(4)师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学生探讨,沟通。)4.相识反义词。出示“大小”“多少”,相识反义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反义词。(如:远对近,来对去,白对黑,高对矮,有对无。)5.熟读成诵。同桌互读、拍手伴奏、接读句子等方法,激发学生朗读的爱好,帮助学生驾驭朗读节奏。朗读时,每段尾音可以稍拉长或强调,节与节之间要有停顿。出示图画和部分文字:一个(),一个(),一头(),一只(),学生看图补充背诵;再提高难度,隐去文字,看图背诵;最终除
15、掉图片,干脆背诵。四、书写指导“果、鸟”“果”先写“曰”,再写“木”,竖笔从上写到下,压住竖中线,最终撇和捺。“鸟”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要拉宽些,最终一笔要拉长一些。老师示范竖折折钩:老师可用一段铁丝折出“竖折折钩”,让学生直观感受是一笔连成的。书写示范时,起笔时稍重,每一个折处向右稍按一下,最终收笔微顿,再出钩。五、实践活动1.量词大集合。课后收集带量词的短语,配上相应的图片,同学之间相互教一教,认一认。如“一个人”,边上画一个人或剪贴上一个人的图片。2.“我来编一编”。仿照课文的句式,用上量词编一节儿歌,并配上图画。教学板书:教学反思8.小书包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比照、
16、归类识记等方法,相识“书、包”等11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3.爱惜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驾驭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疼惜文具,会整理文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比照、归类识字等方法,相识8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教学打算:1.多媒体课件一组。2.让学生画一张自己喜爱的文具画,并想方法写上文具的名字。可以是一种文具,也可以是多种文具。3.为每小组打算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一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